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大爷在家挖出鱼泉,靠卖鱼年入30万,现在怎样了?

未央史默事 2024-05-09 09:16:44

前言

2007年重庆巫溪县的李大爷,每天都做着相同的梦。

他梦到家的底下有着巨大的财富,为此他不顾家人反对直接挖出了16米深的洞,竟然挖到了源源不断的“鱼泉”。

大爷靠着卖鱼成功年入30万,圆了自己的“发财梦”。

如今16年过去了,鱼泉还在往外冒鱼吗?大爷还在靠着这口鱼泉生活吗?

1

李大爷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百姓,平日里靠着自家的小作坊维持着一家老小的温饱。

别看他已年过六旬,步履蹒跚,但他的眼睛里总透着一股坚定的神采,好像内心深处有什么梦想一直在支撑着他。

可是李大爷接连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一位白胡子的神秘老人指点他,在自家的门前埋藏着一处宝藏。

那梦境之真实,令李大爷久久难以平静,梦中,那神秘老人亲自指引他在自家院落挖掘,就在离门口不远的地方,埋藏着数不尽的金银珠宝。

随后,李大爷就看到自己亲手从地下挖出了那些璀璨夺目的珍宝,前所未见的财富就这么毫无来由地降临在他身上,这个梦境连做了数夜,每一次的细节都是如此栩栩如生。

起初,李大爷也只是将这奇特的梦当作一阵虚妄的念头,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那梦境的影子却愈发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他开始怀疑人生,是否命中注定自己就应该享有这等巨富?尽管心怀疑虑,但那隐隐的期待也在日渐膨胀。

李大爷的儿女们一开始自然是不理解父亲的疯癫,他们嗤之以鼻,担心父亲荒唐行径浪费钱财。

可是,面对父亲的坚持,他们也终于受不了李大爷的千叮咛万嘱咐,只得勉强答应了。

就这样,李大爷用孝心打动了儿女们的疑虑,并许下重誓,若真没有所获,定会独自承担一切责任,于是,李大爷动用了全部家当,请来几名工人,开始了艰难的挖掘工程。

家中的院落原本就不太宽敞,工人们只得在门前的一小块地方开凿,可地质异常坚硬,挖掘进展缓慢无比,只能一米一米艰难向下推进。

家人们看在眼里,叹气质疑声不绝于耳,邻里也是讥笑不已,然而,李大爷独自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他视这一切为自己生命最后的意义。

就这样,在持之以恒的艰辛挖掘中,工程已推进到十余米,可洞底依旧一无所获,家人们的怀疑和嘲笑亦在与日俱增。

2

有一天李大爷照常进行挖掘,突然,他的锄头挖进了松软的泥土,一股清凉的水流自地底喷涌而出。

李大爷吓了一大跳,赶紧退了几步,定睛一看,水流中竟然混杂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小鱼!这可真是个怪事。

就在李大爷疑惑间,一位看热闹的老人被这诡异的场景吸引住了,老人仔细看了看那些小鱼,双眼顿时放出了光芒:"哎呀,这不是石头鱼吗?那可是上好的宝贝啊!"

石头鱼?李大爷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老人见他一脸茫然,便给予解释:"石头鱼通体透明,生存在岩石缝隙中的地下泉水里,品质极佳,营养价值高,从前可是江湖上的绝世美味,如今早已绝迹了。"

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石头鱼,竟然出现在自家的田地里!老天爷真是开了李大爷一个大大的玩笑。

他意识到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必须好好把握住,于是,他开始精心保护这个神奇的鱼泉,并暗中酝酿着一个商业计划。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大家听说李大爷挖出了传说中的"宝藏",纷纷跑来一探究竟,看到那些可爱的小鱼在清泉中游曳,人们个个啧啧称奇,直夸李大爷这是沾了大福气。

机会就这样主动找上了门,李大爷开始收取门票,没人收取5元,让游客们亲眼目睹这个奇观。

一开始只是简陋的几间草棚,但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不得不扩大经营规模。很快,就在这个小村落里兴建了一个规模不小的游客区。

李大爷不仅出售门票,还捕捞石头鱼现场供游客品尝,由于石头鱼在市面上的确属于绝无仅有的稀罕物品,加上独特的口感和极高的营养价值,立刻就成了抢手货。

游客们纷纷豪掷重金,只为一尝这种世间少有的美味。

鱼泉景区生意红火,收入节节攀升,就这样,李大爷一家由过去的贫穷农户,一跃成为当地首富。

他们设身处地地改善着景区的硬件设施,使其更加舒适优雅。从服务到环境,处处体现出了主人翩翩上佳的经营智慧。

不过李大爷直到要想真正把这笔馅饽捞个干净利落,餐饮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3

游客们观赏完神奇的鱼泉,定然会渴望一尝那些上好的石头鱼料理,于是,他开始大手笔投资人工养殖,以确保鱼类供应的持续性。

原本鱼泉内的石头鱼存量是非常有限的,完全无法满足游客们对鱼肉的殷切需求。

为此,李家建起了数座巨大的鱼塘,里面密密麻麻全是石头鱼,有了这笔丰富的"蓄水池",景区内专门的餐饮区应运而生,烹制各种石头鱼美食成为重头戏。

游客不仅可以观赏神奇的鱼泉奇观,还能在餐厅内品尝美味的石头鱼宴。

这种"吃住游"一体化的创新经营模式,很快就赢得了游客们的青睐,生意越做越红火。

李大爷可谓是个有识之士,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开始酝酿把自家的小景区做大做强,直接向大型旅游农家乐发展。

山清水秀的村庄环境,加之当地独特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无疑能为此助力不少,很快李大爷一年的收益便达到了30万元。

然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父子二人在发展理念上的分歧也开始渐渐显现,李大爷的眼光更加放在眼前的经济利益上,他希望能尽快扩大捕捞规模,以满足游客对石头鱼的需求。

为此,他不惜大肆破坏鱼泉原貌的生态环境,在泉眼四周修建了一圈巨大的铁桶阻挡,以便增大捕捞面积。

这种作法无疑给景区的自然风貌蒙上了一层阴影,随时都可能引发滥捕滥伐的生态灾难。

4

与父亲的拜金主义理念不同,儿子从年轻一代的环保视角出发,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

他清楚地意识到,过度捕捞必将加速石头鱼这一珍稀物种的消亡,最终葬送了整个景区的根基。

因此,他坚持主张要在开发利用中时刻注重保护,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并且大力发展人工养殖业,以减轻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这种保护与开发两种观念在父子二人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一时间,鱼泉景区内矛盾四起,有人支持儿子的环保理念,有人则偏向于李大爷的拜金主义。

就在这种僵局难以打破之际,有关部门开始介入监管,渔政、林业、环保等多个执法单位陆续进驻景区,对过度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他们发现,由于无序捕捞的缘故,鱼泉内野生石头鱼资源已经岌岌可危,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存危机。

为了防止这一宝贵物种彻底绝种,有关部门不得不连番出台永久性禁捕令,要求全面禁止捕捞野生石头鱼。

与此同时,政府出于支持和鼓励的目的,为儿子的人工养殖事业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以确保景区旅游业发展所需鱼类来源的可持续供给。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鱼泉景区经营模式最终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正轨,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一切保护与开发措施都得以理性实施,避免了过度索取的贪婪情节。

现状

如今,旅游观光与人工养殖两大产业并重发展,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石头鱼泉区原始自然的壮丽景象,还能在餐厅品尝到来自人工养殖的上佳石头鱼美食,真正做到了观赏与食用两相宜。

这种发展模式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果断监管和儿子这一代年轻人科学环保的理念。

李家的事业终于走上了正轨,未来的发展也将会更加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重庆晨报——2015-06-22《老人因梦家中挖"鱼泉" 泉中涌出鱼年收入30万》

央视网——2024-04-09《十年禁渔看长江|从水域之治转向生态之治 长江大保护仍需久久为功》

0 阅读:7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