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俄罗斯姑娘,在中国10年嫁中国老公,俄罗斯小公主变成东北翠花

真实人物采访 2024-02-27 15:19:08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399位真人故事

疫情期间,我戴着口罩帽子,准备坐火车去沈阳。在检票口,那位大哥说:“身份证。”我把护照递过去,他看也不看,接着说:“身份证。”

我说“大哥,我没有身份证,我是外国人。”

大哥笑了笑:“别给我扯,赶紧的,身份证。”

我把帽子摘下来,让他看我的金色头发,他还是不信,因为哈尔滨姑娘把头发染黄的多了去。没办法,我摘下口罩,让他看我是不是外国人,他这才将信将疑地看护照。

因为我说东北话太好了,总闹这样的误会。很多人听我说话,就认为我不是外国人,而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姑娘,顶多是个东北的俄罗斯族。

(我是东北的俄罗斯媳妇伊拉)

我是伊拉@俄罗斯伊拉在东北。1997年2月21 日,我出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市。我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十岁的弟弟,他是在我16岁那年才出生的。

我8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中文了。我读的学校比较特殊,是东方语言学校。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个必修课叫东方语言,可以选择学中文、日语或韩语。

当时我们全班都选择了中文,因为中国离我们的城市最近,往来比较多,也是将来我们有可能会去的国家。

一开始我对中文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因为是必修课,不得不学。我对学习中文的态度转折是发生在我11岁那年。

我课外参加了一个舞蹈班,学习民族舞。这个舞蹈班老师会带着我们去旅游,也会去中国表演舞蹈。2008年冬天,有个去哈尔滨演出的机会,让我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也认识了哈尔滨这个城市。

因为都是孩子要出国,家长们也都跟着。我们一行人来到哈尔滨,看什么都新鲜,想买东西,想问路,都用到了中文,而我这个学习过中文的孩子就成了翻译。他们有不懂的就问我:“伊拉,这个怎么翻译?”

我其实是个害羞的孩子,也有语言障碍,但是我尽量去帮助翻译,能听懂的,能看懂的字,连蒙带猜的,意思也大差不差,让沟通顺畅了很多。

看到我说的话人家能听懂,我也认识一些中国字,开心得不得了,加上大人们的表扬和肯定,感觉很骄傲也增强了自信心。

通过这一趟中国之旅,我爱上了中国哈尔滨这座城,也爱上了中文。

(小时候的我)

回去以后,我更加认真地学习起中文,这种认真是出于热爱。初中的老师会在每年夏天的时候,带着我们来哈尔滨参加夏令营。

哈尔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城市有很多欧洲元素,人们的性格也是豪爽的,跟我们俄罗斯民族很像。

以后我要去中国生活的小火苗,已经埋好了引子。

高中的时候,我开始检查读中国大学所需要的资料,高考前一年,我已经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拿到了证书。

参加了俄罗斯高考后,我就跟父母说我想去哈尔滨读大学,父母很支持我。我把资料递交了哈工大的网站,没有多久,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那个高兴呐,哎呀!简直了,没法形容。

(那个时候我还是俄罗斯小公主)

2014年8月,17岁的我踏上了去中国的旅程。我妈妈不放心我一个人出国,执意要送我。

我们两个小姑娘带了6个箱子去坐火车,从我的家乡坐到乌苏里斯克,在那里过海关,到东宁,再到绥芬河。在绥芬河玩了几天后,才到达终点哈尔滨。

在这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我们什么都不懂。

妈妈陪着我租好房,布置好房间,又去大学报完到,才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我独自留在哈尔滨,开始了我在中国的生活。

(我和亲爱的妈妈)

2015年夏天,我读大二的时候,月老手上牵着红线来了,我遇到了我老公宋骏龙。

我们的相遇真的是一种特别的缘分。

老公是个演员,他当时要演一部戏,演一个从美国回来的人,需要他说英语,但是他的英语不好,他就想找个英语好的老师帮他练一练台词。

他是通过朋友找的。第一次介绍了一个美国人,可是这个人不会中文,俩人完全无法沟通。他的朋友找到我,说,你去帮个忙吧,我说没问题。于是我们俩约好了在咖啡馆见。

一见面,俩人的眼神一交流,都带电,感觉好像有点意思。

(我和老公宋骏龙)

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哈尔滨呆了一年,学了很多东北话。我想跟他秀一下我的东北话,谁知道那句话没用对,闹了笑话。

我问他:“你要干哈呀?”我的意思本来是想问他想怎么学英语,但是这样问,把他问迷糊了。

他一愣,回答我一句:“该干哈干哈呗。”这句话我不会,也把我整懵了,我就问他:“哎?这句话什么意思啊?”

聊着聊着,我俩就改成了中文交流。我趁机问他各种问题:“这个什么意思?那个什么意思?”他觉得我的中文学得真不错呀,特别有意思,他有了教我学中文的动力。

于是,他的英语课变成了他教我说东北话,而不是我帮他练台词。一个半小时过去,他啥也没学着,我学了一堆东北话。

结束的时候,我们互相加了联系方式。几天后,他去外地拍戏,过了一段时间才回来,他特意发了个朋友Q,说终于工作完回家了,可以休息了。

我们俩又开始聊天,唠着唠着,就开始约会了。

(东北男人+俄罗斯公主组合)

2018年,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哈尔滨,找了个翻译的工作。

2019年12月,我们领证结婚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举行婚礼,因为随后就来了疫情了。

在俄罗斯,元旦就是新年,那年的12月31号,我跟我老公悄没声地回到我的家乡,突然出现在爸妈面前,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我爸妈已经见过他,对他是认可的。他们觉得我在异国他乡,有了一个爱我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可以放心了。

2020年一月份,我们刚回到国内就赶上新冠疫情,很庆幸及时回来了,要不然得呆在俄罗斯好久了。

总有朋友让我说说我们的爱情故事,我觉得我们的爱情就是缘分,中国话叫千里姻缘一线牵。结婚以后就是过日子,哪有那么多的故事?

(我们的婚纱照)

有老公的哥们跟我提要求,说让我给他介绍个俄罗斯姑娘当对象。

对于这种要求,我都是直接拒绝的,因为我认为介绍对象这种事情不可取,谈恋爱需要缘分,缘分来了挡不住,缘分不到强拉也不行。

还有很多人害怕的婆媳关系难处的问题,在我家也没有。

我和婆婆相处也很好,在我怀孕后到孩子一岁半,我们是住在婆婆家,她一直照顾我们。婆婆对我像是对自己女儿一样。

我的性格是温柔、开朗的,我也有责任心,很爱自己的家庭,爱老公爱孩子。

在哈尔滨住久了,我已经融入了中国。

除了没有一张身份证,我实际上已经成为合格的东北媳妇了。

(我爱我家)

今年冬天的哈尔滨突然爆火,我和所有东北人一样高兴。我拿着俄罗斯糖果走向中央大街,给“南方小土豆”们发糖,跟我遇到的俄罗斯老乡说家乡话,我为我是个东北媳妇自豪。

我们俩从认识到现在,10年的时光过去了,我们的女儿都2岁半了,但是感情还是很新鲜。

只是翻到过去的照片,我自己也是纳闷,明明本来是一个俄罗斯小公主的,怎么就变成了东北的翠花?

我老公比我大10岁,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还会因为各种问题吵架,结婚以后就不会了。我学会了理解和包容。

像我们这样的跨国婚姻,文化不同,习俗不同,的确是会产生很多矛盾。不过我们俩还好,可以说到一起,吃到一起,分工明确,他没有大男子主义。

我会做饭,平时家里我做饭多,以中餐为主,都是我在中国学会的东北菜。我老公也会做饭,他比我做得好吃。他擅长做的锅包肉、溜肉段,老香了。

(没有变成翠花之前)

还是疫情的时候,没有工作,无聊,我老公就开始给我拍小视频了,主题就是东北媳妇养成记。其实,我大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把俄罗斯商品介绍到中国来,一直是我的愿望。

我们的小视频,一面是真实记录我们的生活,一面也在带货做销售。我们没有团队,只有我和老公两个人踏踏实实地做事,视频都是在我老公的专业指导下拍的。我们从不花钱买流量,现在所有的粉丝都是真粉。

我的东北话说得老好了,总有人夸我说,东北话十级。还有人说,这不是俄罗斯人吧?是不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俄罗斯族?

每次看到这样的评论我都哈哈笑。其实,一个小孩从8岁就开始学中文,又跟一个哈尔滨大哥相处十年,总说中文,还是东北话,那我的中国东北话能不好吗?

我老公跟我相处10年,还真没学会俄语,只会几句简单的话:“哈拉少,乌拉。”英语就更别提了,现在我们俩全程中国东北话交流,无障碍。

(我们回俄罗斯过年,家人团聚)

因为老公是演艺人员,我也就有了跟演艺界接触的机会。去年初二放映的电影《东北告别天团2》,是个喜剧片。我在里面演一个会说东北话的俄罗斯姑娘,后来有人就认出来是我,还夸我演的很好。

我很喜欢看开心麻花的喜剧片,特别喜欢沈腾老师。要是能上春晚,跟沈腾老师同台演出一次,那得是多大的幸运啊,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小小的中国梦吧。

我的视频主打一个接地气。很多人说我像演小品的宋丹丹。

在我心里,赵本山的团队也是中国喜剧界的天花板级别了,要是能和他们一起演出,那就太幸福了。

(看看我和她像不像)

很多人现在不爱看春晚了,但是春晚还是一个可以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的一个窗口。

我愿意更多的中国人认识我这个说东北话的俄罗斯女孩,也希望通过我,更好地宣传俄罗斯文化,做中俄友谊的纽带。

世界是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想上春晚,希望这个梦想在不久的将来能实现,为我加油吧!

【口述:伊拉】

【编辑:峨嵋含笑】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