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谭震林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为何怒斥: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烛下青史 2024-05-19 21:03:05

1978年,此时距离淮海战役胜利已经过去了30个年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战役,淮海战役纪念馆特意举办了活动,还邀请了不少老将军前去参观。

作为亲历并指挥这场战役的谭震林自然是在受邀行列的。只是谭震林到场没多久就大为光火,直斥“中野”贪功,是无耻之徒。“中野”贪的是谁的功,光荣的革命队伍无耻又谈何说起?

淮海战役功在“中野”?

1978年夏,谭震林受邀参加了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周年纪念活动。他随着人流一路参观,本来是满怀激动地怀念过去,却不想心里却是越看越窝火——纪念馆不对!东西倒是件件有价值,但对战役的整体介绍却字字是错。还没走出纪念馆,谭震林就忍不住大怒道:贪天之功,无耻之尤!不过这句话骂的倒不是中原野战军,而是写出这么一段不负责任的话的人。

原来纪念馆在介绍淮海战役时写了这么一句话,中原野战军对战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华东野战军则是配合中原野战军作战的一支“偏师”。

何为“偏师”?指的是在主力军翼侧协助作战的部队。换句话说,这纪念馆将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的角色描述成了一个不太重要的配角。那么事实确实如此吗?让我们把时间线推回到1948年。

谭震林:华东野战军是主力

1948年11月16日,淮海战役一触即发。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后将指挥的重担交给了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由他们组成总前委负责战事指挥与后勤保障等工作。而承担作战任务的主要有两支部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要说淮海战役就不得不说千里跃进大别山了。1947年8月,我党下定决心“不要大后方,直插敌人心脏”,刘邓大军开始向大别山挺近。这是一步险棋,从西鲁南到大别山远隔千里,刘邓大军是前有天险挡路,后有追兵紧逼,一旦失败中原野战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幸好刘邓二人指挥得当,老天爷也站在了我们这边,刘邓大军在20多天后成功在大别山地区立足。这是一场极具战略意义的战役,毛主席曾评价:“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我军在东北、华北、山东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但同样的,胜利的果实有多甜美,换取胜果的代价就有多惨烈。中原野战军主力由12万锐减至5万,重武器也基本消耗完了,可谓损失惨重。而当中原野战军进入淮海战场时,兵员和武器装备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有效补充。而与之对比的是华东野战军,其参战人数是几支部队之最,达36万人。说到这,光看人数我们也能感受到到底谁是主力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纪念馆将华东野战军写成“偏军”呢?原因大致是粟裕将军实在太过谦逊。当年淮海战役虽然组建了5人指挥小组,但为了统一战令还是有人主要领导的。当时毛主席是属意粟裕将军的,但粟裕却认为刘邓二人比自己更合适,特意向中央发电报要让刘邓二人主导指挥。

粟裕后来虽然在战场上做出了许多关键决策,但却不居功。因此在许多人眼里,刘邓二人即他们领导的中原野战军就成了主角,粟裕所在的华东野战军反而成了配角。再到建国后,在粟裕看来所有的功绩都是革命队伍一起做出来的,不争不抢的他自然更不会追究这种小事。

总之,这件事儿错在纪念馆,明明应该严肃科普的地方却不好好查证,还任由错误信息肆意传播。

参考文献:

[1]李鹏程.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纪念谭震林同志诞辰120周年[J].新湘评论,2022(16):57-58.

[2]石雷,肖文宏.“虎啸生风撼山林”:谭震林事迹记述[J].百年潮,2013(07):36-40. 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3.07.014.

0 阅读:6

烛下青史

简介:用心创作,专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