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一个字评价金陵十二钗,黛玉最无争议,贾元春和王熙凤最意外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1-26 09:41:09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金陵十二钗判词共分三册,计三十六人。其中唯有正册十二人被详细记录,以至于“金陵十二钗”常被作为“正册”十二人的简称。

正册十二人,又根据与贾宝玉的关系远近而排名。

妻子钗黛二人排第一梯队。

亲姐妹元春、探春排第二梯队。

红颜知己湘云、妙玉是第三梯队。

亲缘家人迎春、惜春、凤姐、巧姐、李纨和秦可卿,又由血缘远近排第四梯队。

尽管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最惊才绝艳的十二位女子,但获得正面评价的只有九人,另有三人则是中性、差评甚至恶评。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每个人都能用一个字去概括,知道这个“字”,便清楚曹雪芹的评价。

林黛玉是“仙”字,世外仙姝寂寞林,突出黛玉不食人间烟火,终究归去的现实。

薛宝钗是“贤”字,齐眉举案,停机德,借孟光与乐羊子妻形容,再无此等贤妻。

贾元春是“蠢”字,五月榴花神潘淑的惨死,冉有、季路夹在“季氏将伐颛臾”的是非之中如何选择,都证明罔顾贾府与皇帝对立,死前还在“恨无常”,心有不甘的贾元春,是多么的盲目任性与愚蠢。

贾探春是“志”字,才自精明志自高,她因有才而志向远大,贾府小天地困宥了她的才华和志向。远嫁异国为她展现另一个广阔天地,才有“交趾怀古”中声震海外的日后伏笔。

史湘云是“倔”字,或许“乐、悲”二字更适合湘云。她也是唯一将不屈不挠展现出来的女儿。她生于富贵命运坎坷,嫁得仙郎却家破人亡。但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湘云客观积极的态度,粉碎任何的悲伤,就如那句“何必枉悲伤”,实乃女中大丈夫!

妙玉是“洁”字,她的“洁”是德行如美玉,见不得人品污浊如淤泥,而非嫌老厌贫。她效仿庄子自诩“畸人”,不是万人不入他眼,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妙玉结局应该是贾府抄家后不得已再入红尘,违背了她槛外人的心愿。但作为大观园唯一有“神谕”之人,妙玉的结果其实就在红尘历练。要在泥坑里打滚后才得明悟。这才是“美玉遭泥陷”的真意,而不是污蔑她被人劫掠和强暴。

贾迎春是“冤”字,贾府一切都与这个毫无存在感的女儿无关,她却第一个遭到贾家败亡的反噬。生前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死后她也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迎春很“冤”,如果“不争无为”就是错,只能说人心太可鄙可怕。

贾惜春是“悟”字,与迎春同样不被关注的惜春,是被亲情伤的最深的女儿。迎春逃避不去碰触,惜春是不断剖开那层脓包,让其流尽。她的“悟”是对亲情的绝望,是对人生的失望。既然如此,按照本心为自己活,便是惜春出家的领悟。

王熙凤是“凡”字,凡鸟偏从末世来,将王熙凤一切的志向、能力都打回原形。一个平庸的思想包裹之下的无尽野心与欲望,最终导致不可收场的崩溃。力有不逮说得就是王熙凤。虽与探春都提到了“才”,可探春之“才”推动了“志”更远大,凤姐之“才”却被讽“不爱惜羽毛”,两者高下结局一目了然。关键就在一个“凡”字。凤姐只是个平反人,却妄图以凤为尊的女皇武则天自诩,不就是自不量力蚍蜉撼树么。

巧姐是“巧”字,源于刘姥姥那句“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巧姐的巧也与刘姥姥分不开。看似与王熙凤留余庆有关,其实具体可以参考贾芸求职经历的“巧”,就知道巧姐的“巧”对她多重要。

李纨是“德”字,“女子无才便有德”,将李纨的德行定在了传统母亲形象的光辉榜上,可与孟母、岳母比肩。尤其“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直接借用《诗》《风》《雅》形容一位寡母,《红楼梦》独有李纨,贾母也远远不如。曹雪芹分明将李纨定为贾家未来香火的护道人。毕竟没有谁能够在家破人亡罪臣之后没有科举资格,还能挺着“昨怜破袄寒”的艰难,苦心教养儿子成才。李纨的德是母亲的最高殊荣。她未来的荣耀可追宁荣二公的母亲,且更为不容易。至于韶华转瞬即逝又如何,哪个母亲会计较自己一生的得与失。

秦可卿是“终”字,或许有人觉得“情”更适合,但其实“终”才正确。正是秦可卿的死,将贾府对皇帝的悖逆、不忠、不顺、不臣彰显出来,导致未来贾家的抄家之祸。秦可卿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开启的是祸之源。而背后折射的是贾府后继无人的尴尬和现实。如此家族唯有轰然坍塌,才能给像李纨这些人重新崛起的机会。就像女娲补天,也是在天崩地裂之后的重新开始。

综上,金陵十二钗正册十二人,每人一个“字”的评价,只是个人观点。肯定未必精准,但从判词和曲子结合,也肯定不脱离人物性格和经历。其中秦可卿的评价为平,王熙凤是差评,贾元春是恶评。当然,如果再细分,可能还有不同,本文就不多展开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2 阅读:22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