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6首古诗,抒尽林间幽意。本是深山老林客,悟尽人间得与失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4-23 09:54:12

一个人会有很多的身份,比如王维,他是大唐的官员,是一个画家,是一个作家,是一个音乐家,是一个虔诚的佛徒,更是一个凡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与自然,那是充满禅意与画意的自然世界。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王维与朋友,那是深情真挚的情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与使命,那是满满慷慨悲壮之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与名利,那是如浮云般淡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终南山下的辋川山庄,原来是宋之问的,后来王维买下的本意,是为了给信奉佛教的母亲提供一个清净之地,安心修行。

后来朝堂变幻,王维逐渐起了归隐之心,开始不断游离在庙堂与江湖之间。

辋川别业就成了王维追寻心灵安宁的重要场所,他的很多作品都与辋川别业有关。这个空间不单是一处宅院,更是一个精神上的空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人生的后期。王维的官做得很大,做尚书右丞(四品)他说人到中年,开始试图寻求“道”。

一个人想要求道,试图放下,大概是看透了尘世的烦杂。(或许也有不得意的成分在里面,希望在求道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安慰。)

有时候兴起,就一个人出门走走。自由自在。不设置终点,就这么无牵无挂、不管不顾地走下去。

路在心里,可以一直走下去。信步悠闲漫步于山间,静静体味大自然造化中所蕴含的佛家真谛。

累了坐下来,看天上的浮云,看看地下的淙淙流水。

生命本身其实没有什么终点,它只是一个过程。它是每时每刻,是无数个“现在”的集合。它可以是水,它也可以是云。它可以是行,它也可以是坐。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许多人,许多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偶然碰到,是我们的幸运。王维偶然遇到一个砍柴的老人,结果发现两个人还挺聊得来。

他和这个老人能聊些什么呢?

大抵是陶渊明说:“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孟浩然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他们会聊庄稼长得怎么样了。对生活在田间的人来说,这可是头等大事。

就这么聊啊聊啊,一直聊到天黑也没想到要回家。估计他都忘了还有回家这回事。

当时间不再起作用的时候,此刻就是永恒。当心里不再记挂着彼岸的时候,此岸就是彼岸。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与闲逸恬淡的情怀,我们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卞之琳有诗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王维大概想着:进可攻,退可守,官嘛,做与不做都不打紧的,其实这样不也挺好嘛。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晚年的王维不再纠结庙堂与江湖,彻底归隐山林,真正的回到自然。

下过一场雨,草木都被打湿了。农村要烧火做饭,打湿的柴火不容易点燃,所以是“烟火迟”。饭做好了之后,送到田间地头给这些干农活儿的人吃。

水田一眼望不到边,绿油油的庄稼上飞起一行白鹭,夏日浓萌,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叫声,这是很漂亮的田园景象。

前一句写画面,后一句写声音。

王维说自己在山里修佛,吃的斋饭很清淡,在自然里感悟生命,什么叫“朝槿”呢?朝槿就是木槿花,它的花期很短,早上开,傍晚就落了。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王维在木槿花,花开花落里慢慢了悟到生命的无常。

这里的村夫野老已经和王维这位官人诗人没有了隔阂。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最后这一句里有两个典故。

先说第一个。杨朱有一次碰到了老子。老子对他说:本来以为你还有得教,现在看来,你这个人彻底没救了。

杨朱一听,吓坏了,一句话也不敢说,乖乖地跟着老子到了旅店。

等到了旅店,杨朱恭恭敬敬地跪在老子面前请教。

老子说:你这个人这么傲慢,谁愿意和你待在一起呢?

杨朱一听立马就懂了。

杨朱刚来到这间客店的时候,大家对他非常客气,有人给他端水,有人给他递毛巾,有人给他让座位。

等到杨朱要离开这间客店的时候,没人给他端茶倒水了,大家都和他争抢座位。

杨朱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大家也就不拿他当外人了。自家人是不必客气的。

王维说“野老与人争席罢”,说的是他自己,回到人群里,村里的人也和他争抢座位。他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这其实才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其实是把自己放回人间。

王维还用了鸥鹭忘机的典故。

有一个小孩,很有灵性,每次他去海边,那些海鸥们都会落到他身边。有一次他父亲和他说:你既然和海鸥关系这么好,不如你去抓两只海鸥回来。小男孩就去了。可是当他到了海边,他发现这些海鸥只在他头上盘旋,却再也不落下来了。

人有了机心,就和自然里的万物有了隔膜。

王维的意思是,当自己放下尘世的算计,就能重新感知到自然,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王维《辛夷坞》

辛夷坞就是在辋川山庄这个地方选一别处种上了辛夷花。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

王维应该除了是个画家,还有一个身份,兼职摄影师。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辛夷花开在枝头,有的还没有完全开,只是一个个花骨朵。

所以王维并没有见到花完全盛开的样子,当然,他也不会在同一时刻看到花纷纷落下。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王维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

它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就如张九龄笔下的香草桂花,有人也芬芳,无人也芬芳。

这首诗在说什么呢?

王维其实在说,一个生命的降临和消逝,并不依赖于外界的观看。

一朵花并不会因为你的到来而盛开,也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落下。

每一个生命都是孤独的,但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自足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王维在他的大别墅里顺着山水修葺了一个落角,里面种了很多竹子,命名为《竹里馆》。

当你读到他的这首诗的时候,瞬间你就会进入到了那意境当中,不能自拨。

坐在竹林深处弹琴的王维,就好像生长在山水间的辛夷花一样。

王维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

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泯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在这个清幽绝俗的情景中,诗人借助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状态,传达出宁静、淡泊的心情。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没有人理解不打紧,不是还有天空中的一轮明月陪伴吗?其实这样也很满足了,不是吗?

裴迪有诗云“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什么意思呢?他说来过竹里馆的人都知道,每日出走在山间小道上,倍感亲切。 山林中只有山鸟飞进飞出,幽深得看不见人。

还真别说,这个实景真如他所写,但是境界他实在是写不出来。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唐·王维《秋夜独坐》

这首诗表达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在晚上为自已的老去感到悲伤,并且领悟到只有通过修佛参禅才能忘却人间的烦恼。

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

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

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

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

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唐·王维《冬夜抒怀》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前后。李林甫当政时,王维作为张九龄起用之人,因而在政治上受到压抑,眼见年华流逝,老之将至,却依然位居人下,而那些投靠李林甫的年轻无行文人却青云直上,心中不胜感慨,而作此诗。

王维正是张九龄一手提携上来的,随着张九龄罢相,少了伯乐的赏识,再加上王维实在是不愿与李林甫同流合污,所以王维一度饱受排挤,心里极度痛苦。

在一个冬夜,王维独自面对着凝霜的草木和清冷的月光,从身体到心灵都弥漫着一种肃杀的气氛。

他心中充满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惭愧,这种感觉在他的锦绣华服与衰老的容颜、红烛的鲜亮与白发的苍老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运用红烛和白发的色彩对比,表现了自己在岁月蹉跎中未实现壮志的悲愤之情。这种画面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深感共鸣。

另一方面,华服与红烛象征着生命的绚烂,而衰颜与白发则象征着生命的枯萎。这种鲜明的反差让人深感震撼,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意义的深思。

王维在朱灯前,看着自己的白发,想起了汉代颜驷不遇的典故,以此自比。他在抱膝灯前,顾影自怜,这种自怜的情绪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不遇之悲。

情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色彩不仅带来了生动的画面,更引发了人们深入的思考和联想。

如此孤灯白头,王维在上一首诗里“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以禅入诗:“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