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惩罚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

爱看头条 2024-03-19 15:10:14

红星新闻网评论员 邓思璐

近日,河北邯郸发生一起未成年人遇害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受害人是一名男孩,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学。3月10日下午,该男孩被同学约出去玩之后遇害,嫌疑人是三名学生,其中一人还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长期遭受校园霸凌。据悉,三名涉案嫌疑人已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此事在网上引发巨大争议,尤其是对校园霸凌现象、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该如何判决的热议。不少网友表示“长期校园霸凌后,故意杀人且掩埋尸体,难道这样的行为,最后也仅仅是关几年吗?”未成年保护法到底应该保护到什么尺度,成为许多网友质疑的问题。

对此,许多法律界专家给出了他们的看法。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新林表示,在这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三名嫌疑人的准确年龄尚无法确定,即使三个嫌疑人未满14周岁,最高检应该也会核准追究刑责。但追究刑责不等于就要判死刑,因为我国刑法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且追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时,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从目前来看,三名嫌疑人最重也只会被判无期徒刑。

著名刑法学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表示,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人,对于这些特定的犯罪,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应当负刑事责任。法律从来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依然是培养对人对己的尊重。但法律所能做到的,就是对于犯下弥天重罪的人依然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只有惩罚才能带来改造的效果。

爱看头评:

这起河北邯郸未成年人遇害事件,不仅是一个悲剧,也让我们应该思考:法律以外的因素——如教育、家庭和社会支持——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园霸凌中的重要性。

法律界专家们也谈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既要追究责任,又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身份和改造可能性。法律可以设定界限和后果,但它不能单独解决所有问题。

教育系统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家庭的作用同样重要,父母和监护人需要与孩子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教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这包括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反霸凌教育和社区服务。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悲剧的发生,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改错的机会。

法律是必要的,但不足够。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系统,包括教育、家庭支持和社会干预,来共同培养和保护我们的下一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宗旨,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有利于成长的社会环境。

投稿邮箱:6407990@qq.com

编辑:覃一川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

0 阅读:7
评论列表
  • 2024-03-19 18:21

    教育不是万能的,不然还要法律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