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公审阅香港回归方案,看完脸色大变:忽视了一大漏洞

文史江山 2024-05-07 22:43:49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香港回归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万事俱备,只等五年以后,香港自然就会回到祖国怀抱。

为了确保交接顺利进行,军委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回归方案,交于邓公审阅。

邓公拿过报告,仔细翻看,看完后却突然脸色大变。

他连忙叫来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邀他一同查看。

邓公询问刘华清回归方案的规划,刘华清不敢怠慢,一一阐述。

可邓公听完后却皱着眉头,只说一句“软了”,指着文件中的一页,“这里还有一处漏洞,必须得改!”

邓公为何脸色大变?他发现了什么漏洞?

谈判序幕

1842年,战败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香港岛挂上了英国的旗帜,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1860年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签订99年租借条约,香港全境都落入了英国人的统治下。

1979年,眼看租期将至,香港即将回归祖国,英国却舍不得在香港赚取的巨额利润,意图延续这不平等的租期。

为此,英国派出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中国,以试探中国的态度。

稳妥起见,麦理浩声称此次只讨论商业问题,不讨论政治问题。

他指出,根据英国的法律,所有在香港的土地契约只能延续到1997年。

由于此后香港不受英国管辖,土地契约也会失效。

这引起了在香港的大量投资者的不满,很多投资者因此离开香港。

麦理浩

麦理浩出于“为香港前途的考虑”,提议消除1997年的届满日期,改为只要英国还在管治香港,契约就仍然有效。

英国的这一招试探实在是巧妙,可邓公却更胜一筹。

邓公一眼看出英国的心思,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中国不会让香港的投资者们失望,可以放心投资”

麦理浩还不死心,继续追问土地契约问题,邓公不为所动。

他坚定地回应,“不管土地契约如何解决,英国都不会继续管治香港,这一点中国是不会动摇的”

麦理浩碰了壁,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得悻悻而归。

英国的“投石问路”,以失败告终。

叶剑英

1981年,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制定了对台湾回归的九条方针,邓公根据“九条”,制定了对香港回归的十二条基本政策。

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了政策依据,与英国的协商也逐渐提上日程。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公开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绝不妥协”,同年开始访华。

至此,这场针对香港问题的谈判拉锯战正式展开。

这个被称为“铁娘子”的首相来势汹汹,上来就摆出强硬的姿态,提出三个条约依旧有效,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的说法,试图从这两个方面压倒中国。

撒切尔夫人还傲慢地指出,离了英国的香港完全发展不起来,中国的治理只会让香港衰败萧条。

可铁娘子碰上了硬钉子,邓公寸步不让,拒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提出“主权问题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香港主权上毫不妥协!

而香港的繁荣问题,邓公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中国有信心继续维持下去,香港还会是那个繁华的香港。

邓公有力回应了撒切尔夫人的刁难,重申此次会议着重讨论的应该是,如何避免香港交接时产生波动。

而对于主权问题,中国一步也不让,这是邓公的底线!

撒切尔夫人被邓公的强硬态度吓住了,离开时心思恍惚,以至于在台阶上摔了一跤,狼狈而归。

中国与英国的谈判,也就此进入僵局。

针锋相对

1983年,新一轮的谈判在即,英国却仍然没有取得任何优势。

对此,英国代表焦急不已,竟想出一招毒计。

第二天的谈判桌上,会场突然出现了第三方,中方质问英国代表,英国代表却义正言辞地回应:“这是代表香港人民的一方!”

说是代表香港人民,派出的却还是英国的总督。

本来是中英两方谈判,英国却想引入第三方,试图以“二对一”的优势赢下谈判。

邓公一眼看穿英国的计策,拒绝所谓的第三方代表入场,抵制英国“三脚凳”式的行为。

会场上,英国打出了“以主权换治权”的幌子,看似是退了一步,实际上还是要谋取对香港的管辖。

邓公坚持主权与治权本就是一体的,不可分离,英国此举是在强词夺理,主权问题中国不会让步!

随后,中国代表提出了之前制定的“十二条”,全面地规划了对香港的具体治理方案,据理力争,英国却傲慢地将其归为空想式的计划,置之不理。

谈判再次僵持,英国见谈判桌上取不到优势,就想在谈判桌外下手。

他们煽动了香港的多家媒体,在国际上发布大量不利于中国的言论。

又暗中游说笼络了众多香港知名人士,让他们公开发表演讲,煽动群众排华情绪,试图给中国施加舆论压力。

对此我国处变不惊,中国何曾怕过舆论战,政府立即命令中方代表团成员邵天任以笔名今甫发表文章,凌厉回击。

邵天任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指出无论是之前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还是英国所谓的主权换治权,都是无效的,中国完全有权利收回香港。

英国见舆论战不成,又打起了经济战,在香港股市制造混乱,使港币的币值极大地降低。

并将罪责归咎于中国。

面对这一桩恶人先告状,中国政府依旧从容不迫,轻松地稳定了香港的经济局势,甚至反将一军,赢得了香港人民的大量支持。

之后英国终于无计可施,老老实实地回到了谈判桌上,想继续在谈判中迂回。

可中国却一改之前的作风,继续以十二条为纲,主动出击。

英国这时候已经黔驴技穷,态度也软了下来,不再继续坚持管制香港。

谈判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历时一年,中国赢下一子,初战告捷!

万事开头难,之后的会议上,即使英国依旧在细节问题上纠缠,但中方始终态度坚定,毫不退让,谈判进展越发顺利。

可谈判顺利了,香港内又出了问题,香港政府突然发布声明,想让香港立法局成为凌驾于中英两国的权力机构,一时掀起轩然大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邓公见状,赶紧动身前往香港,面见了香港内的主要官员们。

谈话中,邓公从容不迫地说:要对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充满信任,但港人治港是有个界限的,必须是以爱国者为主体才行得通。

解决这个问题后,邓公加紧行程,又赶往中英谈判会场,想一口气解决谈判问题。

会场上,邓公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设立了专用的中英联络小组,以防止对接过程真空期出现混乱。

三个月后,中英终于达成协议,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邓公会见撒切尔夫人,签订中英联合声明。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迎来了她政治生涯的滑铁卢。

两个传奇人物的交锋,最终以邓公获胜收尾。

惊觉漏洞

谈判于1984年告一段落,工作只剩下对收回香港计划的详细部署了。

官员们松了一口气,可邓公却一刻也不敢懈怠,仍旧时刻紧盯着工作。

1992年,中央军委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香港回收方案,交给邓公查看。

邓公拿到方案,赶紧从头到尾仔细地翻阅了一遍。

方案涉及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本已准备得面面俱到,可邓公看完后却脸色大变,赶紧把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叫了过来。

邓公邀请刘华清一起翻看,并询问刘华清的看法,刘华清只说方案已经十分完备了。

“不对!”

邓公皱了皱眉,翻到方案中的一页,指着说:“这里软了。”

“哪里软了?”刘华清满腹疑惑,并没有发现问题。

“遗漏了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好武力接收香港的准备。”

“不管发生什么,我国必须拿到军队的主导权!”

刘华清恍然大悟,不论英国表面上态度如何,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他赶紧修改方案,补上了这关键的漏洞,又组建了一支专用的驻港部队,并派遣擅长指挥与部署的熊自仁中将为司令员。

熊自仁中将亲自挑选士兵,训练五年,整装待发,只待香港回归。

至此,香港回归方案才真正完善,一场潜在的危机也被邓公无声化解。

风波又起

1992年之后,由于国际形势变化,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转变。

港督彭定康上台以后,实行“三违反”的改革方案,重新挑起了中英两方在香港问题上的矛盾。

尽管香港回归早在1984年就已得到英国的认同,但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彭定康的上台又一次勾起了英国对香港的野心。

彭定康

为解决此事,邓公派遣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只身前往伦敦,会见英国首相梅杰和外相赫德。

朱镕基再次强调中国对香港问题的鉴定态度,极力谴责了彭定康破坏中英合约的行为,并在英国发表著名演讲,主张中英的再次合作,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邓公清醒地认识到,此事定是有英国在背后推动,但香港问题是重中之重,收回香港势不容缓,为此,邓公再次针对彭定康问题发表讲话。

英国显然居心叵测,对彭定康一事避而不谈,又拒绝与中国的谈判,之前拒还香港的野心就此复燃。

但邓公还是一如既往的强硬,面对老对手,他放下狠话:“如果英国硬要搞对抗,我们奉陪到底!”

谈判就此破裂,英国依旧一意孤行,中国政府见状,果断“另起炉灶”,在香港单独成立了预备工作委员会,一击打中了英国的要害。

英国又一次败下阵来,只能妥协,重新与中国合作,中英再一次达成了香港回归的共识。

紫荆花开

时间终于来到了1997年的7月1日,无数国人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一刻。

为了保证中国国旗能在0时0分准时于香港升起,我国特意派出礼宾司司长安文彬严格安排仪式。

安文彬在仪式前亲自部署,将仪式的每一步精确到秒,从士兵的步伐、演讲的时间到升旗的速度,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地严密有序。

安文彬

仪式开始了,安文彬更是不敢放松,时刻关注着仪式的进行。

可百密也有一疏,英国不甘心直接交付香港,就想破坏仪式的完美进行,让英国王子特意在演讲环节超时了23秒。

而这致命的23秒,很可能就会使国旗无法按时升起。

安文彬直冒冷汗,赶紧命令士兵,在每个环节加速,夺回这23秒。

安文彬掐着时间,士兵们紧赶慢赶,终于在最后赶上了。

此时是23时59分,英国奏响了国歌,本以为已经顺利解决,可安文彬不曾想到,英国的国歌竟然提前结束了。

此时距离升旗还剩下5秒,场上鸦雀无声,安文彬别无他法,只能下命令,原地等待5秒再升旗。

士兵站在原地,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这漫长的5秒。

好在场上的观众并未发觉真相,他们以为这是升旗前的倒计时,于是静心等待。

终于,5秒钟到了,国旗开始升起。

1997年7月1日0时0分,中国的国旗准时地飘扬在了香港的上空。

场上开始欢呼,中国人民等了几百年的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香港在这一刻,正式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而二十七年后的今天,香港也不负所望,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

当年撒切尔夫人那句“离了英国的香港根本发展不起来”的狠话,也不攻自破。

香港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永远都会是中国人民的家。

参考资料:

余玮《香港回归的风风雨雨》

刘革非《香港回归谈判过程中的历史细节》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137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