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认为占据荆州后可独自抗衡曹魏故偷袭荆州

史海撷英 2024-03-31 17:25:41

在刘备最光辉的时刻,汉中之战,老黄忠阵斩夏侯渊,大败曹操,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吓得要迁都。“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物极必反,随后孙权方面就出现了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事情。为什么“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呢?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孙权觉得:只要夺了荆州,他不需要联合蜀汉,就能独自抵抗曹魏。

事实上,孙权做到了。

孙权对于荆州的争夺从建安五年(200年)他刚继位为一方之主就开始了,当年,鲁肃对19岁的孙权说:“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从建安五年(200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前,孙权三征荆州,斩杀黄祖,夺取部分江夏郡。

就在孙权以为荆州势在必得之时,曹操南下了。

北方政权南下,历来有三条路:一是从淮河流域越过长江南下;二是从关中平原翻越秦岭南下;三是从中原经南阳盆地、襄阳南下江汉平原。

第一条路孙权不怕,第二条路与孙权无关,第三条才是孙权最关心的。

孙权

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在古代,长江就一条不可逾越的天险,孙权的强项在于水军,有制水权,北方的曹魏政权再强大,也不能跟孙权的水军相抗衡。

孙权依托长江天险制造了一条阻挡北方政权南下的长江防线,这条防线的弱点就在荆州,曹魏政权能够从中原经陆路到达荆州,然后就能控制长江中游。之后就能够沿着长江水路并进,顺江而下攻打江东之地,此时孙权辛辛苦苦建立的长江天险失去了原本的作用,被撕开一条口子,对于政权稳定有巨大的作用。

曹操就是这样南下荆州,然后沿着长江水陆并进发动赤壁之战的,可惜是曹操战败,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孙权暂时保住了江东,但这并不代表孙权就能高枕无忧。唯一能让孙权高枕无忧的就是:全取荆州。

赤壁之战后,周瑜夺取了南郡,不久周瑜去世,孙权出于共同抵抗曹魏的目的,同时让刘备在荆州为自己抵御曹魏,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双方达到某种政治协议。

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孙权强行向刘备讨回长沙郡与桂阳郡,双方湘水划界,但此时离孙权全据荆州的目的仍然有较大差距。

关羽

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威震华夏之时,孙权早就计划好了如何夺取荆州,孙权派吕蒙偷袭了荆州三郡,并杀死了关羽。

有人认为孙权夺取荆州可以,杀关羽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种观念才是错误的。从孙权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杀关羽难道等关羽回来报仇吗?关羽是蜀汉综合能力最强的名将,杀关羽能为孙权减少一个劲敌,偷袭荆州已经跟刘备翻脸了,不在乎多做一件翻脸的事。

孙权既然杀了关羽,也把关羽的首级献给了曹操,以此来嫁祸曹操,显示孙权是得到曹操的命令才这么干的,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首级下葬。

孙权的这一战略历来为人所诟病,实力居中的政权联合实力最强的政权,把实力最弱的政权打了一顿,那不是更有利于三国的统一吗?从历史上看,的确如此,孙权偷袭荆州的行为,奠定了三国走向统一的趋势。想维持三国的稳定,一定是蜀汉加东吴联合起来,抵御曹操,这是实力与局势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当孙权偷袭荆州后,蜀汉势力彻底退出荆州,实力进一步衰弱,要不是有诸葛亮在,三国至少要提前几十年统一。蜀汉一旦弱小,就容易被强大的曹魏灭亡,三国鼎立的政权,一旦有一家先灭亡了,那就变成了南北朝了,从中国历史来看,南北朝无一例外是北朝统一南朝。孙权偷袭荆州44年后,蜀汉灭亡,61年后,东吴灭亡,三国归一。

孙权

但从孙权的角度来看,他并不这么认为,孙权认为只要自己夺取荆州,占据这个战略要地,即使是曹魏来了,他也不怕,他能够利用长江天险来抵御来自北方的威胁。

事实上,孙权做到了,曹操和曹丕无数次率军南下攻打孙权,都被孙权一一化解。

夷陵之战,刘备率军东征,孙权派陆逊轻易化解。曹丕三征孙权,孙权都挡住了,曹丕无功而返。

从某种意义上说,孙权成功了,虽然是短期的,有人说孙权战略短视,但从他的角度来看,孙权成功地稳定了政权,还称帝建立了东吴政权。

任何历史人物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后人角度看的话,知道孙权偷袭荆州的行为会导致三国统一,但孙权不知道,况且在孙权之前,华夏也没有出现过三国鼎立的局面,孙权没有前例可以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孙权难道没有其它办法,比如趁关羽北伐之际攻打北方政权。

孙权不是没干过这事,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前,孙权有无数次攻打北方,随便列举一下: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同年,孙权亲率大军攻打合肥,派张昭率军攻打当涂,张昭出兵不利,孙权也无功而返。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北伐皖城,俘虏曹魏庐江太守朱光、参军董和以及男女数万人,并控制了江淮南部,这算是孙权北伐一次较大的胜利。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领10万大军攻打合肥,被张辽带了800人打出阴影,孙权本人差一点就逃不回江东了,这次北伐是孙权一生最大的失败。黄初三年(222年)至黄初六年(225年),曹丕三次南征孙权,无功而返。

孙权

黄初七年(226年),孙权趁曹丕驾崩,派兵攻打江夏,无功而返。太和二年(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魏,随即发生石亭之战,陆逊率军大败曹休,斩俘1万余人,随后吴军退回长江以南。太和三年(229年),孙权称帝。青龙二年(234年),孙权派出陆逊、诸葛瑾率军攻打广陵、淮阳,亲率大军攻打合肥亲城,再次无功而返。正始二年(241年),孙权派全琮攻淮南、诸葛恪攻六安,全琮不利,诸葛瑾攻取柤中。嘉平四年(252年),孙权驾崩。

孙权无论是亲自率军北伐,还是派出将领北伐,均无建树,长期如此,让孙权认为没有可能北伐成功,当年鲁肃告诉孙权的战略,也能埋在心中,孙权无意统一天下,只能割据一方。

既然北伐无法成功,东边是大海,南边也已经控制到大海边上了,只有西边的荆州才是发展方向,孙权别无选择。

0 阅读:15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