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人的钱,都花到哪去了?

金针 2023-12-25 11:03:48

看大收入的话,兰州大概有多少中产,或者所谓的新中产群体?

为免大家因为这个问题纠结,那我们就选一个标准作为探讨的依据,不管是麦肯锡还是瑞士信贷研究院等等机构,发布的红中产家庭的标准,其实都大差不差。

基本就是:定居地点在城市、年龄在25岁到45岁之间、学历本科及以上,最后年收入在6万到36万元之间(部分机构是9万到50万之间)。

按这个标准,不就是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嘛。所以,看到这篇文章的你,95%都属于中产或以上。

今年有机构发布了2022中国城市家庭平均年收入百强榜单,兰州以27.7万元排在第60位。

许多人直呼自己被平均了,27.7万元年收入的概念,一个有孩子的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人均月收入要保证在八千到一万二这样的水平。

上个月,统计局发布了2023兰州统计年鉴,显示兰州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53万元,人均消费支出约2.9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2万元,人均消费支出约1.32万元。

结合消费情况来看,兰州人主要的支出依次集中在食品烟酒、居住、教育文化娱乐方面。

其中,2022年,兰州城镇居民唯有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同比上年是增长的,其他消费支出均在收缩。

结合周围人的现实情况,很多我们原以为情况比较好的中产家庭,其实在这两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看着有车有房,生活体面,实则不堪一击啊”,朋友的一句感慨其实是大多数家庭现在的状态。

甚至有人总结了中产三大天坑,看看大家有没有中吧,头一个就是高额房贷上车。

这一点,几乎大多数的家庭都是这样的。

兰州这样的城市,中产家庭储蓄其实并不高,资产百分之七八十都在房子上,很多家庭的大部分收入也都用在了还房贷上。

其二是,夫妻双方有一个全职在家,照顾家庭大后方,反正前几年挣得多,老婆早早全职在家的也很多。

其三,孩子国际学校,或是付出巨大代价获得学区,反正在一个家庭的能力范围之内,必须够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当然,条件好了,一个还不够,必须得拼二胎,而且什么马术、钢琴、芭蕾……统统安排,气质这块也得从小就抓起来。

除此之外,还得买名车,买手表、包、服饰,里里外外的武装自己。

于是乎,很多人年收入看着不低,但基本要花掉99%,积蓄非常微薄,这真的是周围很多朋友的现状。

中产家庭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一睁眼就能知道每个月,甚至每年的开销最少要多少。

很多中产家庭的收入支柱,根本不敢懈怠,因为他一闭上眼睛就是一堆一堆的支出和数字。

那忽然有一天,不确定性爆发了,要裁员了,要降薪了。

公司老板约谈你说:”你也来公司有年头了,快40岁了真是最好的年纪,广阔天地还大有可为呢,公司今年实在没收益,你要不看看新机会”……

好家伙头脑打闷棍,一时不知如何处理。

经过各种拉锯,大多数人不得不拿了赔偿走人,当然还有更惨烈的。

昨天世界五百强,今天坑你没商量,公司直接倒闭了,啥也没有了,或者因为赔偿、欠薪等等骚操作陷入乌烟瘴气的。经历这么一场变故后,还有很多人一开始觉得凭着自己在行业的地位,猎头会打爆电话……可是一个电话都没有。磋磨三两月,发现赔偿金消失的很快,再几个月后发现没有市场能接住自己的求职预期,可是家里的消费水准已经过惯了,降下来也很难。接下来就是疯狂的继续找工作,开不了源只能节流,家庭矛盾逐渐爆发,日子没法过了……

要么就是长时间就业无望,怒而转创业,结果一创一个不吱声。

房租、设备、员工,一动一花钱,挣扎了大半年,甚至连家里最后一点积蓄都搭进去了,一丁点儿业务也没有,人还忙的起飞,虽然也不知道在忙啥……

然后家庭矛盾更剧烈的爆发……不敢想象了,后面大家自行代入吧。

看,你要说潮水退去之后,谁最快裸泳?不是穷人,穷人早已被财富浪潮无情抛弃,答案是悲催的中产。

这时候,人们就开始怀疑人生怀疑价值观了。

按道理,中产是一个社会最理想,也是最期待的组成部分。这个阶层的人历经奋斗,知道财富得来不易;又有所结余,知道拼搏的价值。

大家时刻保持着向上的进取心,而且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来考虑创新和关于未来的事。

总而言之,中产是一个能持续保持创新活力,对社会进行增量贡献的群体。

几年前,就有机构说,中国已经有3亿中产群体,过去的30年时间里,大家努力学习、自习、培训,终于上了个好大学。

毕业、工作、加班、996,终于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省会城市扎下了根、买了房。

一切向好,因为,大家的收入一直在增加,预期一直在变好。

还在想着,再努力一把,再辛苦几年,再奋斗几年。家庭的房贷、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健康养老、朋友的聚会、SUV的向往……

突然,一切戛然而止,国际关系在变,国际贸易在变,货币政策在变,经济结构在变,产业结构在变,消费结构在变,就连就业环境都在巨变。

这让很多人意识到,过去我们只是把坐上了经济高速发展时候风口的快车当做了自己收入持续的常态,然后把最高收入标准当做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常规开销去预支。

消费升级的巨轮,一直裹挟着大家。

学者们在书中写道:新富起来的中产,最需要用物质证明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他们以为更接近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却不曾想游戏规则又发生了改变。

长梦终结,随着新周期启动,不确定性,正在引发中产对未来的焦虑。

财富自由已成一句调侃,取代的是定存储蓄;创业热潮已退,职场求稳是生存原则;高杠杆上车的资产已然缩水,泡沫被戳破后,都是虚妄。

法拍房数倍增加,降级、断供、消费陷阱成为了中产的关键词。

孩子,房子,车子,老人……每一样,都牵动着大家敏感的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

哪怕一场小小的资金链上的“风波”,都有可能让大家随时跌落谷底,抑或更加赤贫。

所以,当消费“内循环”的小目标压过来的时候,人们都无动于衷了。

今年双十一,健康医疗仪器和养生产品销量飞增,中产不再在乎消费升级虚妄的感觉,而更在乎家人和自己的健康。

显然,大家都已意识到:

只有屯好食物、备好药品、守好炉火的人,才能度过漫长的冬天。

0 阅读:16

金针

简介:观点和故事,是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