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精细管理!曹妃甸第八农场中学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视角在线 2024-05-17 08:00:54

编者按

5月15日,曹妃甸教育体育局召开了“2024年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现场会。会上,区第六农场中心校、区第八农场中心幼儿园、区第八农场田庄小学、区第九农场中心校以及区第八农场中学5位校园长结合本校(园)实际情况,就“精细化管理”工作作了经验分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曹妃甸第八农场中学的经验做法。

凝心聚力  精细管理

曹妃甸第八农场中学

1992年,八场中学由原八场的三所中学合并而成,占地面积48671平米,建筑面积7839.77平米,人数最多时有1500余人,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学校生源在不断减少,今年在籍人数421人,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学校。尽管如此,学校学业成绩依然出色,特别是中考成绩近年来始终位居全区前列。

  ——科学办学,文化引领

曹妃甸第八农场中学根据党和国家的育人要求,教育部门的法律法规,在继承学校的历史传统,发挥全体师生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凝练、优化、补充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个孩子都展现自己的精彩。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学校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走自我发展之路,尊重生命,尊重差异,为其终身发展赋能。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包含着学校的育人价值观,“每个孩子”体现的是面向全体、平等教育,“自己的精彩”体现的是“个性发展、多元评价”。

学校明确了办学目标:“把学校打造成一所有影响、重德育、兴教研的人民满意的农村强校”,根据这个目标又提炼出了“打造农村强校,培养国之栋梁”的长期愿景。

学校概括了育人目标:“培养志向远大、守正规范、睿智阳光、勇于担当的栋梁之才”,其中“志向远大、守正规范、睿智阳光、勇于担当”这十六个字就是希望学生毕业时呈现的样子。

学校老师的成长目标是建设一支厚德博学、勤研高效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仁爱守信、务实担当的校风,教师厚德博学勤研高效的教风,学生自主合作参与竞争的学风,以及严谨勤勉、实干创新的校训,这些口号化的语言,凝练了学校复杂教育教学目标和行为,把它们外化于文,内化于心,逐渐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用文化来引领,用文化来育人。

学校的管理通过明确制度,使每个人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遵守相同的规则,减少冲突和混乱的发生。学校完善和出台了《八场中学量化评比制度》《曹妃甸八场中学业绩考核办法》《班级量化管理考核细则》《星级学生评比细则》《八场中学德育评比细则》《备课检查制度》《作业布置与辅导制度》《领导、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等教育教学制度,更好地保障教学目标落地生根。

——以生为本,立足终身发展,关注生命成长

  学校把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的传统育人观,改变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的人本思想。学校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入手探索了“135”育人模式,即“打造农村强校,培养国之栋梁”的一个目标,“七年级磨砺品行、八年级绽放青春、九年级放飞梦想”的三个阶段以及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为基础进行星级学生评比”的五个要素。

本学期,学校以“ 展现风采 快乐成长”为主题,在七年级实施学生成长档案体系。学校对成长档案的板式进行了精美的设计,对档案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置,分为“开篇”“勤奋篇”(关于学习)、“担当篇”(关于劳动)、“阳光篇”(关于体育)、“大气篇”(关于德育)、“美育篇”“风采篇”(关于生活)、“闪光篇”“结束篇”(关于荣誉)9个板块,每个学期成册一本。

在“开篇”里的寄语板块:老师或是家长通过赞赏、鼓励、祝福用温暖的文字传达对学生的爱和认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一次思想的教育和心灵的交流。

在“勤奋篇”里的读书板块,要求学生得多读书,在无形中训练他们的自控能力,增加文学素养,培养良好习惯。

在“结束篇”里的荣誉展示板块,鼓励学生争取获得更多奖项和荣誉,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荣誉感。

学校通过调整学生的成长档案,将“我要你成为……”转变为“我要成为……”,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与动力。同时,将人生百态与幸福点滴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零散的珍贵时刻,为学生串联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持续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的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定教。当前,学校正在探索“3+X”高效课堂”模式。

“3+X”高效课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打造学生学习的课堂,实践的课堂,思考的课堂,自主的课堂。3指的是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当堂检测(或叫课堂生成)。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以学情为基,精准备课,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和任务,调控课堂节奏,严格把控教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学习,学到知识、方法和逻辑;学生在课堂上作为主体,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不断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堂检测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展示。利用表演、辩论、知识总结、课堂小测等,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自身可以在检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X”,作为一个变量,要体现学科的特色、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不拘泥于一种死板的模式,展现各自课堂的自我风采。现阶段,学校对上课时间分配作了要求,教师授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余尽可能多的设计活动,把时间留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学校的“3+X”课堂已初具规模。

0 阅读:2

视角在线

简介:独特的新闻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