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一站式科普第4期: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的差异和辨别

戴纪刚的笔记 2024-04-13 15:43:09

前几期科普出了以后,结友们反映比较强烈,问了许多问题。我收集了一下,准备给大家来一期集中讲解。在此之前,我先给大家把问得最多的问题仔细讲解一下。

在我以往的科普中,我一直强调微浸润阶段是最好的手术干预时间。但是有结友在焦虑,对于不懂得肺结节的人来说,没法分辨微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性肺腺癌的区别,又该如何去判断呢?

首先,微浸润性肺腺癌是一种早期肺腺癌,其病理特点是肿瘤细胞主要沿肺泡壁生长,伴有肺泡塌陷和一些纤维组织的增生。尽管这些肿瘤细胞已经突破了基底膜,但它们主要侵犯的是黏膜下层,浸润深度较浅,范围有限,通常不超过5mm。这种微小的浸润使得微浸润性肺腺癌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侵犯淋巴、血管、肺泡及胸膜。因此,微浸润性肺腺癌的转移风险相对较低,预后通常较好,治愈率接近100%。

相比之下,浸润性肺腺癌的病理特征则表现为肿瘤细胞已经明显浸润到周围正常组织,其浸润面积通常超过5mm。并且因为病理亚型的差异化(低度恶性亚型 (贴壁为主型腺癌)、中度恶性亚型(乳头状或腺泡状腺癌)、高度恶性亚型(实性或微乳头状腺癌))这种浸润可能侵犯到淋巴、血管等结构,增加了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风险。

浸润性肺腺癌的严重程度通常稍高,发展速度快,相对微浸润性肺腺癌而言预后较差,会随着病理亚型的区别,有较大差异。在早期IA1~IB期中度恶性亚型患者中,EGFR突变阳性和阴性的5年RFS相近,分别为突变阳性88.4%,突变阴性90.1%。

从上面的病例报告可以看出来,针对浸润性肺腺癌一定会做具体病理亚型的分析,确定其究竟属于哪种亚型,进而确定后期的治疗方案和随访方案。而相对而言微浸润性肺腺癌,则无需进行病理亚型的分析,只需正常切除,即为治愈。

一个结节发展到后期,微浸润阶段或是浸润性阶段,主要是由大病理最后决断定性。当然,穿刺检查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从来不推荐穿刺,因为不仅准确度没那么高,还可能带来更多的伴生风险。所以通常情况均是根据病程的发展,达到手术标准直接手术。

从安全角度上看低分化肺腺癌>中分化肺腺癌>高分化肺腺癌>微浸润腺癌>原位癌;从高危因素来看,是否有微乳头、实体亚型、复杂腺体、黏液、胸膜侵犯和气腔播散等高危因素来看,3个高危>2个高危>1个高危>没有高危。

所以相对于微浸润性肺腺癌,浸润性肺腺癌提前进行布置和处理,除了在手术过程中更加细致和小心,处理病灶要干净,可能存在的淋巴清扫和检查也必须到位;针对可能存在复发,那么术后的辅助治疗就必须精准高效和坚持,通过多个方面来进行疾病管理。

那么,我们如何在术前区分微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性肺腺癌呢?

我们可以利用影像学表现进行区分。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浸润范围。微浸润性肺腺癌在影像学上可能仅表现为小的非特异性病灶,没有明显的周围组织浸润;而浸润性肺腺癌则通常呈现为肿块或浸润性病灶,可能伴有淋巴结转移。

微浸润性肺腺癌

浸润性肺腺癌

总的来说,微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性肺腺癌是肺腺癌的两种不同病理类型,它们可以通过影像学的表现来进行一个早期的快速筛分。其次就是依靠医生的经验,根据随访记录、病灶的倍增速度、以往病史的追踪等,来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两者之间虽有差异,但浸润性肺腺癌依旧有着极高的治愈率,就算是有高危因素存在,加上后期的辅助治疗,也不用过于担心其危险性。

不知道这些内容,有没有清楚解释两者之间差异和快速判断方法?各位结友,如果你们在当地没法得到明确的答案,也别太焦虑,随时来贴吧找我啊。我会按照大家留言的先后顺序,一一给你们回应,保证让大家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1 阅读:1799
评论列表
  • 2024-04-13 18:47

    主任,怎样才能挂到你的号[捂脸哭]

戴纪刚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