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初裴寂和刘文静的争斗,看李建成和李世民背后的两大利益群体,草根战胜贵族?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3-06-10 09:46:29

唐朝初年的皇位之争历来是历史爱好者讨论的焦点,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之间的冷酷争斗千年以后还是众说纷纭。

虽然他们是一家人,但其实代表着两大不同的利益群体,李渊和李建成的背后是以关陇贵族为首的大世家门阀。

而李世民因为天生的老二,在嫡长子继承制根深蒂固的隋唐时期处于劣势,只好带着一帮子渴望站上高位的草根和中小世家来和父亲、兄长对抗。

皇位之争最早的矛盾爆发点是唐朝武德二年的刘文静被诛杀事件。

刘文静和裴寂是李渊手下最得力的两位谋士,也是唐朝开国在功劳上仅次于秦王李世民的两大功臣。

在唐朝开国后的皇位继承人选择上,刘文静支持李世民,裴寂支持李建成。

这两个人其实也代表着不同的两大群体,刘文静是官宦之后,但并非大贵族出身,祖父仅做过刺史之类的地方官,家族并不显赫。

裴寂虽然幼年时落魄贫寒,但却出身于大贵族世家闻喜裴氏,功成名就之后,自然就成了大贵族世家的代言人。

因为裴寂的出身,再加上他和李渊的私交,所以即使裴寂的功劳略逊于刘文静,可在开国后的官职却位居刘文静之上,这个也导致了刘文静的不满。

在当时,大部分大的贵族世家是支持嫡长子李建成的,这个是世家延续的传统,是他们努力维护的原则问题。而大的贵族打压小的贵族和草根阶层也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像刘文静这样的普通官宦之后要想超过裴寂这样的贵族就必须重新选择能大力提拔草根的新主子,碰巧和刘文静关系比较亲密的秦王李世民就是这样的豪杰。

而皇帝李渊是倾向于拉拢贵族抵制草根的,所以在裴寂的蛊惑下,李渊毫不留情的干掉了刘文静。

当然,这其中也有打压李世民的缘故,但最主要的是天下争到手了,要开始分果果,大的贵族世家开始来窃取胜利果实了。

李世民早先估计也是想走上层路线和平夺位,但刘文静的死给了他重重一击,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李世民有了最坏的打算。

后来的事态也证明了李世民无法让大的贵族世家们支持他,李建成早出生的优势实在太大。

李世民虽然官职顶天,是什么天策大将军,但死心跟随他的大都是不得意的小官宦家族和草根。

其余的铁杆如房玄龄、杜如晦等都是中小世家出身,大舅子长孙无忌家是关陇贵族中比较叫得响字号的,但长孙家已经落魄了。

至于李世民手下的嫡系武将们更是连中小世家都谈不上,绝对的草根,侯君集、张亮都是农民、尉迟敬德是个打铁的,程咬金只是普通豪强。

后来的凌烟阁功臣中最出名的李靖、李绩这个时候全是中立派,秦琼就更不用说了,他是李渊一手提拔的亲信。

李世民手下的嫡系们全是被大贵族世家打压的对象,他们想要上位就必须打破规则,玄武门时决心最大的也是他们。

因为只有李世民愿意给他们这些草根和中小世家们机会,他们这些人即使再有本事,去投靠太子一方也不会有太大的前途,阶级的差距注定了他们只能选择李世民来搏一把,最后是敢于豁出去搏一把的他们成功了。

他们支持的李世民也是狠人,悍然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逼父,一举走上巅峰。

从刘文静和裴寂的争斗到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整个唐初的这场皇位之争就是大贵族世家这个利益群体和草根阶层这个利益群体的争斗。

大的贵族世家们掌握着权力和资源不愿意分享,中小世家和草根们想要出头,于是分别找到了所支持的对象开始互相干架。

大家族是维护巩固已经到手的利益,所以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李建成就从来没想到过李世民会搞政变,毫无防备心理,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

而李世民手下的那些草根们反正是一无所有而来,反而能豁得出去,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有了这个底气他们才能帮助李世民成功。

0 阅读:31

孤寡老人讲历史

简介:漫谈历史兴亡、闲聊文化兴衰,带你一起步入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