87年我偷吃隔壁寡妇家包子,她发现不仅没骂我,还关上门不让我走

经艺看娱乐 2024-05-09 12:14:35

文:娱析

编辑:娱析

本文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已签约维权骑士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理性观看

○●

○●

1987年的时候,我才8岁,和爷爷奶奶一家人住在一个小村子里。

我们家住在村尾,房子很旧也很简陋,但那时候对我一个小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的父母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在外面做些零工来维持生活。

有时他们会几个月甚至半年都不回来,所以我就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了。

生活虽然拮据,但在我的心里却没感觉有多苦。

我只记得每天和村里其他孩子一起在地里和树林间玩闹,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真是太快乐了。

村子里虽然家家都不富裕,但大家总是互帮互助,处处都有一股人情味儿。

我家对门就住着一个寡妇——王婶儿,她独自一人操持着日子,但经常会分一些刚做好的热乎包子给我们这些孩子吃。

包子是我最爱吃的食物了,每当闻到那股子香味儿时,我就会蹭过去看看热乎包子是否已经出锅。

王婶儿做包子可真是一绝,每一个包子都圆圆滚滚,正儿八经的皮包馅儿大,咬一口汁儿直流。

有一天下午,我正蹲在院子里抓蚂蚁,突然闻到了王婶儿家飘出来了包子诱人的香味。

我跑到王婶儿家的窗户边,透过窗户,我看到王婶儿刚从灶上捧下一窝热气腾腾的包子,正放在桌上准备晾凉。

我禁不住诱惑,悄悄溜进了王婶儿家,小心翼翼地溜进了王婶儿家的院子,那窝冒着热气的大包子就在眼前不远处。

我看了看四周,确定王婶儿暂时没有回来的迹象后,贪婪地伸出手去够那最上面的一个包子。

虽然我已经很小心了,但包子刚出锅温度很高,烫得我一个没忍住“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好在四下无人,我赶紧把包子拿到手心里使劲儿吹凉,再狼吞虎咽般塞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吃掉。

真的太香了!热乎乎的包子皮劲道有力,刚咬一口,汁水就直接涌了出来。

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包子,香得眼泪都要下来了,我一时间有点没把持住,剩下的包子也都被我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

吃饱后我开始后怕了,赶紧准备逃回家去,可就在我要离开时,王婶儿突然从外面回来了!

王婶儿正好撞见了我吃包子的场景,我难以描述她当时的表情。

我吓坏了,两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口里不断磕磕巴巴地求饶:“王婶儿,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求您千万别告诉我爷爷奶奶。”

王婶儿看到我扑通一声跪在求饶,先是一愣,随后转身关上房门,我以为王婶儿会将我一顿胖揍。

可出乎我意料的是,王婶儿没有生气,相反她竟然温言软语安慰起我来:“小超啊,你别害怕。

我知道你家的情况,你长这么大了也没吃过多少好东西,本来这些包子就准备给你们吃的,谁知你一个人先偷吃了。”

说着她就走过来,蹲下身子把我从地上扶了起来,还从包子窝里又拿出几个最大最鲜的包子,又到屋里去拿了两块点心一起塞到了我手里。

“拿着吃吧,把这点心也都吃了,别浪费了,以后有什么想吃的,直接来找我拿,不用这样偷偷摸摸的。”

我当时就被王婶儿这番话说得眼眶湿润,从来没有一个陌生人对我这么友善过,更别提这样关爱有加了。

我一个劲地点头说好,然后就抱着那几个香喷喷的包子,含着眼泪离开了。

走出老远,我才回过神来细细回味王婶儿的那番话,作为一个八岁的孩子,我当时内心受到的冲击是太大了。

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遍地都是一些相亲相爱的亲朋好友,却从来没遇见过一个这么好的陌生人。

第一次有外人这样无私地给予我东西,不是施舍,而是真心实意对我好。

王婶儿把那些包子给我吃,不仅是在解我的燃眉之急,更是在无声滋养着一个孩子内心最质朴的善意和美德。

但是吃完了王婶儿给的那几个包子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怎么主动去找王婶儿了。

一来是因为我内心还是有些过意不去,二来也是担心自己又犯贪吃的毛病,干出什么有违道德的事。

不过王婶儿似乎对我那天的“偷吃”并没有放在心上。

有几次她路过我家时,特意绕进来,给我和爷爷奶奶送一些她新鲜做的包子或者其他的小吃。

我们一家人对王婶儿这份热情自然也是感激不尽。

毕竟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独居的寡妇往往都是被同情、被冷落的对象,很少有人会主动结交她们。

看在爷爷奶奶的面子上,我们自然也就热情地回应了王婶儿的这份善意。

就这样,王婶儿有事没事就会来我家做客,有时还会久留将近在我家住上一两天。

起初我对她还是有些戒心,生怕她是想落井下石,等我再次饥不择食时狠狠地羞辱我一番。

但渐渐地,我发现了她言行中体现出来的单纯质朴,就慢慢放下了戒心。

王婶儿就像我们村子里的一个热心肠的普通老人一样,除了慈祥友善之外并就没有太多城府和阴谋。

每次她来,都会热心地主动包揽我家的各种家务活儿。

有时帮忙做做饭,有时拾掇打扫,有时还亲自动手给我们缝补破了的衣服。

王婶儿的手艺别提有多好了,不管她做什么东西吃,做什么手工活儿,全都纯熟到让人惊叹。

看着她忙忙碌碌的身影,我甚至都已经很难去联想她竟是个孤苦无依的寡妇了。

一来二去,我和王婶儿的关系就这样亲近了下来。

虽然她始终没有明确告诉过我,为什么当初会如此宽容地原谅我偷吃包子的行为。

但有些事情我们两个都心照不宣了,她是把我当成了她曾经那个年少无知的自己,她对我好,不单纯是出于同情心理。

她无微不至的呵护关怀让我能切实地感受到她是在用行动,将她这一生经历过的磨难和痛苦化作力量,回馈给纯真的我们。

我们村里的老人都知道,王婶儿从小就是个重度的“残疾人”。

她出生时家里非常穷苦,营养跟不上,所以她从生下来就体格孱弱,长到十多岁人还是比正常人矮小一圈。

但王婶儿并没有被这个所谓的“缺陷”击垮,她小小年纪就很勤劳,家里的许多活计全都是她独自承担。

虽然个头小小的,但到哪儿都是小身板挎大活,把一些比她高大的村人都比了下去。

就这样,王婶儿凭着过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忱,很快就在村里赢得了“能干小寡妇”的美誉。

她不仅手艺了得,做什么都是一等一的好,更令人钦佩的是她总是乐于用这份手艺关怀其他人。

我那天被王婶儿抓个正着,她没有生气发怒,反而主动把剩下的包子全部送给我吃,就可以说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慈爱之举了。

因为她太理解做为一个孩子,对美食的渴望是多么纯真又迫切。

王婶儿年轻时也有过被生活欺负到体无完肤的时候,那种生存的绝望和对温饱的向往注定让她对我们这些孩子不一般。

所以后来她对我们这个家给予的关爱,也绝不是出于道德压力的单纯的同情。

而是她在将曾经那个可怜的自己投射在了我们身上,用行动回报着对她那些年得到的善待。

王婶儿常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个世界的小朋友们都能无忧无虑、衣食无缺地长大。

所以她给我包子吃,是因为她是真心实意地希望能让我们吃饱,不让我们尝到生活对人的摧残。

后来父母从外地打工回来时,我就把王婶儿对我们家的好都讲给他们听了。

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我是在胡编乱造,可见到我诚恳的表情后,脸上也露出了释然的神情。

父亲说,王婶儿对我们这样照拂,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毕竟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她这个全村唯一的寡妇素来就被人孤立和排斥,很多人对她都有偏见和猜忌。

但母亲听完我的讲述,只是静静地点了点头,似乎早就已经有所了解。

她说王婶儿其实是个非常不幸的人,从小就饱受了家庭的冷落和生活的折磨。

母亲和王婶儿打小就是同村的“老乡”,她还记得小时候王婶儿家是村里最穷的那一户,家境落魄的程度我们根本难以想象。

别说什么嫁妆了,就连每年过年的年货也只能靠乡亲们的施舍勉强凑合。

而且王婶儿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生理缺陷,所以从小到大都受人白眼,甚至被当成“家里的祸根”一样唾弃。

王婶儿的父母本就是穷怕了,再加上这样一个“拖油瓶”,他们对王婶儿就更是无法关爱呵护了。

所以从小王婶儿就只能靠她自己咬牙熬下去,从来没享受过什么父母的疼爱。

少年时她就已是个出租力气的小童工了,几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哥哥姐姐们都靠她赚钱养活。

想必正是这些年少时期的苦难,才造就了王婶儿如今这份令人敬佩的勤劳品行。

是的,王婶儿现在虽然年事已高,个头矮小,但她坚韧不拔的内心仍然让人钦佩。

当她无意中得知我们家里也是困难户时,她才会那样主动热忱地对我们好。

因为她太清楚贫困带来的痛苦煎熬,所以才会这样无私地将手中那点微薄之力用来帮助我们。

王婶儿对我们这般宽容和热情,其实也是在以她独特的方式,救赎着那个曾经遭人冷落和伤害的可怜自己。

她将昔日的痛楚化作助人为乐的力量,这一点我们理当钦佩和学习。

从那以后,我们全家人对王婶儿更是敬重有加了。

我们开始主动照应她,时不时就会给她送去一些我们自己种的农作物,或是一些我们挣的微薄酬劳。

村里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效仿,对王婶儿开始转变了态度。

一个曾经被这个世界抛弃的可怜人,就这样被我们村里的这群最朴实最质朴的人给拥抱进了温暖的大家庭。

就这样,王婶儿的生活也终于在晚年有了缓和。

每当她独自一人在家时,总会被邻里三家两家的人热情款待;每逢佳节,也总会收到村里老同学们的走亲问候和节礼。

看着王婶儿安享晚年,我们全家上下无不喜形于色。

毕竟是她的一番善意,让我们这个本已习惯了活在贫困中的家庭,重新体会到了什么叫人间有爱、有温暖。

人生漫漫,能有王婶儿这样一位高尚的老人在身边引路,我们又有什么可失落的呢?

反正无论将来如何,王婶儿对我们的那份恩情,我们都会铭刻在心,永世难忘。

免责声明:文章故事纯属虚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0

经艺看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