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谁主沉浮?来看淮海地区GDP发展现状!

冲之星云 2023-12-07 18:28:37

淮海是哪里?

泰山向南,淮河以北。一马平川,一望无际。东西南北近千里的范围内,风俗相近,交流无碍。这里是亚欧大陆桥的东端,华北大平原的核心地带,传统中国的心脏。

但是今天,这里却分属鲁、豫、皖、苏四省,而且成为了每个省的“边角”。

为什么分开?因为对于古代的封建帝国来说,整合起来的淮海太过强大。哪个反抗势力能完整拿下淮海,基本离统一天下也就不远了。所以,必须分而治之。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起于淮海,统一北方;唐末藩镇割据,黄巢举义于此,席卷天下;朱温也在淮海起家,建立五代第一个王朝。刘邦、项羽、刘裕、朱元璋,他们都是淮海人。

明清两朝,淮海地区被统治者陆续切割。这一分,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合则强,分则弱。2022年,拥有上亿人口的淮海,人均GDP为5.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

看起来似乎还可以?但是要注意,淮海地区是大平原,可不是什么环境恶劣的山区。这里沿海、有港口,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天是四方通衢的交通要道。仅从地理条件来看,淮海本应是中国经济的高地。

江苏境内的淮海三市,人均GDP在省内排名倒三;河南的商丘和周口,人均在省内排名倒二;山东境内的淮海城市人均也集中于省内的下半区;安徽去掉淮海,人均GDP可提升1.3倍。

经济不振,淮海成为了劳动力资源输出大户。近1.2亿户籍人口的淮海,净流出人口超2000万。人们来到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为异乡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其他南方、西部省份的边角,可能确实不得已于山川形势的客观限制。像淮海地区这样规模巨大,沃野千里的“边角”,全国仅此一份。区划分割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展现得充分无比。

时至今日,全国的城镇化率已达65%。而在上表的16个城市中,城镇化率不足60%的还有9个,不足50%的还有5个。

16市中,第一产业(在淮海主要是农业)占GDP比例超过10%的有9个,其中商丘、周口、宿州超过15%;而全国的平均值是7.3%。2022年,16市粮食年产量合计7200万吨,淮海人为国家粮食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造血能力最强的工业上,淮海各城市都发展出了哪些产业呢?

人均GDP可以说明一些情况。除少数几个以煤炭资源起家的城市外,淮海地区基本都是人口大市,所以这里的人均是“实打实”的。人均GDP越高,该市的产业种类就越丰富。

人均较低的城市,如周口、商丘、宿州,成规模的只有一些传统的工业,如农副食品加工、纺织、建材等,尚不涉足高端领域。部分城市在此基础上有一些特色产业,如亳州的中药、阜阳的再生资源等。蚌埠是皖北的老牌城市,能生产机床,也有智能传感器等新兴电子产业。

矿产资源上,淮海地区拥有一定的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淮南、淮北、枣庄、阜阳、济宁等地。其中淮南、淮北、枣庄,早期就是因煤而建的“功能型城市”。

山东境内的淮海城市稍好一些,工业类型也很有山东特色,比如分布广泛的化工类企业,都是各市的税收支柱之一。规模较大的产业还有济宁的造纸,临沂、济宁的工程机械,临沂、菏泽的板材,临沂、日照的钢铁等。如号称“中国板材之都”的临沂有相关企业近4000家,日照钢铁是该市的千亿产值行业。

江苏境内,连云港2021年工业产值前三甲企业为镔鑫钢铁、恒瑞医药、新海石化,分别对应该市的冶金、医药制造、化工三大行业。宿迁重点发展新材料、晶硅光伏新能源,还有知名的洋河酒厂。

最后是淮海的中心城市:徐州。作为地区龙头,徐州有相对较为全面的工业类型,人均GDP也已达到9.4万元(折1.4万美元),淮海最高。徐州首屈一指的产业是工程机械制造,年产起重机76万吨,装载机近3万辆,压路机9300台。

可以看出,被分割已有数百年的淮海,各城市分别打上了所在省份的烙印,产业上也融合了该省份的特色。江苏全省人均GDP最高,其境内的淮海城市在淮海地区人均也是最高;山东人均第二,境内淮海城市人均也是区域第二。

不同省份的经济格局,有省会先行、带动全省的模式,也有群雄割据、齐头并进的模式。而淮海地区由于区划上的分割,过去不得不各自为战。发展滞后,源于分割;想要崛起,最好的办法也只有整合。

这里还缺乏一个真正的领头羊。徐州虽然在发展上略有领先,但还远远不够。除了工业,核心城市还应该有发达的第三产业,金融、文化、教育等等都不可或缺。这些可就是目前淮海地区的发展空洞了,作为中心城市的徐州,只有补全三产上的短板,才能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

近代以来,一直都有淮海地区单独建省的倡议。1986年,淮海经济区成立,三十多年来,区域内部也算是达成了一些初步合作。但是效果如何,看人均GDP不言自明。没有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深度整合很难实现。

向周边看去,目前淮海最大的机遇是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2019年,江苏、安徽全省都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之内,这意味着淮海的半壁江山成为了所谓的“广义长三角”。除了哥几个自己干,让外边的大佬带带,即使只能带上一半人,也是很有益处。

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淮海都还有很大的腾挪空间。2022年,淮海16市利用外资加起来81亿美元,而长三角地区的苏州一个市就有74亿。这些缺失的部分,都是未来淮海可以实现的增量。

总之,淮海算不上很深的内陆,他的先天条件就摆在那里,不缺人,不缺地,不缺交通。只要能完善好顶层设计,发展只是时间问题。毕竟作为传统中原的腰膂,淮海兴,则华夏兴。

1 阅读:440
评论列表
  • 2023-12-08 08:12

    中央应该把这些市划为直辖市,集中扶贫[点赞][赞][加油]!

  • 2023-12-08 18:37

    如果阜阳亳州不分开人口妥妥滴老大[笑着哭]

冲之星云

简介:地图、历史爱好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