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豪车、“童男童女”,尊重习俗还是推动文明?

闲蛋黄 2024-04-04 11:33:33

近日,江苏南通市发布通告,禁止全市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这一通告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许多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支持,有的质疑。

“禁产销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根本不是什么新规定。我们国家殡葬业管理自始就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其中第七条规定:严禁生产、出售和使用丧葬迷信用品。该暂行规定于1997年被国务院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取代。《殡葬管理条例》其中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这里有个很微妙的修改,生产和销售仍然被禁止,但使用不再被禁止(政策上留了一扇窗)。

所以,南通从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的角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推进这个事情肯定是没问题的,只是选择在清明时节这个时间点,没解释明白,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一些误解。重点是从市场行为,强调禁止制造和销售,没说(禁止)使用这个环节。

清明节前,多地迎来祭扫高峰,殡葬祭品热销。尽管文明祭扫、绿色祭祀观念越来越多被提及,但仍有商家利用烧纸祭奠的传统习俗牟利。农村小卖部已不满足“金元宝”、黄纸、“金砖”等纸质祭品销售了,各种面值的冥币,甚至做成美元、英镑、玉皇通宝钱的样式;各种纸扎新祭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纸扎电饭煲、饮水机、冰箱、空调等“家具”祭品只是“入门”配置,笔记本电脑、保险柜、整体浴室等一应俱全,甚至小到洗漱用品、订书机、台灯,可谓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祭品多为纸制品,制作门槛低,一些简单的印刷设备就能生产,生产成本也非常低廉。因为利润高、耐储藏、不易腐烂,如果当年卖不完,还可以来年再卖。那利润能有多高呢?仅以“纸钱”为例,厂家按每吨黄纸4500元的价格卖出,销售商家拆装零卖,以2斤一捆就能分装打包成1000捆,每捆卖20元到30元,这个过程就能获得3到4倍的利润。黄纸仅是售价最低的,也是利润最薄的。像纸扎冰箱、洗衣机、豪车、麻将桌等大件祭祀用品,批发价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商家出售时一般可10倍高价卖出。

在南通当地纸房子(“纸扎”),殡葬公司一般会根据客户需求去定制,价格大致在1000元到2000元,规格一般为两层共24平方米。视频图片中的规格35平方米,价格高达6800元的“纸扎”别墅,至少需要提前20天预订(还供不应求),内部设施豪华,宛如真实别墅一般。

祭祀的核心,是遵循传统公序良俗,表达对亲人先辈的悼念和追思。但‘花式祭品’折射出的祭扫陋习,是对传统习俗的一种误读。“白色经济”的背后,还潜藏着空气污染、火灾风险等问题,埋下了环境、安全隐患。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推行文明祭祖、移风易俗这个工作方向是没问题的。关键点是要因地制宜,既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照顾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比如,在城市里面,可能很多人会选择鲜花祭祖,而农村里面可能会选择偏向传统的祭祀方式。

城区公墓内专门设有香纸燃烧炉,提倡鲜花祭奠、植树寄思、家庭追思等绿色低碳祭祀,效果立竿见影。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由于墓地分散,要改变祭奠方式,仍需要拿出一套可施行的替代方案,让老百姓更易接受,减少抵触情绪。

殡葬包括“殡”和“葬”两部分,前者一般指逝者下葬前的各种悼念仪式及活动,后者则指逝者入葬过程及后继的祭祀活动。中国殡葬业协会在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能够统计到的殡葬行业消费是2000亿元。过快增长的殡葬行业目前还是处在灰色状态,信息的不对称和忌讳死亡的心态也使得殡葬服务频现高价。

曾有媒体报道,“以二、三十元招标买入的骨灰盒,放在殡仪馆的货架上,售价就到了三四百元;材质较好的、成本不超过100元的骨灰盒,卖到一二千元;至于一些所谓特殊高端材料的骨灰盒,更是能轻松卖到五位数。”

殡葬改革,就是要革除一切以迷信的、铺张浪费的方式处理死者遗体和办理丧事的习俗,代之以科学、俭朴的殡葬方法和哀悼形式的一项社会风俗改造工作。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逝者体面离去,让生者心理得到安慰。促进殡葬业回归理性,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相得益彰,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0 阅读:22

闲蛋黄

简介:奇闻异事名人传记,传播正能量,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