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8年入伍,当文书时想去学驾驶被拒,却在72年提干当了营部书记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05-16 02:29:13

讲述:周德明,编辑:拾点旧时光

人这一生就是由无数个选择组合而成,而往往改变你人生方向的就那么一两次选择,好与坏,往往存在极大的偶然性。

回望我的人生,也有很多的偶然,尤其是71年时,在部队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当时我在连队担任文书,连队选拔汽车驾驶员,我当时在连部当文书,想去学开车,原本是有机会取得,可连长不同意,最后也就没去成。

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没能去学驾驶,却在第二年突然提了干,当上营部书记,也因此,我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如今回忆起这些往事,总是感慨万千,仿佛人这一生一切都在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一般。

50年我出生于赣南的一个小山村,家里兄弟姊妹5个,我排行老大。五六十年代,国家还处于百废待兴之际,但国家很重视教育,全面扫盲,读小学不用掏钱。

小时候,我便很羡慕村里的伙伴上学,可我作为家中长子,上学就不能帮家里干活了,直到8岁那年,在我的坚持下,父亲才同意让我上学,不过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就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干活,拾柴。

正因为苦过,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非常刻苦,加之头脑也比较灵活,读书成绩一直很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小学毕业后,如愿考入上了初中。

不是自卖自夸,那时候考初中的难度不亚于现在考大学,真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时我们县城就一个初中,和我一起参加考试的有30多人,结果最后只录取了5个。

不过初中学校的老师确实也很棒,让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不少见识。

67年,我顺利初中毕业,但却放弃了考高中,因为当时全国停止了高考招生,实行推荐制,家里也让我回去帮忙,我知道继续读书,也上不了大学了,最终拿了初中毕业证,回了家挣工分。

后来,乡亲们都知道我学习成绩好,便推荐了我,让我在村里教书,就这样当起了民办教师。

原以为我的人生会就此平淡的过下去,然而第二年年底,就迎来了第一次重大的转折。

那年年底国家再度恢复了征兵活动,在此前,其实我并未想过,当时,多亏了大队书记陈明跃。

因为当民办教师时,大队有什么宣传活动,都会叫上我们民办教师去帮帮忙,故而和陈书记有了接触,他很看好我。

为此,在得知了征兵的事情后,特地跑到我家,提议让我去报名参军,说我有文化底子,做事又踏实,年轻人应该出去闯一闯。

原本参军就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就这样,我听取了陈书记的建议,报名了参军。

之后体检、政审、家访都很顺利,就这样,我在陈书记的推动下参了军。

那年,我们大队共有三人应征入伍,离家走的很仓促,甚至还没能好好和亲朋好友告个别,在收到入伍通知书第二天,就接到通知次日到县武装部集合。

正是因为走得急促,头天晚上,我们村为我们这些新兵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欢送仪式,让我很是感动。

由陈书记牵头,当时学校校长和老师,还有我儿时的伙伴,都前来为我饯行,我对大家表示会了衷心的感谢,也将大家对我的祝福和叮嘱一一记在心里。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陈书记和其他几位大队干部一起又来给我们送行,并安慰父母和其他亲人,参军是光荣的,应当愉快地让孩子离家奔赴部队,并嘱咐我们到部队好好干,不要担心家里,村里会给予我们家属照顾。

出发时,虽然母亲支持我去当兵,但看到我真的要离开了,还是很不舍,一直躲在房里不愿出来和我告别。

原本我想去和母亲打个招呼,但最终还是没有,因为我知道,母亲不哭是她强忍着的,我要去和她打招呼,那无异于打开她压抑多日感情的闸门,她非放声恸哭不可。

我也不想看到这样煽情的场面,正是往屋内看了母亲几眼,然后转身,毅然向村东头欢送我们的民兵队伍走去。

离开时,望着父老乡亲那希冀的目光、热烈的表情,我眼眶湿润了,暗自在心里发誓到了部队要好好干,做一个合格的军人。

到县城集合,换上了军装,吃过午饭后,便奔赴了军营。闷罐车不知摇晃了几天几夜,最终来到了河北某部驻地。

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后下连,我们是铁道兵,刚下连几个月,并没有参加施工,在营地每天仍是学习训练。

在老连队,给我的感受是,生活不像新兵连那么紧张了,伙食也好了不少,老连队养了几十头猪,偶尔能杀上一头猪改善生活,生活很有盼头。

不过在接到工程任务时,就要艰苦的多。69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部队就接到了工程任务。那时机械化程度低,很多重体力活全靠人力,施工时,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山上撬石头,大块的用八磅锤砸开,稍小一点的就两人用铁丝捆上用杠子抬下山。

我是每天抬石头,石块差不多都一百多斤,这种重体力活以前没怎么干过,几天下来肩膀肿了,手长满了茧子,脚也磨出了泡。

我们虽然还算是新兵蛋子,但参加施工时,都有上进心,也充满了干劲,即便再疼,再累,咬紧牙也坚持干,从不叫苦叫累。

一个多月的施工结束后,我被调去了炊事班,刚到炊事班没多久,炊事班长袁明突然找我谈话,说团里要个炊事员,我们连队正好离团部最近,最后连里决定让我去团部当炊事员。

当时,我怕做不好,毕竟刚到炊事班没多久,还不会单独做饭,有些犹豫。

袁班长却坚持表示这是连里讨论决定的,说我人勤快好学,又有文化,我去最合适,而且到团部给首长做饭,将来进步快,有前途。

话说到这,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况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随后我便打上背包,然后由班长送我到团部报到。

团部住在村边的平房,当时村里没有打井,生活用水得去山里的一个自然泉水坑里挑,从团部到哪里有一公里多,我们炊事班几个人,每天挑水最少都要走好几趟。

但这相比之前施工的时候,倒不是什么难事。

记得那会团部分干部灶和士兵灶。

士兵灶是大锅饭,45斤定量敞开吃,而干部灶是凭饭票是定量的,具体多少记不太清了。不过,团部的伙食相对来说,比连队的要好不少,因为经常有后勤提供的生产补助粮油。

在团部炊事班的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也因此认识了不少人,像团长、政委和各股的股长以及参谋、干事等。

1970年秋,由于我们连队的文书周国明退了伍,部队又把我从团部调到连队当了文书,当文书期间,我和连长、指导员住一起,常在一起吃饭,故而也混的比较熟。

就这第二年的7月份,当时连队下来了两个学汽车驾驶的指标,我当时也已经入伍快三年了,也不知道以后会是怎样,想着趁自己还在部队学一门技术也好。

于是找连长说起此事,结果连长一口拒绝我,说让我好好的当文书,最终也就没去成。

那会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可我怎么也没想到,就在1972年春,突然接到了提干的通知,调去营部当了书记。

说实话,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信息,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在提干人员之列,这让我很是诧异。

而说到营部书记这个职务,他不同于地方的书记,在部队,是排级干部,行政23级,提干后第一个月我就拿到了52元的工资。

营部书记主要具体负责营里的文秘工作,每个月连队文书将连队军事、政治情况上报给我,然后由我汇总报给团里。

但和我同时一起为营首长服务的,还有一个通讯班,负责全营的通讯联络和营首长的勤务工作,不过他们直接由我领导。

这次事件,也在之后改变了我的人生,此后我的军旅之路走得还比较顺,靠着自己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一直升到了营级干部,后于83年转业到了地方,成为了一名军转干部,副处级退休。

故而,每次回望这些往事,总是感慨不已,感觉一走来有很多的偶然性,不论是报名参军,还会之后调任岗位,尤其是71年,若我当初连长真同意让我去学了驾驶,估计可能就错失了提干的机会,或许早早退了伍。

故而我常怀感恩之心,因为这一路走来,离不开陈书记、战友、领导的引导和帮助,更离不开部队的培养!也因如此,看似偶然,实则一切都成了必然!

(注:图片选自网络,侵权联删,在整理时,为顺畅阅读,部分细节演绎处理,文是为原创,全网监控,谢绝洗稿搬运)

3 阅读:1222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