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就是预言师-何词铁口直断后唐国运|闲话残唐五代

大卫的平行宇宙 2024-05-11 23:28:12

开篇段子

外交家对他的朋友说:你知道吗,外交家其实就是预言师。朋友疑惑地问:为什么这么说?外交家笑着回答:因为每次参加国际会议,我都能准确预知到哪些国家代表会打瞌睡。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面对同样一件事,不同人的反应可能截然不同。比如,后唐灭梁后,

杨吴的徐温一面外交示弱、一面加强武备;

荆南的高季兴马上改换门庭,甚至不惜亲自跑到洛阳觐见李存勖;

马楚的马殷派儿子带着象征权力的都统印信去觐见李存勖。以上这些割据势力,展现的伏低做小程度固然不同,但面对新晋霸主,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担忧,即:自己的权力是否会像后梁那样灰飞烟灭。当然,总有些奇行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例外。

前蜀的王宗衍认为坐拥蜀道地利,完全有资格问一问”汉孰与我大?“【详见叫不醒的前蜀皇帝王宗衍 - 装睡一时爽,一直装睡一直……衰|闲话残唐五代】所以,尽管在群臣的反复劝谏下,一度整顿武备,但最终还是觉得这事儿劳民伤财,完全没必要——最终,面对后唐的无敌雄狮,王宗衍果断选择裸奔。

在如此纷繁的时势中,自然少不了外交家们精彩的表演。

一.何词铁口直断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

从地理上看,南汉远离中原纷争地。但梁晋争霸是彼时发生在神州大地上一切事情的核心驱动力,影响力无远弗届。所以,在确定后梁覆灭之后,南汉皇帝刘岩不得不派出宫苑使何词,跑到后唐入贡。

必须提醒小伙伴儿注意,何词的任务是入贡而非出使。这可是将自己放到附庸而非对手的位置上。作为对比,可以回忆一下当初杨吴是怎么做的?

嗯……严可求给出的建议是无耻但有效的渣男式外交内政策略。

如前所述: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对之反应可能截然不同。杨吴国力之强盛远不是南汉这样的边缘小国能够望其项背的,所以刘岩把自己的姿态摆低也是极为正常的反应——毕竟能在乱世混成话事人,除了王宗衍那样的奇行种,大家伙儿的智商都应该、也必须是在线的。

尽管是低姿态的入贡,但何词终究是一方诸侯之代表,该有的待遇必然是要享受到的。站在李存勖的角度,这同样是最优的选择——展现己方的天朝风范,以至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显然是统一之路的捷径。再多说一句,此前,李存勖违背郭崇韬、张宪的谏言,拆毁即位坛去给义务军镇的王都修建球场,其根本目的,其实与高规格招待何词并无二致。

所以,一进邺都魏州,何词就受到了李存勖专门安排的各种招待项目。

然而,有一种情况叫做”事与愿违“,李存勖想着露脸,没想到在何词这样的有心人看来,根本就是露屁股。李存勖以为自己展现的,是:人民富足、将士善战与政通人和。但何词看到的,却是:税吏敛财、士卒抱怨和骄淫无政。

回到南汉,何词铁口直断:后唐不足为惧!刘岩一听,敢情所谓的当代战神的成色不过如此啊!那还有什么入贡的必要?从此安心当自己的南汉土皇帝,再也不去找李存勖献殷勤了。

用不着担心外界压力,对刘岩这样乐意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自然是极好的——但,使者不过是名外交使节,又不是预言师,皇帝凭什么会完全信任他的判断?

二.同时代杰出外交家的示范效应

那自然因为有良好榜样的示范效应喽!

就在五代的同一时期,便活跃着诸多杰出的外交家。甚至,杰出这个词已经完全不足以正确描述这些外交家的成就……嗯,“多智而近妖”才是恰当的形容。

随手就能举出三个实例来。

1.杨吴智囊严可求

宏观上,严可求针对强势崛起的后唐,制定了”不承诺、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式外交策略。沿用这条核心原则,杨吴加上他的继承人南唐可是一直苟到了北宋建国——而李存勖,在位不过四年,甚至后唐的国祚也不过十四年。

微观上,当徐温派司农卿卢蘋出使后唐时,严可求居然有能力完全模拟出李存勖关心的问题,并且给出标准答案。更让人心服口服的是,当卢蘋出使回来,明确告诉徐温:老严完全拿捏住了李存勖,押的重点全都出现在后唐的考卷上。

那个领导不想拥有像严可求这样的智囊?

2.亲身出使的荆南高季兴

作为外交使节,高季兴能全须全尾地从后唐返回荆南,这件事儿本身就已经足够拿出去吹嘘一辈子了——君不见,蔺相如保住和氏璧的影响有多大吗?

更不用说,当李存勖问他”如何在前蜀和杨吴之间作选择“的时候,高季兴既能为一己私利夹带私货,又能有理有据说服李存勖。这不就是完美的优秀外交家之典范嘛!

3.后唐神算子李严

李严,幽州人,一度在欢乐喜剧人刘守光手下做到刺史这样的高官。

后来,桀燕被李存勖灭国。作为金子,李严依旧可以在后唐闪耀发光——成了客省使这样的关键官员,并在平蜀这件大事儿上成了最为活跃的因素,详见【叫不醒的前蜀皇帝王宗衍 - 装睡一时爽,一直装睡一直……衰|闲话残唐五代】。

啥,你问具体做了哪些贡献?至少在以下几点上,李严居功至伟。

1)完美摸清前蜀情形

孙子云:知自知彼,百战不殆。

前蜀拥有雄绝天下的地利,这可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信息。所以,志在一统天下的李存勖也会屈尊降贵地去咨询高季兴如何排列“平蜀和灭吴”的优先级——哪怕彼时高季兴的立场晦暗不明。[[黄金圈法则 - 谋士如何献策|残唐五代失败学]]

无论高季兴是否夹带私货,他十分了解前蜀终究是不争的事实。在得到他的建议后,李存勖将平蜀的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作为天下莫敌的当代战神,发动这样一场灭国战,肯定不能仅听旁人的一面之词。为了真正摸清前蜀的虚实,李存勖决定派个干将去前蜀尽调。这份重任,就落到了李严的肩头。

2)两难困境下,既维护国格、又保全性命

同光二年,李严以客省使的身份,出使前蜀。

说起来,前蜀之所以被李存勖选作建国后第一个用兵对象,首要原因便是上游之利——这便是高季兴能打动李存勖的核心原因——如果执行得好,确实能一并收获顺流灭吴的衍生效益。 次要原因则是前蜀实在太富庶了——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也。一旦据为己有,后唐随后的用兵,就再也用不着为资源紧缺发愁了——孔谦可能会有些许失落感吧?

明确了需求,将平蜀的OKR拆解到李严身上,其核心任务就是勘察清楚前蜀是否真的像高季兴描述的“文恬武嬉、民心思变”?

这就将一种两难困境放到了李严的面前。 身为上国天使,万事须以国体为重,绝不可因个人的利害而失掉国格;身为理性个体,一切均应以利益为准,断不该为他人之收益而损失自我。

如果以前者为准则,就应该强势出击,以上位者的风范镇压前蜀一切作为敌国的主张——哪怕会因此送了性命;如果奉后者为圭臬,那就该唯唯诺诺,将存身保命作为最高标准,至于国格什么的……还是等李存勖派大军平蜀时再找回来吧。

可要再深想一步,如果因为维护国体而丢了性命,那又如何将前蜀的虚实汇报给李存勖呢?如果为了保命而丧失国格,那又如何说服李存勖相信自己的判断呢?

……对普通人而言,这事儿越理越乱,还是不碰为妙。但李严不是普通人,他是个天生的外交家。

而身处乱世的外交家,其核心品质便是勇于冒险。所以,对普通人噤若寒蝉的危险事情,外交家的反应却是:好极了,我来!

面对出使前蜀这样两头堵的困境,李严不但没有担心、拒绝,反而欣然前往——毕竟,在他这样的人心中,坚信的是:富贵险中求!

一到前蜀,李严就拿出上过上国天使的范儿来,大谈李存勖如何神武、特谈李存勖如何克服万难而灭梁的曲折故事。整个演讲过程,李严不但言辞犀利、逻辑自洽,而且拥有一个令所有辩论家都梦寐已久的好嗓门,史称:

为王宗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

这就是祖师爷赏饭吃了!

最后,李严暗示:*统一天下这种小事儿,我们皇帝办起来易如反掌!

就在前蜀君臣以为这一通长篇大论讲终于结束了,李严仿佛突然想起了一件小事儿,漫不经心地补充了一句:当初朱温篡唐,除了我们老板,全天下的盛唐子民就没有谁勤过王,真是人心不古啊!我相信,我那皇帝陛下一定会劝人向善滴!

面对如此直白的威胁,前蜀宗室王宗俦当即怼了回去:你们李存勖是皇帝,难道我们王宗衍就不是皇帝了?然后向王宗衍建议把这个大放厥词的混账宰了了事。

但是,王宗衍的为人……你是知道的,当即表示“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就把这事儿糊弄过去了。

由于一登台就气场全开,加之背后有强大的后唐军队撑腰,李严梭哈买大的举动一时间的确震慑住本就没有什么大志向的前蜀朝廷。

[[新五代史#^3zlc9i]] 后唐想了解前蜀的虚实,前蜀其实也急需知道后唐的真实想法。为了摸清李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王宗衍的默许与暗示下,枢密使宋光嗣私下设宴款待李严。酒至半酣,宋光嗣终于鼓起勇气,向李严详细打听下梁晋争霸的终局之战。

李严擦了擦嘴,纵论时势:自从我们皇帝陛下在邺都(魏州)成帝登基,后梁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我军一战而下郓州,之后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攻克大梁,前后不过十余日——此乃前所未有之武功。摄于我军之堂皇武运,后梁尚存的三十余万士卒未经一战,便向我军投诚。

自此,东到大海、西临葱岭、北至燕山、南逾五岭,盛唐固有疆域,泰半已入贡我朝。

强藩如杨吴坐拥水战之利、岐国以先朝勋旧自居,如今均已遣子入侍,稽首称籓。小藩如荆南、马楚、吴越,各挟奇珍异宝,称臣入朝者络绎不绝。

一言以蔽之,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

这么一大套精心准备的话术,被李严以高山推雪的威势压下来,宋光嗣立即就被镇住了——哪还敢问什么天下大势,只能询问些具体的小细节,比如:据传,契丹这些年发展的不错,不时有其南下打草谷的消息。你们唐军就不担心他们将来会威胁到自己吗?

李严微微一笑,先是承认一个事实:契丹的确很强大。随后发起灵魂反问:在你看来,其与后梁谁更武德爆棚呢?

宋光嗣想了一下,说了心里话:跟后梁比,契丹好像还差一些。

李严愈发得意了:我们后唐天兵灭梁如同摧枯拉朽,对付一个还不如后梁的小角色,还不是手到擒来?我朝百战雄兵遍及天下,随便派出一镇的力量,就能够送契丹人回归他们的长生天。

只是,自古以来,王者都对境外四夷存而不论,毕竟都是母生父养的,天子不欲灭人伦大礼而穷兵黩武是也!

这一番长篇大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以宋光嗣为代表的前蜀群臣实在无力分辨其中的猫腻——于是,毫不意外地被李严这个辩论大师给集体PUA了。

如此,李严既维护了天朝上国的尊严,又保全了自己的安危。 外交家之挥洒自如,不过如此!

3)说服李存勖平蜀

用盛气凌人的态度执行出使帝国的任务,却完全没有遭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应——事实上,连形式上的回怼几乎都不存在——李严已经在内心判了前蜀死刑。那么,余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李存勖同意自己的判断了。

鉴于李存勖好大喜功的性格,李严认定他绝对接受不了“明明是弱者,却偏要从实力地位出发与自己交涉”的行为。

一番深思熟虑后,李严因循惯例,接受了前蜀寒酸的回礼。这里需要强调两件事。其一,李严带过去的,可是优良战马这样战略级别的国礼,完全能够体现出后唐的诚意。其二,彼时的前蜀高层,从心理到武备,都已经完全被李严PUA了。所以,只要李严愿意,完全有理由且有能力要求前蜀的回礼必须与自己带来的礼物级别对等;与之对应的,王宗衍也实在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回到洛阳,李严铁口直断:大兵一临,前蜀必跪!在给出判断依据后,他特意像李存勖强调,前蜀有针对咱们后唐的国策,即:贸易制裁。具体体现在所有前蜀特有的奇珍异宝均不得出口后唐;只有哪儿都能见到的大陆货才允许放到交易清单之中。然后,似乎不经意地补了一句:对了,前蜀还给这种做法起了个名字,叫做“入草物”。

果然,李存勖当即就火了,说了一句不失幽默的狠话:王宗衍这小子还能摆脱“入草人”的命运吗?

就此,平蜀成了后唐的首要工作。

4)平蜀一役,比肩张仪

出使前蜀、促使出兵,这些事儿固然关键,但终究还是一个合格外交家理应实现的业绩。李严能达到优秀的级别,自然在于其有能力完成超出领导预期的KPI。

李存勖是个地道的行动派,一旦确定平蜀,立即调拨资源、整肃军队,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冬,任命儿子魏王李继岌为帅,枢密使侍中郭崇韬副之,西征前蜀。此行的先锋部队由康延孝领导,李严以三川招讨使副之。

先锋军不过五千骑,但由于王宗衍干得实在太过出色,唐军所到之处,前蜀“州县皆迎降”。这一下,始终认为天命在我的王宗衍终于坐不住了,难得硬气一回,派人通知康延孝:你把李严送过来,用不着后唐打过来,我主动投降。

按照康延孝的想法,实在犯不着让李严平白冒险——以他首倡平蜀的身份,孤身前往成都,那是一定会被王宗衍挫骨扬灰的。既然己方军威正盛,平推过去即可灭国,怎么能莫名其妙地损失一个三川招讨使呢?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但李严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打仗一定会死人,咱们宝贵的士卒值得我为之冒险。当即疾驰入成都,见到王宗衍后,又是一通PUA。而王宗衍则是又一次听了进去,干脆将家眷托付给李严——这可是将之视为救命稻草了——随后降唐。

小伙伴儿是不是从中看到了张仪与楚怀王的影子了!嗯,他们的结局也差相仿佛。有这么多珠玉在前,刘岩自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派出去的外交家能够做出最为正确的判断。

至于何词,除了这段记载外,就找不到其他的痕迹了。所以,是否他也像以上三位外交家那样多智而近妖,并无定论。但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在判断后唐国运这件事儿上,此公一语中的!要么,何词也是预言师,只不过南汉的舞台过小,没有给他更多的展示机会;要么,李存勖的荒政已经到了尽人皆知的程度,就算何词资质平平,也能一眼看出端倪。至少,天下未定,李存勖却开始猜忌勋臣,已经颇有昏聩暴君的底色了。

三.外交家就是预言师

如果用另一个小伙伴儿熟悉的名词来指代外交家,我们就能更容易得出外交家就是预言师的结论。那个名词就是纵横家——春秋战国的任何一个关键节点,都活跃着纵横家的身影,可以说,彼时的历史大势,就是由纵横家规划出来的。

当然,由于幸存者偏差的存在,那些预言错的外交家往往不会再史书上留下痕迹。但,如此多的成功案例也足以让决策者倾向于相信外交家的判断。

另外,如果不相信的这些人的话,决策者压根就不会将外交这样的重任交给他们。所以,哪怕仅仅因为不想自己打脸,决策者也会乐意采纳外交家的建议。

敲黑板,划重点了! 外交家就是预言师!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装睡爽,一直装睡一直……衰-叫不醒的前蜀皇帝|闲话残唐五代(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299&idx=1&sn=560126a1cc5a6f0984a0f5a1a1ba3f8b&chksm=fe35472dc942ce3b1e47589205122a0f60a12337e6116d6799ff0d5dd4d704829e8e70248ed9&token=603646870&lang=zh_CN#rd[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299&idx=1&sn=560126a1cc5a6f0984a0f5a1a1ba3f8b&chksm=fe35472dc942ce3b1e47589205122a0f60a12337e6116d6799ff0d5dd4d704829e8e70248ed9&token=603646870&lang=zh_CN#rd])

黄金圈法则 - 谋士如何献策|残唐五代失败学(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1438442234315304/?log_from=fee2d59b6a834_1715408593333)

猜忌,将忠心手下挤兑成掘墓人 - 李嗣源惨遭猜忌|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d64126d3c60e4493a67acebfa98aa6b0[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d64126d3c60e4493a67acebfa98aa6b0])

特别声明: 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大卫的平行宇宙

简介:在平行宇宙中,口齿笨拙的可以激昂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