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三要五不要”,指啥?明日腊月二十八,老传统别丢

懒喵爱下厨 2024-02-06 11:50:55

“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在传统年俗中,各种规矩和禁忌,大多集中在腊月的末尾几天,以及正月的开头几天。马上将来到腊月二十八,距离大年除夕是越来越近了,这也是民俗中很重要的一个日子。

关于腊月二十八的年俗讲究,老传统中有“三要五不要”的说法,你知道具体指啥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过个吉祥年。

腊月二十八,记得“三要”

1、贴年红

年红,指的是一些喜庆的装饰物,主要是为了迎接春节而贴的,常见的包括春联、福字、窗花、年画等等,这也是中国传统年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寄托了劳动人民对新春的期待和祝福。贴年红的时间,一般集中在腊月最后3天,也就是从腊月二十八就开始了。

在贴年红的时候,有2个注意事项,别犯了忌讳:一是春联要贴对顺序,不要上下联不分或者左右贴错;二是福字正反别贴错,外面大门的福字要正着贴,表示迎福进门,屋内的福字要倒贴,表示福气已“倒”(到)。

2、洗邋遢

民谣中说,腊月“二十六,洗福禄;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对应到腊月二十八的年俗,就是要洗邋遢。具体指的是,要留出时间,来沐浴更衣,将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保证自己从头到尾都是整洁的。

腊月二十八洗邋遢,有洗掉一年霉气、晦气、穷气的意思,和古人说的“金钱不入邋遢之门,福禄不润邋遢之人”是一个道理。

3、把面发

古时候,还没有酵母粉、小苏打这类“发面神器”,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天然发酵。人们会提前将面团揉好,再用干面粉盖起来,放在温暖的环境里一段时间后,面粉里的微生物会自然发酵,这个面团就叫“老面”或“酵头”。

腊月二十八,古人会把面发好,留到腊月二十九蒸馒头,赶在初一之前将过年期间要吃的馒头等主食蒸好,这个习俗也叫“腊月二十八,家家把面发”。到了现在,很多地方依旧有这个习俗,还有“新年发发发”的美好寓意。

腊月二十八,记得“五不要”

1、不借钱

俗话说,“岁尾不借钱,借了穷一年”,虽说不太好听,但却说得实实在在。腊月二十八,距离过年只有几天的时间了,也是人们用钱最多的时候,包括买年货、准备压岁钱,以及进行年度财务清算等等。

大家都希望给旧年收个好尾,如果在这个时候借钱给别人,会有钱财留不住的意思。换个角度理解,如果这个时候找别人借钱,也容易引发矛盾,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

2、不婚嫁

旧俗中,一直有“腊月不嫁女”的说法。因为在古代,如果女儿在腊月嫁人了,就要去男方家过年,等到过年守岁的时候,家里会少一个人,显得比较冷清,因此婚嫁一般都会安排在年后进行。

到了现在,虽说交通越来越便利,也没有严格的一定要到男方家过年的说法,但是考虑到腊月二十八处在年尾,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准备过年,筹办婚宴可能没时间,亲朋好友也不一定有空参加,因此这个旧俗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3、不搬家

乔迁搬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人们一般都会挑选一个良辰吉日进行,希望能讨个好彩头。之所以说腊月二十八不宜搬家,也是有道理的。

首先,临近春节,事务比较多,搬家之前有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准备,很难分出时间和精力;其次,岁尾的时候天气比较冷,有些地方还会伴有雨雪天气,会给搬家带来不便;再次,这个时候人工成本较高,如果请人来帮忙搬家,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搬家成本。综上考虑,这个习俗是能理解的。

4、不杀鸡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人们一般会在腊月二十八的前一天,将过年要吃的家禽宰好,其中以宰公鸡为代表,也叫宰年鸡,有大吉大利的寓意,以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但是到了腊月二十八,按照旧俗中的说法,这一天就不宜再杀鸡了,有些地方还有“杀七不杀八”的讲究。从现实角度理解,腊月二十八要忙着贴年红、发面、洗邋遢等事宜,也没时间去宰鸡。

5、不乱说话

过年过节,老传统里最忌讳的,就是“口不择言”。人们认为,迎春之际,说出口的话,象征了对新一年的暗示和祝福。如果还说一些丧气、骂人、不讨喜的话,新的一年很难如意。从现实角度理解,不乱说话,是为人处事之道,也是内心真实状态的体现。腊月二十八,记得多说一些祝福的话、吉利的话,为新年送上祝福,开开心心辞旧迎新。

腊月二十八,你们那儿都有哪些习俗讲究呢?欢迎一起探讨!在这里,也提前祝大鱼号的朋友们,新年快乐,龙年大吉大利,财运亨通福禄全!

1 阅读: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