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博物馆何以“出圈”?

都市时报 2024-05-18 08:00:36

“游览博物馆不仅能让老昆明人回忆起这座城市的过去,也能够让新昆明人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在昆明市博物馆内,游客络绎不绝,来自玉溪的历史爱好者张女士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各地博物馆迎来一波游览热潮,昆明也不例外,仅仅5天,昆明市博物馆人流量就达36694人。

不知从何时起,“博物馆热”悄然兴起。“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潮流,各地博物馆也纷纷出招,推出互动体验、文创产品、数字文物,为群众提供博物馆全新的“打开方式”。在此背景下,昆明市博物馆也不甘示弱,多措并举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在更好地宣传昆明历史文化、探源溯流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今年5月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名单,昆明市博物馆榜上有名。喜人的成绩背后,是昆明市博物馆多年的付出和努力。

特色和实力兼具

什么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昆明市博物馆馆长陈浩介绍,博物馆定级评估非常复杂,包括综合管理、基础设施、藏品管理、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等100多个指标项目。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评估定级体系里最高的一个等级,是国家对一个博物馆综合实力、综合水平的最高认定。

昆明市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代表着该博物馆在综合管理、基础设施、藏品数量、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同时也意味着对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展示利用、社会教育、服务质量和社会贡献等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昆明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馆内有“古滇探幽——滇国 滇人 滇文化”“长空飞虎——昆明飞虎队文物展”“扇韵遗香——清代云南名家扇面精品展”“云中青韵——馆藏明代民窑青花瓷”“滇池沧桑——藏在石头里的昆明”“天龙八部的世界——艺术史视野下的地藏寺经幢”“照见云南府——影像里的昆明”7个固定陈列。另外还有临展厅6个,不定期展出文物、美术、书法、摄影、非遗等展览。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昆明市博物馆先后承接、举办了“张建中艺术作品展”“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展”“丰碑——凝结在共和国中心的历史记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匠心晋韵 巧夺天工——多福寺明代壁画精品展”等数百个具有较高质量和影响力的临时性展览,接待海内外观众60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博物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走近”更要“走进”

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是新的起点,更是新的挑战。“博物馆担负着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职责,学习历史文化应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的现在也是未来的历史,所以我们更应该把博物馆当作一个装载历史的容器,把不经意散落在城市角落的记忆都聚在一起,留住城市文脉,记住市民乡愁,让文化根脉得以传承有序、生生不息。”陈浩表示。

“博物馆旅游火热,体现了游客文化旅游诉求的提升,传统走马观花、游览景点、拍照打卡的观展显然已不能满足需求。”陈浩介绍,以前博物馆最常规的方式是展览,展出什么观众就看什么,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家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从一件文物的视角窥见历史的传承。“除了展品的基本信息,我们还可将展品的流传历程、发掘状况、修复经过等进行展示,丰富展品的文化信息,激起观众的探索兴趣,在提升观众的文化体验中不断激发观众的文化热情,提升其文化认知,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与自信。”

如今,约“搭子”逛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文物雪糕、考古盲盒、密室逃脱、“博物馆之夜”、研学之旅……各种富有创意的产品、活动,拉近了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也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博物馆除了是装载历史的容器外,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年轻人心灵交流的港湾,我们应该搭好桥梁,为他们提供一个既时尚又充满知识氛围的社交场所。”陈浩说。

博物馆是连接历史与公众的桥梁,是学习知识、体验文化、启迪未来的重要场所。教会公众如何正确认识文物、如何从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公众的文化理解和认同感,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昆明市博物馆作为系列活动的主会场,“博物馆奇妙夜”主题研学活动、云南省非遗实物展、“照见云南府——影像里的昆明”展等近10个专题活动蓄势待发,此外,还精心组织公众讲座、研学课程、亲子活动、文化演出、研讨会等配套教育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影响力和传播力。

让文物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推动博物馆文物的活化利用,需要运用各方智慧,联合多主体力量。

在未来客流只多不少的趋势之下, 怎样才能让游客参观更顺畅、舒心?陈浩表示,一方面,昆明市博物馆将在空间方面进行提升改造,优化服务;另一方面,强化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和阐释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更好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空间。

“我们以‘流动博物馆’的形式,通过文物下乡、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让文物走出博物馆,让各地观众都能看到,不必再蜂拥至博物馆内。”陈浩说。昆明市博物馆每年利用“流动博物馆”巡展开展社会教育宣传服务活动,免费将展板和宣传带到有需求的学校、机关、社区等,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纵观全国各地博物馆发展,开发高质量的文创产品,是使“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不竭动力。下一步,昆明市博物馆将深入探索文化产品的研发和经营机制,依托本馆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馆际合作、馆企合作等,多渠道开展文化产品的开发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地域特点、本馆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种类丰富、品种多样的文化产品,延伸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设计文创产品、打造IP形象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探索建立‘学校+博物馆’长效合作机制,希望能把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融入青少年学生的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之中。”陈浩介绍,对内坚定昆明的文化自信,让大家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凝聚动能;对外宣传展示昆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讲好昆明故事,守正创新,勇担使命,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奋力谱写昆明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昆明日报

编辑:胡楠

审核:祝小涵

终审:彭德光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