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看了华南农业大学,才知道现在是双一流的时代

博学的小扒菜 2024-04-29 20:36:45

2022年的第二轮双一流评选,广东成了最大的赢家,共新增7所高校,广东独占三所: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虽然农业大学并不受考生欢迎,但如今入选了双一流,也就有了名号加持,符合部分地区的“人才引进”,这是特有优势。

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虽然听起来高大上,的确在历史上也有过辉煌期,但如今行业已经爆冷了,导致该校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

曾经考不上中山/华工,就选广外,如今很多学生,宁愿选择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也不选广外。

华南农业大学2023届保研率为4.67%。

其中,保研率最高的学院是农学院为13.21%,其次是植物保护学院其保研率为11.48%。另外,保研率较高的还有生命科学学院、兽医学院和园艺学院等。不同专业的保研率也存在差异,例如丁颖创新班的平均保研率达到了36.8%,而一些普通专业如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的保研率则相对较低。

总体来看,华南农业大学的保研名额有限,竞争较为激烈。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学生需要从大一开始规划并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同时也要注意选择报考性价比较高的专业和班级。

保研率方面,华南农业和广外基本一档,毕竟大家都是双非院校。

那么,放弃华南农业大学,选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双学位商务(遗憾只读了前两年,后两年去了境外做交换生,不过也好,我尝试着做下对比,看能不能跳出广外人的思维来谈一谈。)

1.南北校差异很大,北校同学偏学术,基础功底打的非常好,而且北校是本部,很多资源都优先于北校,而据我了解,北校很多都是语言类保送生,相对而言,生源质量较高。

曾经有北校读商英的同学和我吐槽:“我上了大学才接受这种正规专业的英语教育,他们那些保送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国语高中,一开始英语就甩我们好几条街”。

南校氛围很活跃,校内各种比赛,商业比赛居多,也充斥着各种雅思/托福/公考培训的讲座。

这种氛围下,我接触到的很多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或者说比较接地气,不像北校同学给我的比较严谨的印象。

2.南校氛围活跃,我个人是觉得有好有坏的。

在校期间本人GPA还过的去,但当我出去交换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学业上荒废了整整两年,很多东西纯粹是期末复习拿下而已,过后忘得七七八八,可是境外院校默认这些只要你学过的就一定要会,导致我今年学Accounting2时候,默默拿起广外的《会计学原理》重新复习。

因此我觉得坏的一点是基本功真的很不扎实,而本人之所以去交换,也是有点受不了这样的氛围。

曾经有广外师姐和我聊过,说如果觉得这个环境不适合你,果断跳开。

一方面是周围同学的原因,你会发现讨论各种社团/各种项目他们很在行,但是没多少人会和你讨论学业。

另一方面广外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我在境外学习时,一堂课3个小时下来,满满的全是笔记,我发誓,真的没时间掏出手机玩一玩看一看,而且全班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

而在广外,我见过我们班连几个学霸都睡着了的课,而且还是专业课。

当然,好的也有,广外的人普遍活跃,不服输,鬼点子也多,我来交换之后,发现周围的本地同学在思维活跃上远远比不上我原来在广外的同学。

在广外,我见过朋友创办了社团,见过他们运营过很好的项目,也见过他们想出很赞的广告词。

这几年广外的创业孵化也吸引不少学生参加,不过貌似有点过头了,我见过有人做点小生意也开始说在做项目。

3 .英语和CPU,外字当头,需要承认一点,广外的英语确实不差,就算不是英语专业出身,英语也比广东省内一本几所大学普遍要好,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英语学渣出去交换后,短时间内就适应全英教学(连讨论个presentation都要用英语,我勒个去,因为有exchanger在我们这个组)。

至于CPU,这个不太敢苟同,我觉得这个称号被神化了,我承认presentation数量确实很多,但是不见得质量就高(主要指课堂上的,比赛中的pre还是很牛的)。

而且很多学校都需要presentation,个人不觉得这方面有啥特别之处。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虽然几段文字下来,负面东西略多,但我还是很爱我的母校,一所在国内院校中国际化做得比较好的大学,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能出去见识更大的世界。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先声明,本人没正儿八经上大学,因为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经常东搞搞、西搞搞。

大学城校区,众所周知广外南北两校风格迥异,北校偏学术,南校偏活动。

下称的广外全指广外大学城校区,且只比对广东省内学校。

1 )广外是很适合好动青年的学校,由于师兄师姐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将非常多的青年组织引入广外,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这些青年组织成为省内最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今四大青年社会创新组织,广外的SIFE,TEDAiesec , JA都是广东最强,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是一个不错的大学生都能在广外找到好平台去锻炼自己,积累人脉,这几个组织提供机会的数量与质量均胜出其它广东高校。

所以,只要你资质不太笨,又够努力进取,进入这四大社团都能获取许多社会资源。

2 )大多数广外人的家庭财富处于恰当好的状态。

这个恰当好对比的是相对较为穷的华师? (可能家境比较拙计的家长大多数会倾向于让子女找一份教师这样的稳定工作)与非常富裕的暨大 (华侨,不谈了)。

没富裕到未来可以衣食无忧的情况,会让他们努力在大学去做很多事,锻炼自己变得更好,而当他们想去做一些事的时候,家里也可以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

我大学平均每月生活费大概是2k,生活费高的原因是经常往外面跑,买书,报名参加一些活动什么的,大学期间(说的我好像毕业了一样)我所积累的资源和锻炼的能力对我现在的状态有非常好的作用。

我曾设想如果家里是经济苦难的,我得依靠兼职,勤工等低价值体力劳动赚取生活费,那肯定达不到现在的情况。

3 )广外人对外企过度的敬仰让我感觉有点恶心。

庆幸的是我身边有不少好朋友,早早就拿到了让不少广外人羡慕的offer (四大,腾讯,华为等) ,仍然保持清醒不被一些人的羡慕冲昏头脑,经常会交流“被羡慕又怎样呢”、“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要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4 )广外人普遍不学术。

学术大牛非常孤单,好在中大离广外不远。

5 ) n多商业大赛/创业大赛什么的,作为过来人,我觉得那些东西没什么用。

当然比赛有好有坏,好处是虽然没什么用,但还是能锻炼一些能力,坏处就是不少人拿了奖就自以为很懂商业/很懂品牌/很懂推广,所以这里纸上谈兵、吹牛的人很多。

5 )有不少广外人校园里呼风唤雨,这在面对社会冷酷的那一刻,往往会感受到巨大的心理落差。

6 )回想起来,以当时发挥失常的分数,再加上我自己好动的天性,读广外是最好的选择了。

你们觉得呢

1 阅读:1046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5:21

    只升不降的双一流,以后但凡大学人均双一流

博学的小扒菜

简介:带你了解高校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