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爱戴的胖教授,胡适称他为稀有的天才,生活中也是个幽默的人

历史亭 2023-06-11 19:58:57

孟真是人间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精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有胆的大刀阔斧的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

这是胡适称赞傅斯年的一段话,他一生充满传奇,一位文理兼修的全才学霸,他用自己短暂而又精彩的一生来证明:我的老师胡适夸我的那些话,都是对的。

文理兼修的全才学霸

上世纪初期,新文化与传统之间的更替,引来了北京大学师生们的激烈讨论,傅斯年本来是黄侃的弟子,黄侃对这位学生也是很器重。

胡适进入北京大学任教后,傅斯年转身投到胡适的新文化旗下。为此,黄侃还经常骂胡适,因为他坚持传统文化,有一半的缘由是,自己栽培的弟子被胡适的新思想“抢”走了,双重打击下,黄侃便有了更多骂胡适的理由。

为何这两位重量级的老师都对这位学生称赞不已,这是多么优秀的一个人?才会让黄侃失去这个徒弟而愤愤不平!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能让胡适夸他是天才!

傅斯年6岁就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17岁考入北京大学,1916年升级北大就读文科,受到黄侃的器重。在校期间,傅斯年就暂露锋芒。

1918年,傅斯年与罗家伦等人组织起了新潮社,创办与社同名的《新潮》月刊,宗旨是传播新文化,为新文化贡献重要力量。

五四运动爆发,他也曾担任学生们游行总指挥,之后受到胡适的启蒙影响,逐渐把精力从学生运动转到学术研究。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傅斯年考取官费留学生的资格,开始了留学生涯。

在英德等国家多所大学赴四年广泛涉猎,学习的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学、语言学、考据学等多个学科,真正做到了文理兼修的学霸。

1926年,傅斯年留学归国,第二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成为系主任等多个教职,他的卓越才华和文理兼修,让他成为了当时的天才人物。

傅斯年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担任所主编、北京大学兼任教授、西南联大教授、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生活中的胖老师

傅斯年在国外留学的时候,理科类的科目,他都有一定的研究。而他在出国前,自然大部分时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这使得他的国学根底非常扎实。

北大有一位教授讲授《文心雕龙》,可能这位教授对于内容并不是太擅长,因此在上课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错误的地方。

这时候傅斯年把这位教授的讲义借了出来,用一夜的时间看完了,结果发现了30多条的错误,在这里足以体现他的国学水平。

傅斯年体型比较胖,尤其在当年的学者当中,有他这种体型的并不多见,很容易受到关注。因此,傅斯年的胖在学界中越来越有名。

有一次,著名教育家罗家伦问傅斯年:“你这么胖,动作不灵便,跟别人打架的时候怎么办?”

傅斯年是个文理兼修的被胡适称作天才的人,这个问题并不难,傅斯年回答道:“我胖,所以质量大,大的质量再乘以速度,产生的动量也就大,如此伟大的力量可以压倒一切。”

说到打架,傅斯年有次关于中医问题的争论,傅斯年与孔庚产生了激烈的言语碰撞,孔庚说不过傅斯年,便开始骂他。

因为骂得难听,傅斯年当然也很生气,随后说道:“你竟然用这么粗话侮辱我,我要跟你决斗。”

但对方已经70多岁了,身体也比较瘦弱。估计对方乘以三都达不到他自己的体型,最后他说:“看你这样老,又这样瘦,算了,被你骂了就骂了吧。”

傅斯年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这位胖胖的学者也有可爱的一面,胖与瘦,力量与体型,到底哪个更重要?

话说回来,孔庚老先生年纪这么大了,傅斯年也是一个很大气的人,心胸宽广,并且给对方台阶避免尴尬,谦让尊重老人。

关于傅斯年的胖,还有个小意外让人哭笑不得。有次傅斯年、李济和裘善元到重庆参加一个宴会,宴会结束后,东家给三个人每人雇一个滑竿(当时的人力交通工具)。

裘善元先走了出去,抬滑竿的6个人一看,这么胖的一个人,于是相互之间你推我让,最后有两人不情愿的把裘善元抬走了。

接着李济出来了,剩下的4个太滑竿的一下子就惊呆了,后悔没抬第一个人走,又是一番你推我让,结果两人不情愿把李济抬走了。

等到傅斯年出来的时候,剩下的2个抬滑竿的人欲哭无泪,因为傅斯年明显比前面两个人胖的多,两个人抬不动他,相互对视一眼,抬着滑竿撒腿就跑了。

傅斯年是历史学家、教育家、语言研究所的创始人,五四运动的领袖,文理兼修的巨星。他的智力和才华却毋庸置疑。

他在中国近代的学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担任过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后来还担任过台湾大学的校长。

他在历史、教育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贡献,不仅是当时的学术界所认可的,也深受后人的尊敬和敬仰。然而,195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溢血夺走他的生命,终年仅54岁。

贡献卓越的教授

当年,傅斯年先生去世了,广播新闻中播出了这个消息。然而,学生们听成了“傅斯年先生气死”,认为是有人害死了傅斯年老师。

他们聚集在一起,要求校方把凶手找出来。原来,广播播出的是“傅斯年先生弃世”,只是学生们听错了,这个误解直到官方出面澄清,事情才得以平息。

虽然傅斯年先生在台湾大学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却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爱。这场事件表明了他对学生的影响力,也说明了学生们非常爱戴这位胖胖的教授。

傅斯年,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者,还是一位备受学生爱戴的教授。

他的学术专著有《古代文学史》、《古代中国与民族》、《性命古训辨证》等多部,更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后来,这些论文和专著被集合编为《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傅斯年作为一名教授,不仅讲课生动有趣,而且对学生非常好。而他在学校和历史语言研究所里培养的学术后起之秀,更是不计其数。

他不仅仅是对学生有贡献,对学校也是功不可没。他在学校除了长期担任教授,还担任系主任、学院院长等职,对学校的运转顺畅和政策制定都有着积极的贡献。

曾经北大校长蒋梦麟评价:“北京大学的发展,胡适之和傅孟真这师徒两人,功不可没。当我在民国十九年回到北京大学时,孟真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搬到北京,也在北京办公了。918事件之后,北平正处在多事之秋,我的参谋就是适之和孟真两位,他们两位代表北大请到了很多国内著名的教授,为北大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适之和孟真两位教授的功劳实在太大了。”

傅斯年平时幽默,偶尔生活中也耍点小乐趣。比如说他跟孔庚打架的事件,展现出幽默的一面。他是一名受人爱戴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个敢于直言的斗士。

1944年,孔祥熙因为傅斯年的弹劾而下台,连蒋介石都拦不住。而1947年,接任孔祥熙的宋子文也被傅斯年搞下了台。

要知道当时的社会,面对孔祥熙和宋子文这两位高官,大多都是媚上欺下,也只有傅斯年这样的正义人士,不愿同流合污。

从这个角度看,这位被胡适称为天才的人物,对于当时的国内政治格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可惜天妒英才,傅斯年任职台湾大学不足两年,就因脑溢血去世。

傅斯年的逝去,不仅让人唏嘘,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像他一样勇于直言,不惧权贵的人物?

0 阅读:46

历史亭

简介:温故知新,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