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常州,住房租赁市场洞察|URIsight

URI城市租住 2024-03-21 14:01:07

常州市,别称龙城,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区位条件优越。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重要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常州水陆空交通条件便捷,京沪高铁、沪宁城铁、沪宁高速、宁杭高速、京杭运河等穿境而过;建有民航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

早在2017年,常州市被列为全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试点城市。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住房供应力度,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督促开发企业提高推盘速度,尽快形成有效供给;二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住房租赁市场,多渠道筹集租赁房源;三是更好实施住房保障工作,加快棚户区改造,推进公租房共有产权,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住房支持力度;四是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投机炒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01

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

深化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2023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16.4亿元,成为省内第五座GDP万亿之城。是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857.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5080.0亿元,增长6.6%。

2023年常州市人口总数536.62万人,全市城镇地区常住人口达到418.64万人,比上一年末增加3.62万人。城镇化率比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全市户籍总人口389.21万人,增长0.27%。

近年来,常州深化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校企联合实训中心,将最新生产技术、设备纳入教学范畴,助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本土院校学生尚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

同时,常州大力开展国际合作,用好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中以常州创新园等合作交流平台,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模式,与外国院校、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令常州吸引力不断提升,人口持续流入。目前,常州已引进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等高校院所,计划在市域中部的“两湖创新区”建设人口达200万的产教融合新区。

02

目标6万套,完成度近88%

积极提升人才吸引力

早在“十三五”期间,常州市建立了“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以推动“多元化保障、多渠道供给”的住房长效机制为抓手,逐步建立起相对全面和公平的住房保障机制。通过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将稳定就业的新就业大学生、环卫职工纳入保障范围;巩固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保障,支持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合理确定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租金标准,逐步实现租金补贴与实物配租保障基本平稳;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准入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公平善用。常州市作为全国公租房信息系统建设的20个试点城市之一,承担了住建部住房保障信息系统贯标建设的先行先试工作,并配合省建行优化改造全国公租房信息系统,打造了江苏版住房保障信息系统。

“十三五”期间,常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每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目标完成率不断提升。2016-2020年,常州市区共开工(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71299套,计划完成率从2016年106.88%提升至2020年138.76%;基本建成74352套,计划完成率从2016年124.78%提升至2020年147.7%。

“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6万套。明确对象标准,坚持供需匹配。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以“保基本”为原则合理确定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规模和分配机制,明确准入条件和退出条件、小户型具体面积等。

引导多方参与,严格监督管理。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坚持“谁投资、谁所有”,通过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以及存量闲置房屋等多种方式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立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监管措施,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目前,常州市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3万套(间),完成度近88%。

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助力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随着大规模地建设,常州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2021年、2022年、2023年常州分别引进各类人才10.6万人、11.05万人、 12万人。

03

盘活存量资源的多样化模式

打造“常有安居”名片

为确保新市民和青年人“有住房”“住得好”,让更多人“引得进”“留得住”。在《常州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常州市提出了“再加1万套”的工作目标。

目前,已确定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项目2.5万套(间)。建成了一批配套齐全、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优良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如青柠人才公寓、拾壹梧桐人才公寓、湖塘人才公寓、经开区青年活动中心、凤凰创业中心青年公寓、新运·泊寓人才公寓、荷香苑人才公寓、景豪人才公寓等,为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了舒心和放心的居住环境。

常州市充分利用存量住房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形成了盘活存量资源的多样化模式。安置余房资源回笼,如钟楼区为解决辖区内高新企业技术人才居住需求,对辖区内闲置安置房进行改造,打造“新运·泊寓”人才公寓,按精装型标准进行统一装修,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共168套;国有闲置资源盘活,如“青野公寓”,利用原空置老年公寓资产,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设计、装修、运营和管理,定位中高端人才公寓,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共87套(间);社会闲置资源改造,如新北区的“安+”公寓,利用安莉芳企业配套用房,促成运营公司与安莉芳合作,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16套;最后是老旧资源提升,如“壹拾梧桐”,通过改造提升老旧打工楼,打造功能齐全的智慧型社区。

在做好全市“一盘棋”的同时,常州市鼓励“一区一策”,全面征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可复制清单”。去年年底投产使用的丰泽一期人才公寓,目前入住率就接近80%。通过对存量安置房的精装修改造,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供地方面,常州市持续加码,在制定经营性用地出让计划时,要求辖市区下好保障性租房住房用地保障的“先手棋”,新开工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将主要安排在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和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等区域。

政策制定方面,同步对接大数据管理部门,同步研发市区一体化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监管平台,将项目认定、联合审批、建设管理、租赁监管等一并纳入,相关数据与税务等部门实现“直联”,同时,还为后续服务的持续提升预留了可拓展空间。目前,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入住系统也已经上线,新市民和青年人可以在线挑选房源,预约入住。

金融支持方面,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贷款。所有项目在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方可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享受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支持政策。

04

凝聚共识,回应民声

建立租赁住房安全评估机制

2020年10月,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将租赁住房安全管理确定为2021年调研项目、2022年正式项目。该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主任孙春伟表示,“目前国家尚未对租赁住房进行统一的立法,常州亟需制定一部专门的地方性法规,为租赁住房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吸引外来人口安居乐业、促进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立法计划经市委常委会会议讨论批准后,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启动条例立法程序。

法规怎么立,着重听民意。立法工作组通过多个平台向广大市民发放调查问卷,邀请市民就条例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条例规定,出租人应当为承租人提供必要的居住空间。人均租住面积,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既涉及安全,又涉及有尊严居住的需要,在住宅小区还涉及相邻居民的居住品质和权益,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宜居程度。

着眼当下,条例明确,建立租赁住房安全评估机制,源头防范化解多种安全隐患,为加强租赁住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实行租赁住房安全信用管理,推行分级分类管理,引导住房租赁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承担应有社会责任。放眼未来,条例鼓励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鼓励村(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符合条件的住房统一出租,以培育和发展健康、规范、有活力的住房租赁市场。

结语

“苏锡常”是苏南经济强的代名词。常州亦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常州借助新兴制造业、新能源产业重振产业雄风,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近年来密集出台各项租赁政策,引导多方参与,细化土地、财政等支持政策,并制定配套措施。目前已建立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人才保障房、征收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必将推进常州住房租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为其他城市解决租赁住房治理难题提供更多常州经验。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 URI复核整理、URI Date Bank

撰文: URI研究中心

内容审核:拎壶冲

内容复核:木兮

运营编辑:汤梦

0 阅读:2

URI城市租住

简介:分享租赁住房行业的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