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竟是个科学家?景阳冈打虎只是一次科学实践?

动物速递 2024-03-07 00:27:46

武松打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原著中对武松打虎的场景是这样描述的:“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什么意思呢?大致就是武松用一只手牢牢抓住老虎脑袋后面的皮肤,然后用右手沙包一样大的拳头,拼命向老虎打去。

仔细想想,武松打老虎的时候,老虎为什么不还手?是武松力气大?事实上武松可能是个科学家,因为他将“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原理实践在了打虎这件事上。

养过猫咪的朋友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想把猫咪从某个地方挪开时,除了直接赶走或者温柔地抱起来,我们还有一个常用的小技巧。那就是用手轻轻捏住猫咪的后颈皮,然后小心地提起来。

有趣的是,当这样做了以后,猫咪就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身体蜷缩起来,变得特别乖巧,几乎一动不动,任由我们怎么“摆弄”它。

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挺常见的。比如说,带猫咪去宠物店的时候,宠物医生们为了让猫咪更配合,有时候会用一个夹子轻轻夹住猫咪的后颈皮。

这时候,猫咪就像被我们用手提起时那样,变得特别安静和乖巧。这样一来,无论是除虫还是打针,都能顺利地进行,不会遇到太多麻烦。

很多人都会好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猫咪的后颈上真的藏着什么神奇的穴位吗?只要被轻轻一捏,它们就变得不会动了?

在学术界里,猫咪的这种表现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听起来很专业对吧?其实简单来说,这就是猫咪因为后天的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摇摇晃晃,但多骑几次后,我们就学会了,这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猫咪也是这样,当它们的后颈皮被轻轻捏住时,它们就会因为过去的经验而变得安静和顺从。所以,这个“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并不是猫咪天生就有的,而是因为它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猫咪在小时候,母猫会咬住它们的后颈皮来移动它们,这是一种天生的习性。每次母猫想要移动小猫时,她几乎都会用同一种方法,那就是轻轻咬住小猫的后颈皮。时间一长,小猫们就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

即使它们长大了,当我们捏住它们的后颈皮时,猫咪们还会误以为我们是像母猫小时候那样移动它们。所以,它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蜷缩起身体,变得特别乖巧。

我们观察到大自然里的动物们,很多都会用类似的方法来搬运它们的幼崽。那么,这种掐捏后颈皮让动物变得安静的方法,对其他动物也有效吗?

其实,只要是那些用类似方式搬运幼崽的动物,比如蜜獾、豹子、狮子、老虎等等,基本上都会有这种“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

也就是说,当我们轻轻捏住它们的后颈皮时,它们也会像猫咪一样变得特别安静和顺从。但是,对于那些用其他方式搬运幼崽的动物,比如猴子或者猪,这种方法就不灵了。

武松用一只手抓住了老虎的后颈皮,引发了老虎的调价反射,所以老虎一下子就变得像小猫咪一样乖巧。当它还幻想着虎妈妈会叼着它走路时,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武松沙包一样大的拳头,最终被武松活活打死。

以上都是开玩笑,普通人切莫尝试。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