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高血压,我用一方,30天稳固降压不反弹!

郭敬志说养护 2024-05-01 09:05:19

68岁的宋女士,已经有12年的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但效果始终不佳,血压一直不稳定。近来经朋友介绍,来我这里看病。

我第一次在诊室见到她,就见她脸色苍白,整个人没什么精神,看起来又累又乏,体型也比较胖,尤其是下半身,从小腿到脚面都是肿的。

宋女士告诉我,她经常感觉自己头昏脑涨、眼花耳鸣,腰酸腿也软,身上没什么力气;

还有时不时地心慌,心慌的时候还会反胃,很想吐,但缓一阵儿就过去了;

她现在不敢弯腰蹲坐,因为一旦起身快了,立马就眼前发黑,眼冒金星,感觉下一秒就要摔倒。

我问她,一直有在吃药吗?她说降压药吃了好几种,可血压还是老样子,这两年都在180/120。

我当场给她测了测,果然,显示在179/115。

看到宋女士隐隐崩溃的眼神,我感到一阵揪心。

哪怕见过再多的患者,听过太多伤心事,面对他们的痛苦,我依然无法做到视而不见。

宋女士的12年病史沉甸甸地压在我头上,那不是轻飘飘的数字,那是足够一个小婴儿成长为天真活泼小少年的时间,是一个人与病痛的艰难抗争史。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给她控制住,接着去观察她的舌苔,发现她舌体庞大,舌面发白,两边有齿痕,而且非常的湿滑;

诊脉时,脉搏也细微无力,需要用力按压才能摸到。

综合所有情况,我告诉宋女士:你的血压不稳,根子在脾肾上,是脾肾阳虚导致的痰湿中阻引发的。

阳为阳气,阳虚则能量不足,脾肾阳虚就是脾肾的能量衰弱,功能衰退,无法负荷正常的工作量。

中医上讲,肾主水,脾主运化,它们负责体内津液的输布。

肾中的阳气能把津液蒸腾气化,把清气输入肺来散布全身,把浊气化为尿液注入膀胱;脾则能直接运转津液,把津液散布到身体各处;

一旦脾肾的功能出问题,津液的流动就会失常,肾无法把气化的津液转化成尿液,脾没能运走的津液停积体内,变成留滞的、不正常的水液,也就是“痰”。

前者由气化痰,易于流动,跑到四肢则四肢沉重乏力,跑到心脏则心慌心悸,跑到大脑则头晕目眩;

后者聚为痰湿,为“实痰”,有实体,会造成身体水肿,让形体变得肥胖。

而痰在体内肆虐,本身就是对气血运行的压迫,血压自然也稳定不下来。

对付这种情况,就要温补脾肾,化去水湿,把身体里肆虐的痰湿、水液清理掉,让脾肾的功能恢复正常。

于是我给她开方,用真武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浙白术、白芍、茯苓、生姜、泽泻、防己等等。(药方不全,请勿直接使用,需辨证诊治,一人一方)

结果,宋女士服药不到一个月,血压就控制在140/105。

之后我加减药方,又让她服用一个月,血压稳定在140/100之间,始终没有升高。

纠缠宋女士12年之久的高血压,终于有了有效控制的方法。

这就是真武汤的妙用,它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原方只有五味药: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炮),却非常精妙。

方子里用附子壮阳气,补充肾脾的阳气和能量;

用茯苓祛除水湿,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用白术补益脾气,同时祛除水湿;

用生姜帮助附子发散药性,温暖脾胃,同时帮助茯苓、白术祛水湿、散寒气;

用白芍制约附子的热燥,补益茯苓、白术的祛湿效果。

通过这五味药,上温脾阳,下温肾阳,把先天之本(肾阳)和后天之本(脾阳)统统补足。只有身体的阳气足够了,才能镇得住寒水之气。

我在临床上辩证使用过很多次,效果都非常不错。

高血压不是能平常以待的病,既不好控制,又容易反复,对大脑、心脏、肾脏等器官有严重危害,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脑出血、心力衰竭。

所以一旦发现,就要尽快治,有效治,不让血压有升上去的机会。

在控制血压这方面,不是我自夸,而是中医确实更有优势,更能从源头把控,除本治标。以我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来看,控制不住的才是少数!

14 阅读:3525
评论列表
  • 2024-05-01 12:02

    你好!

  • 2024-05-03 14:21

    不公布药方,也不公开药量,那放网上吹粪?

  • 2024-05-04 09:53

    中医讲究的是一人一方。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回复:
    是讲究一人一方的。就比如体重决定药量。既没在那本医书中说100斤吃10克也没有方子写上体重多少。但中医的钛合金脸就是敢说体重决定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回复:
    是讲究一人一方的。就比如体重决定药量。既没在那本医书中说100斤吃10克也没有方子写上体重多少。但中医的钛合金脸就是敢说体重决定药量
  • 2024-05-02 00:10

    症状相似,效果呢?患者心累了。

郭敬志说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