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枭雄萨达姆:伊拉克战争中百万军队惨败,原因何在?

亮晶晶民间故事 2022-10-29 13:13:40

2003年3月,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攻势。令世人咋舌的是,萨达姆的百万大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竟比12年前还要拉胯,仅在开战不到一个月后,联军部队就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宣布战争结束。

萨达姆的百万大军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以前,伊拉克陆军曾是中东地区一支不容小觑的庞大地面作战力量。凭借多年来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大肆采购,伊拉克陆军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机械化,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还装备了数量不少的苏制战术弹道导弹。

就是这样一支曾号称世界第三陆军的作战力量,却被美军以信息化的现代战争彻底击败。不仅彻底打消了萨达姆在中东谋求地区霸权的春秋大梦,也让世界各国军队开启了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新时代。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恢复了一些元气的伊拉克陆军和共和国卫队依旧拥有着不俗的纸面实力。当时的国际社会一度认为,吸取了海湾战争教训的伊拉克陆军将会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谁也没想到,从伊拉克边境到首都巴格达,联军部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反抗就彻底瓦解了伊拉克军队,萨达姆的百万大军不光彻底烟消云散,就连有中东枭雄之称的萨达姆本人也死在了绞刑架上。

内外交困的伊拉克

伊拉克百万大军之所以会遭遇如此惨败,主要是国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简单来说,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前,萨达姆和他的百万大军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从国内来说,海湾战争失败后,萨达姆实际上就已经彻底丧失了在执政期间积攒下的威望,伊拉克人民意识到,面对西方国家军队的强大实力,萨达姆的枭雄形象只是他愚弄伊拉克人民的政治手段罢了,萨达姆根本没有能力保卫国家。

在这样的认知下,萨达姆在伊拉克的执政基础早已损失殆尽,海湾战争后的12年,完全是靠着独裁统治,通过镇压伊拉克国内的不同声音实现的。

所以美军进入伊拉克之后,部分伊拉克人民自愿加入推翻萨达姆的队伍当中。

除了在民间不得人心,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军队建设也走上歧途。伊拉克陆军中80%的士兵都是什叶派,而萨达姆和军队高官却以逊尼派为主,宗教派别上的分歧注定了萨达姆和军队高官对基层士兵的控制力有限。

萨达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将军队建设的重心放到了自己组建的共和国卫队上。

共和国卫队本就独立于伊拉克陆军以外,又都是由逊尼派组成,明明人数更少,却享用着更庞大的国家财政资源,不论是生活待遇还是武器准备甚至是社会地位都远强于伊拉克陆军。

萨达姆厚此薄彼的态度更加激发了伊拉克陆军的不满。

在开战以前,美英情报部门便决定利用伊拉克政府军中对萨达姆的不满情绪,大肆收买策反伊拉克军官。伊拉克政府军从底层到高层都已经被美国人的巨额金钱投入腐化,早已失去了抵抗意志。

等到联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伊拉克政府军果断选择了放下武器,失去了军心的萨达姆终究遭到了伊拉克陆军的背刺,注定了最终的结局。

而国际上的萨达姆更是孤家寡人,伊拉克战争本就是打着“反恐”的名义发动的,由于过去数十年间,萨达姆与中东地区的极端组织或多或少的联系,使得国际社会不论东西方早已将萨达姆政权归为恐怖主义政权。

在中东地区又因为萨达姆侵略成性,深受其害的其他穆斯林国家不但不会为伊拉克提供帮助,反倒巴不得萨达姆赶紧倒台。同时美国在战前又向他们承诺,只要只是联军部队的行动,便可以在之后美国主导的中东石油体系下赚的盆满钵满。

西方军事实力的碾压

除了经济,政治上的因素,伊拉克军队与联军部队鸿沟般的军事差距也注定战败的结局。早在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作战体系,经过12年的发展后,美军的信息化程度又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斩首行动”中,联军空中力量就朝伊拉克全境投放了两千余枚精确制导弹药,炸死了众多伊拉克军官,彻底瓦解了伊拉克政府军的指挥体系。使得刚一开战,伊拉克军队就已经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空袭过后,美军又再次出动了“斯特瑞克”旅等新型战斗队,以极快的速度就突破了伊军防御,穿插到伊拉克纵深。本就丧失了战斗意志的伊拉克官兵见自己腹背受敌,也就不再挣扎,纷纷放下武器。

除了武器装备的差距,美军还在伊拉克巷战中展示了自己不俗的兵源素质。为了彻底肃清躲藏在伊拉克居民区中的反抗力量,美军将作战部队化整为零,凭借极其先进的单兵作战装备和态势感知优势,将伊拉克军队残部和负隅顽抗的共和国卫队一网打尽。

到联军部队宣布伊拉克主要作战行动结束时,联军部队的总阵亡人数不到300人,以这样微小的损失击溃一支百万规模的机械化部队,西方国家军队的实力可见一斑。

在这样巨大的实力差距下,即使萨达姆没有失去民心军心,也会重蹈海湾战争的覆辙,灭亡只是早晚问题。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