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寒潮上线,60年不遇冷春来袭?农谚给出答案:3月还得冷!

小鹿爱白话 2024-02-29 12:12:59

二月份,我国的中东部遭受了两次大规模的寒流袭击,正好赶上了春运期间的返乡和返城高峰,给人们的出行计划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不过,看来冷空气的脚步还没停歇。天气预报显示,还有一波新的寒流正在路上,带着60年未见的寒冷春天。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看来今年还是要多穿点。

02、细说这轮寒流

全月来看,二月的降水和降温可谓接踵而至,雨雪和冰冻天气成了家常便饭。月初,得益于偏强的温暖气团和暖高压脊的作用,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区普遍温度较高,有的地方比往常还要暖和3度以上。可是,随着月底寒流的抵达,这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穿过蒙古高原,带来了普遍的降温,多地气温大幅下降了10度甚至更多。

这股寒流的影响下,江淮、江汉、黄淮等地的气温都创下了新低。而在鲁苏皖豫一带,尤其是淮河以北地区,遭遇了大面积的冻雨和霰雪,对当地的交通、农业都造成了影响。

好在,随着寒流过去,气温又开始回升。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气温回暖显著,比如大兴安岭的最低气温从-35℃升到了-20℃。华南地区的温度也在迅速回升。

然而,就在气温渐渐回暖之际,2月底到3月初,又有新一轮的冷空气来袭。这一次,强劲的北风会带来更加刺骨的寒意,华北、东北、黄淮东部和华南等地区将迎来4到6度的降温。比如福州,29日的最高温还有22℃,到了次日就可能降到12℃。而东北东部和内蒙古中东部的降温幅度更是惊人,预计会达到8到10度。看来,春寒料峭的日子还得继续。

这次寒潮不仅带来了一波波的降温,还给南方一些省份带来了瓢泼大雨。预测显示,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可能会成为此次降雨的重灾区。

这股南下的冷空气与南方强暖湿气流一碰,便有了南方大范围的阴雨绵绵,有的地方雨势凶猛,还伴随着雷电等强对流现象。合肥、长沙、南昌、贵阳等城市的气温可能要下跌到10℃以下,晚上最低温也可能仅有0到4℃。

具体来说,28号到29号,江南、江汉、西南的东部、华南地区都将有一场小到中雨,而黔东和江南的北部地区将会有大雨,其中还夹杂着雷暴大雨。宁夏、甘肃、青海的东部、山东的东部、山西的中南部、江苏的北部等地区也会有小雪或雨夹雪。

29号到3月1号,江南、江淮、华南和西南东部的雨水依旧,而福建西北部和江西中部,雨水将升级为大雨。同时,内蒙古的东北部、黑龙江中南部、四川高原西部、西北地区的东部将迎来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到了3月1号,随着暖湿气流的减弱,南方的雨水也会相应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迎来晴朗天气。东北地区的东部、南疆的西部山区、西藏的西部、西北的东南部则有雨夹雪的可能。

03、冷春真的难得一遇?

在这轮寒潮的影响下,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温度下跌。北方多地出现了雨夹雪或小雪,南方则是小雨或大雨成片。

很多人好奇,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迎来了60年一遇的冷春,或者倒春寒又来了?

实际上,虽然二月有雨雪频繁,偶尔还伴随着降温,但也不算是真正的倒春寒。

目前虽然过了农历正月,但按阳历来算,二月仍旧是冬天,冷风和暖湿气流常有冲突,所以雨雪多发也并不奇怪。

不过每次寒潮都会被之后的迅速回温所抵消,这次同样如此,气温预计很快将回升超过15℃。

另外,按照“九九消寒歌”的老说法,现在还处在“八九”阶段,据说“九九桃花开”,也就是说,要过了九九,春天才真正到来。

如果在惊蛰过后,又遭遇了低温和雨雪,那时才真正算得上倒春寒。尤其是到了清明节前后,如果天气突变,对农作物的影响可能会特别大。

进入三月,俗语所说的倒春寒可能就要到了,气温依旧寒冷。那句“春捂秋冻”提醒着我们,别着急摘下厚重的棉衣。

天气预报显示,三月份天气多变,冷暖更迭频繁。

从3月3日到5日,预计将迎来新一波的寒流南下,带来的雨雪和骤降的气温可能会让京津冀、陕西、山西、山东等地感到冷飕飕,长江流域的雨水也偏多。

从2月27日到3月7日,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同期要低1到3摄氏度,华北、西北、江南、华南、黔南等地的气温甚至还要低出4度。

3月8日到11日,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气温仍然比平常低1到2摄氏度,而华北北部、贵州、西北地区的气温会低3摄氏度以上,这个趋势预计会持续到三月中旬过后。

根据GFS模型的预测,3月13号左右,蒙古高原可能会出现一个强烈的紫色极涡。如果它往南移动,那么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将感受到它的影响。

很多人疑惑,今年寒潮为何如此频发,几乎隔几天就有一波?

实际上,2月以来的寒潮主要受极地涡旋的驱动。极地涡旋是一个跨越大气不同层次的气象系统,底层是对流层,其上则为平流层。通常,北极涡旋是个强大而稳定的系统,尤其在冬季,北极处于长夜,中心冷空气下沉,上空低压,周围不断补充着冷空气,使极地涡旋保持稳定,将冷空气锁在北极圈内,确保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

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和北极海冰的融化,北极中心的暖高压频繁出现,极地涡旋被挤出中心位置,高纬度地区的涡旋变得支离破碎,一旦急流减弱,它们就可能南下。

从2月份开始,北极平流层突然变暖,北极高压成常客,涡旋失了家,分裂为多股冷极,有的赶往北美,有的抵达西伯利亚。待合适的时机就会南下,从而影响我国的气候变化。

那么,冷空气南下不是应该只带来干冷吗?为什么还会引发这么多雨雪?实际上,雨雪频发也说明了暖湿气流活跃。

暖湿气流负责将水汽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输送到高纬度。冬季时,我国南方常受副热带高压和南支槽的影响,西南暖湿气流尤为强劲,向中东部输送大量水汽。

当冷空气南下遇上暖湿气流,就会导致大气不稳定,滋生雨、雨夹雪、冰粒、冻雨、雪等现象。

而初三月的这场寒潮,是因为南支西风槽特别活跃并向东移动,副热带高压推波助澜,将暖湿气流拉到华南沿海,碰上陆地的冷气团,就形成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不过,据预测,从四月中旬起,平流层将变暖,极地涡旋开始崩溃,不会再对国内气候产生影响。

而且,新预测显示,3月上中旬之后,西风很难再达到之前的强度,这意味着极地涡旋无力增强,也就难以再把冷气团推到中纬度地区,大范围的降温天气可能就此告别。

看来,这一波倒春寒几乎肯定会来,但之后我国中纬度地区是否还会经历寒潮,目前还不能确定,还得依赖更精确的天气预测。

4 阅读: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