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办公室内玩不伦恋,造成14人殒命,女员工说以后上班要穿底裤

嘉州干史人 2024-05-11 21:45:33

“以后我一定穿底裤上班。”这是白木屋百货大楼发生火灾后,劫后余生的幸存者中女性的感言。

“早知道就规定她们上班时间必须穿底裤了。”这是白木屋百货大楼公司领导和遇难者家属痛哭流涕的悔恨之语。

这话听上去怎么怪怪的,穿上底裤就不会有火灾?

也不是,但底裤和这次火灾确实有关联。底裤不是引发火灾的关键,却是阻碍逃生,引发惨重伤亡的关键所在。

然而“底裤门”还只是白木屋百货大楼大火事件的开始,而非结束。

因为就在几个小时前……

消防局调查科的原千良拿着放大镜站在大火后的白木屋百货公司现场。

此刻这里没了昔日忙碌的景象和繁华,唯有断垣残壁,一片灰烬和寥寥几缕青烟……告诉世人,昨日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灰烬中,原千良被一个被熏得发黑的铁皮柜走吸引了。

这是一个文件柜,孤零零地矗立在地,四周一片白灰色的灰烬,场景是那么的唐突。

文件柜一般是集中放置,以便管理,很少有孤零零的一个。

铁柜不可燃也不助燃,不会是火源,原千良并未在意,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钥匙扣的时候,心里突然一声咯噔。

因为他看到了文件柜上有两点不同寻常之处。

第一点是怪。文件柜的款式非常老,锁紧方式是安装有中间带孔的钥匙扣铁皮,支出柜子表面,需用锁外挂锁紧。

现在钥匙扣铁皮孔中没有锁,留有一截烧成灰烬的圆形细物。

这应该是有人用细棍类物品插进锁扣锁紧。这可不是锁文件柜的正常操作。

第二点是诡异。

在文件柜底部糊着一团油脂类物体,地面油汪汪地一团。

原千良好奇地用细铁棍扒拉开文件柜,一股香气扑面而来……

但当他看清里面的物体顿时魂飞魄散,扭头到一旁哇哇大吐起来,中午的生鱼片、寿司全白搭了。

文件柜里面居然是一具被烤得外酥里嫩的女尸。文件柜内是密封环境,缺氧的情况下尸体保存得相当完整。

女子一身和服,五官清晰可辨,面容略显慌乱,但看不出一丝痛苦,眼神向天,有恐惧有慌张。

原千良不是刑警,但他也能判断出这样诡异的反锁方式,这样惨烈的死亡凝视绝对不可能是自杀。

原千良赶紧拨通了报警电话……

白木屋火灾后刚刚统计的伤亡结果显示重伤45 人、轻伤80人,死亡14人。

如此惨重的伤亡数据已经让整个国家哀鸿一片,如今又添加上一起惨绝人寰、泯灭人性的凶杀案。

舆论大哗,警方被要求限期破案。

因为人肉烤尸的出现,警方提出假设——白木屋大火事件是人为纵火,而非意外。具体论证还需要调查。

于是警方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调查女死者的身份和背景关系;

另一方面要求消防局当务之急查出起火原因。

这个重任当之无愧落到原千良身上,用局长的话:“尸体是你发现的,你最清楚当时现场情况。”变形的“首问责任制”谁提出、谁担责、谁举手、谁处理的潜规则。

苦人儿原千良不得不再次到火灾现场确定烧得最厉害的区域——起火点,火灾中燃烧最充分的地儿。

根据起火点的底层痕迹,匹配门窗位置,原千良做出初步推断:纯粹意外,非人为纵火。

底层痕迹是火灾调查的一个重要线索。

正常情况下,火焰燃烧是往上蹿,火苗是随着门窗方向的气流晃动和蔓延。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场留下的燃烧顺序进行推断。

还有一个重要线索是残迹颜色。

纵火通常会使用到助燃物,因为这也是一个技术活,光靠干材衣物,真不一定能让你唱出“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助燃物燃烧的温度明显更高,它遗留的颜色更深,碳化程度更明显。衣服、木材、床褥的燃烧温度可是烧不到一两千度啊

从这些基本可以判断出是自然火灾还是人为纵火。

为了佐证推断,工作人员接着收集了门窗、地面的烟尘和残骸,经过对照试验未发现助燃物质。

现在科技进步,用气相色谱分析可轻易分析出是究竟是任何液体、物质,从而判定是不是现场本来应该有的。

现场调查再结合幸存者的陈述,火灾经过浮现出来,铁板钉钉了。

这是1932年圣诞节的前夕,白木屋百货大楼积极筹划、布置,准备利用此良辰佳节来一波岁末大特卖。

因此百货大楼里到处悬挂着雪白的吊饰、灯笼、圣诞树和公仔,以及许多装饰用的小灯泡。

白木屋百货大楼高七层楼,占地千坪,卖场近万坪,富丽堂皇,里头设置有能同时容纳53人的升降电梯,号称日本第一百货大楼。

12月16日上午9点32分,白木屋百货店开门前,圣诞树上的小灯泡发生故障不亮了,维修人员到场后认为这是一个小故障,搬来一张凳子就开始登高作业。

他看到了圣诞树下毛茸茸的玩具围满四周,看到了薄板展台上的纸花、贺岁卡、彩带,却丝毫没在意,也没有断电。

结果在接线时,不慎短路,瞬间火花四溅,引燃了堆积如山的棉绒玩具,继而是柜台,各类小商品,这些全是易燃物,一时间浓烟滚滚。

这名维修人员慌神了,急忙跳上去展开“无影脚”,左一脚来右一脚想把火踩灭,然而面对迅速扩散的火势根本无效。

要命的是这些商品用的是大量不环保的漆和胶水,那时还没有环保概念,因此这些物品燃烧后散发出大量一氧化碳,这个想弥补过失的维修人员踩着踩着一头栽倒在地,中毒死亡。

这栋屋龄逾百年的现代百货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木质结构,非常易燃,待商场主管接到报告时,火势已经完全失控。

此时非营业时间,店内没有顾客,但白木屋百货店的员工和卖场人员有近百人,全部被大火包围。他们为了逃命,不得不向上迁移,越爬越高。

附近的消防署和消防车接到报警后迅速抵达现场,但悲催的是大火隔绝了救援通道,救援人员无法登楼营救。

当时的场景是近百人在起火的大楼楼顶挥舞双手叫救命,消防人员在楼下捶胸顿足干着急,因为当时的消防车技术有限,配备的喷水装置压力有限只能到5楼,登高梯也是如此。

消防人员赶紧在地面铺设气垫气囊,招呼受困人员往下跳,由于楼层高,根本没有人敢跳。

无奈之下,消防人员从临近大楼上扔过去绳索,架设起降落滑索,让受困人员从滑索上滑到就近大楼。

受困人员的男士还好,在消防人员鼓励之下,成功滑降;女士却打死不愿意这般滑降。

为什么呢?

因为她们没穿底裤,一旦滑降,整个光腚就会被下面的人看得一清二楚,而这场大火又吸引了无数围观者。

“挂空挡”这种穿衣方式曾经在欧洲和日本女性中风靡一时,直至今日的日本依旧盛行。

人类的衣着打扮是一个从最开始的原始社会所有人裸奔,到树叶和围挡,接着是矫枉过正的严严实实一层又一层,再到现在齐“13”小短裙的过程。

17世纪中叶,沙皇彼得大帝为求学,伪装成一名普通人员访问欧洲。

在造访巴黎时,拥挤的香奈儿大街上一名漂亮的法国女郎不小心滑倒在沙皇马前,裙摆飞起,女郎裙底的秘密花园一览无余。

惊得马鸣,看得彼得大帝啧啧称奇,法国人开放啊,服饰内别有一番风味。

后来彼得大帝才搞清楚,自己理解错了,不是女郎开放,而是衣服太“寒碜”人了。

那个时代的欧洲礼服不仅外面是动辄十多二十层的裙撑,里面还有束腹、马甲、抹胸、花边,看似雍容华贵,实际相当重,加上拉链还没有问世,穿脱非常麻烦。

那个时代欧洲女性穿衣不仅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体力活。至少需要一名仆人在旁边协助。

这种服饰下,面对上厕所类的生理需求,外出时仅凭个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为了防止作茧自缚,屎尿拉到裤裆里,于是出现了一些女性不穿底裤。

当时人类的卫生观念还没有建立,不会常洗澡,私密处多有异味和粘连,发现“挂空挡”凉爽得不得了,于是越来越多的女性不穿内裤。

在亚洲,日本人的传统服装和服和欧洲礼服差不多,好看但不好用,往往是看的人爽,当事者并不爽。

日本正统的和服包含至少十二件分件,穿着、组合及系稳的方法非常复杂,即便专业人士协助,一次穿戴也需要耗时2小时左右。

这么麻烦的穿着,大和民族就是喜欢,喜欢自虐的感觉。

这么麻烦的穿着注定了脱的时候也很麻烦,因此日本人穿和服时也是不穿底裤的。

和服起源于中国,也称吴服,是中国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时避难的吴国人传到日本的。

日本人占为己有,因以大和民族为傲,改称和服,如同另外一个把汉城改为首尔的家伙,以为换了马甲我们就认不出他们来了。

这个习俗让逃生时,女员工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像男员工一样利用救生绳索滑降或眼睛一闭张曼玉,跳到气垫上。

即便有胆大的女性员工,敢上绳索的,在危险和慌乱中全然不知,但在下降到2、3楼时,风一吹,裙摆飞扬,下体透凉,猛然醒悟我是光屁股,正被人从下向上一览无遗,慌张之下竟然松手去捂,顿时从上面摔落下来。

这种方式掉落的不在少数,受伤无数,还有不少人摔死。

最后,还有不少女性店员担心春光乍泄,拒绝用救生绳或跳气垫的方式撤离和逃命,延误时机,最终被烧死、熏死,或在烧得半死的时候跳楼。

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三个小时,纯粹是烧光了,没得烧了。

最终,白木屋火灾造成重伤45 人、轻伤80人,死亡14人,其中13名是卖场员工。

大火成了催命剂,底裤成了杀手锏。

大火的起火原因找到了,火灾的案件可以结案了。但“人肉叉烧包”还没有完结。

经过对比,死者身份很快确认,名叫爱弓良子,今年24岁,是一名售货员。

法医解剖尸体发现爱弓良子喉管内没有烫伤和粉尘,说明死者在被加上孜然“芭比Q”前已经死亡,而且死者已经有身孕三个多月。

对死者同事走访调查的结果是爱弓良子未婚,她是从边远山区到城里打工,并无男朋友。

“应该是并无固定男朋友或者见不得光的男朋友。”当这份报告递上来的时候,负责此案的山口警长说,“重点调查她的私生活,还有收入和消费能力。”

1 阅读:1760

嘉州干史人

简介:制造业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