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对印反击:印军在背后打黑枪,我军果断还击毙敌13人

追梦的年 2023-12-04 22:16: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印度都保持着友好的态度,但是1959年解放军取得西藏平叛的胜利后,印度开始往不正常的方向走了,先是匪夷所思的向我国索取领土,遭到拒绝后就开始慢慢往我国领土推进,造成了多次流血事件。

我国的一再忍让换来的不是尊重,反而是变本加厉的越界挑衅,面对这种情况,一代伟人毛主席想了十天十夜都没想明白为何我们始终保持友好态度,印度非要来搞我们。

虽然印度人的脑回路我们很难懂,但我们始终明白一件事:中国的领土是不容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的!

于是在1962年,解放军找准时机对印反击,战争进行得干净利落,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料。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在拔除印军越界的据点后就全部撤回。

占尽上风却能保持克制,非常完美的展现了仁义二字。

但是印度人神奇的脑回路并未因此停止,越界行为连续不断,屡屡制造事端,后面在1967年和1987年两次都有极为过分的行为,险些再一次升级为战争。

尤其是1987年那次,气氛最是紧张,甚至比早几年的加勒万河谷还要严重,因为1987年印军是打了黑枪,动用了枪械,性质都变得不一样了。

事件前因

冲突虽然是爆发在1987年,但是前因还可以往前推,有印度自身的,也有我国的。

印度自身的在于他飘了,没错,他又飘了!1962年之败,印度没有反思,反而继续扩张军备,跟美苏两国关系都搞得不错,得到了大量先进武器。尤其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让印度无比膨胀,认为对付中国也将会是一样的结果。

而我国在当时也正经历着两件大事:一、“百万大裁军”,国际社会上普遍认为经历这一举措后,我国的军事实力会得到削弱,很明显印度就深信这一点。

二、我国南疆仍在与越南进行着轮战,有不少的兵力在应对着南方时局,我国当年的后勤保障、兵员投送能力并不算出色,所以印度也认为中国一定会保持克制。

综合这些原因,印度在心理上有恃无恐,又开始进行一系列小动作。

1986年,印度秘密派出的情报人员向新德里报告,中国军队在桑多洛河谷已经建起了半永久性建筑,这让印度高层一片哗然,叫嚣开战的声音不绝于耳。

我是有点难以理解印度的气愤到底从哪来的?中国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在中国的领土之内,跟印度根本就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们在自家领土上行使自己的权力,却被印度人视为耻辱,印度鹰派上将桑搭吉立马调兵遣将,把3个印度陆军师调到了旺敦附近,还将5万印军调往藏南。

并且进行了一个代号为“棋盘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演练如何快速推进到中国边境。

最恶劣的是在1986年底,印度宣布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领土——他们所谓的“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列为一个新的“邦”。

这种种行为无疑都是在挑衅中国,为此我国的态度非常强烈,发表多次严厉的声明让印度克制,另外也将部队派上了实控线我方的一侧,在沿线设置众多岗哨,两国士兵几乎就是面对面地对峙,气氛极为紧张,西方媒体纷纷预测第二次中印战争即将来临。

最终战争没有爆发,却引起了一次流血冲突——桑多洛河谷冲突事件。

冲突爆发

1987年5月,我国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副团长率队进行例行巡逻。

众所周知西藏一带冬季气候极其恶劣,大雪封山难以行人,所以入冬后的十二月到来年四月间我国边防连队除了对关隘和重点目标、地段保持监控和管理外,一般极难进行全防区的巡查。等到来年开春再组织部队对整个边防线进行拉网式的检查和布控,防止印军利用这个季节蚕食我国领土。

鉴于时局的紧张,这次例行巡逻的配置也算齐全,一名副团长带队,队伍中有一个步兵连加强一个侦察班(骑兵)、82迫击炮排(3门火炮)、一个82无座力炮排(4门炮)、一个重机枪排(3挺重机枪)。如此强大的火力其实是做好了情势恶化的准备。

部队巡逻到桑多河谷地段时天色已晚,副团长决定就地休息,待第二天再继续巡逻。

一伙人扎营、吃饭、休息,到了晚上9点左右,负责夜间警戒的卫兵发现,河谷南端的边界山口上有火光和说话声,便马上报告副团长。

副团长起来观察,确认是有人在山口方向活动,并判断那就是印军,于是让侦察参谋带一个侦察组前往山口方向行动,过了两个小时侦察参谋回报:印军约有一个连的兵力,占据了我方的一个制高点并且构筑了工事。只是他们到达的时间似乎也不长,工事尚不完备,从印军的警戒情况来看,他们并未发现我军的到来。

由于时间已晚,电台无法与军分区联系,副团长当机立断让巡逻队集结,凌晨五点开饭五点半出发,先去抢占有利地形,电台八点恢复联络后再将事情和部署上报。

六点左右,战斗人员都进入了预备阵地,通过近距离观察,副团长判断印军有一个加强连,并且配置了少量重武器,这个样子摆明了就是想要强占我国领土。

于是副团长向各分队军官再次重申了极端情况下的作战预案,又草拟了一份电报向上级说明情况。

8点左右,巡逻队派出1名副营长带着侦察参谋及3名侦察兵、1名报话员和1名翻译前往印军所在之地,人数不多是显示我们的诚意。然而印军一看就只有几名解放军,他们的自大又显露出来了,非但不退,还用带有侮辱性的言语及手势应对我军。

眼看沟通无效,我方人员就立马返回,没想到的是印军竟然在背后打黑枪,击中了我方前去交涉的副营长,随行战士把副营长抢运回驻地,但最终副营长还是因流血过多而死。

印军在之后还无耻地说是一名士兵因为紧张导致的失火,实在无耻!

对方既然开了第一枪,我方也就不客气了,只用了半小时印军就被击溃,共击毙印军13人,其中军官1人(准尉副排长),俘虏8人。其他的印军都往南而逃,那些溃兵中的伤亡就难以统计了。

拿回高地后,我军预料到印度人肯定会反扑,所以利用尚未完成的工事紧急部署,下午两点印度整顿好的加强连果然来袭,被我军很轻易地打退了。

入夜后印军一直用火炮对我军阵地进行骚扰,副团长一方面利用印军留下的工程器材和物资通宵达旦地完善工事,一方面向上级汇报情况,表示会战至最后一人。

第二天相对来说比较平静,这是暴风雨前的。到了第三天天才敢亮印军一个加强营就攻了过来,我军进行了顽强的抗击,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印军伤亡数十人后撤退。

人走了,随之到来的是攻击机、直升机,在空中对我军进行侦查、挑衅,印军后方也在增加兵力,酝酿着更大的冲突。

不过我军的增援也到了!第三天晚上山南军分区的一个步兵营率先赶到,第四天西藏军区的山地步兵53旅也到场,并且带来了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我军的防备力量大大增强。

当初加勒万河谷冲突,我军少量的战士面对数倍的印军没有畏惧、没有退却,其实在桑多洛河谷冲突中也发生过类似一幕!

印军一个营四百多人手持枪械逼近我军一百多人,直接用枪顶到我军战士的胸口,我军战士一字排开同样以枪回敬,毫无怯色!

当时天气不好下着大雨,我军战士纪律严明纹丝不动,而印军第一排顶不住了就换第二排上,一直僵持了六个多小时印军最终撤走,而我军没退一步!因为他们知道身后就是祖国的领土!

此事之后印军就不再敢明着主动生事了。不过双方都在持续增兵,印度兵力最多时部署了12个师及几个附加的独立旅,另外还有5个空军中队,完全是一副大打的架势。

我军的反应也很快,成都军区、兰州军区的甲种野战军、战斗轰炸机、高原陆航团大规模入藏,总参向第13、21、54集团军下达了预先号令,确定首批参战部队为37师、61师、149师和160师。160师在1962年时番号还是130师,狠揍过印度人。

当时预备作战的部队各级军官都已经去过前线勘察地形,连防炮洞都已经挖好了,也做出了详尽的作战计划,如果开战将完成两个目的:一是歼灭印军前线两个主力师,二是收复藏南。

事件平息

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战争一触即发,中国的态度让印度慌了,在他们的想象里中国应该是受限于越南,在西线会妥协。但是中国迅速调来了精锐部队,意思非常明确:为了保卫领土,不惜一战!

这种结果是印度没想到的,所以他们立马向苏联求救,如果苏联还是赫鲁晓夫或者勃列日涅夫时代或许还会帮上一帮,但当时的苏联自己都身陷阿富汗,且领导人物已是戈尔巴乔夫,他正想要改善中苏的关系,所以拒绝了印度的请求。

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印度也没能指望上,当时苏联还在,中美处于蜜月期,所以美国向印度表示:如果与中国进行大规模战争,那么将会制裁印度。

没有了靠山,印度瞬间就软了下来,1987年夏末印度利用外交渠道表示愿意“和平解决”,并且开始主动撤军,我国本来也无意战争,所以两军在此后就很少再爆发大型冲突。

结语:

印度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没事喜欢惹事,惹了事又怕事”的国家,两国之间没有什么历史上的仇怨、文明也不冲突,不知道印度为何总是来挑事。

两国体量都很大,人口70多亿,中印人口加起来超过了三分之一,如果能够好好合作,绝对能让两国人民、尤其是印度人民过得更好,然而...

只希望接下来印度能够正常一点吧,毕竟即便是对峙,他们从来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战争总是会有牺牲的,实在不愿再看到我们的子弟兵有不好的消息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