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原画赏析

化蝶游三国 2024-04-15 21:19:29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许攸的原画赏析,许攸这个武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许攸是个比较老牌的秒杀史诗武将了,许攸的原画有很多细节,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赏析一下。

人物介绍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人物经历:

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并试图劝说曹操一起参加,但曹操拒绝,王芬欲趁汉灵帝北巡时,以防黑山贼为由发兵,以便起事,但最后汉灵帝欶其罢兵,并召他入朝,王芬害怕而自杀许攸等逃亡。

袁绍不听从许攸的建议,正在这时,许攸家里有人犯法,被审配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投奔曹操,并献计火烧乌巢,曹军到达乌巢后,曹军放火,营中大乱,大破袁军,粮草尽烧。

乌巢失守后,袁军全盘崩溃,曹操大获全胜。

公元189年(永汉元年),袁绍从董卓处逃出,投奔冀州,许攸跟随并成为袁绍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

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立了大功,但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都不分场合的直呼曹操小名,曹操表面笑嘻嘻,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其他人说,曹操没有我进不了这个门,许褚听到后大怒,将斩杀。

人物评价:

袁术:“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

孔融:“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

荀彧:“许攸贪而不治。”

胡综:“昔许子远舍袁就曹,规画计较,应见纳受,遂破袁军,以定曹业。向使曹氏不信子远,怀疑犹豫,不决於心,则今天下袁氏有也。”

细节分析

来看许攸的原画,许攸的腰间挂着两个钱袋,对应了许攸的贪财。与许攸身上华丽的服饰,腰间的玉佩等一同衬托出了许攸的贪财和虚荣。据三国志的记载,袁绍的谋臣许攸因为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他,所以许攸来投奔曹操,并且献上了火烧乌巢之计。许攸不仅贪财还贪功,在官渡之战后,许攸自恃有功,经常在大庭广众下喊曹操小名阿瞒。

曹操的谋士荀彧曾这样评价许攸:“贪而不智,许攸贪这点毋庸置疑,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荀彧还说他不智。这里的智,显然不是指许攸的智商,因为许攸智商极高,没有许攸,曹操不能赢得官渡之战,这里的不智显然指的是许攸超低的情商,和对世事人情的无知,”

在许攸原画中,许攸手指着一处城池,城池上面有两个字是邺城。邺城是冀州的首府。三国演义里,则把邺城改成了冀州城,演义中的许攸在冀州城下疯狂叫嚣:“如果没有我许攸,阿瞒,你进得了邺城吗?”

正是因为许攸的恃功而骄,才给许攸的日后被杀埋下伏笔。许攸屡屡在公共场合直呼曹操小名,屡出狂言,曹操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早想将许攸除之后快。

无论历史上还是野史上,许攸都非常猖狂。关于许攸之死,有很多版本,演义中说是被许褚所杀,历史上说是被曹操所杀。许褚的死也给了后人的启示,那就是要摆正位置,无论与领导的关系多好,也不要对领导不尊敬,更不能居功自傲。还是时刻谦虚谨慎为好。

在邺城东门下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结合他的装饰和面部表情,可以推断出这是许褚。

在三国演义中记载有一天大将许褚在邺城东门外碰到许攸,许攸傲慢地对许褚说:“你们如果没有我,怎能从此门出入。”许褚一听非常生气,回答说:“我们出生入死,经过血战,夺得城池,你夸什么口!”许攸骂道:“你们这些人都是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许褚大怒,拔剑杀攸,提头来见曹操,诉说许攸无礼之极。曹操见状,深深责备许褚说:“许攸与我是故交,他说的不过是戏言,你怎么能杀他呢!”于是下令厚葬许攸。

当然,这幅原画是从演义中取材,真实的历史中许攸是被曹操所杀。

人物典故

许攸在袁军中无法立足,只得偷偷出营投奔曹操去了。曹操见到许攸大喜,刚刚坐定,就向许攸请教破袁绍之计。许攸先不谈这些,只说自己曾让袁绍乘虚奇袭许昌,让曹军首尾不能相顾。

曹操闻言大惊,坦率地承认袁绍若依此计而行,对己方大大的不利。许攸小小地露了一手,更加重了他在曹操心中的分量,但却还没有达到完全信任他,放手让他掉转枪头打袁绍的地步。

当许攸问起曹营中军粮实情时,曹操随口谎称尚可支撑一年。许攸再问,曹操的回答是半年总是可以的。许攸不干了,他拂袖而起,道:“我诚心来投,您却一再欺瞒,太让我失望了!”

曹操赶紧拉住许攸,在他耳边低声说:“先别发怒,实话告诉你,我军中粮草只可支撑三个月了。”早已知道实情的许攸当然不信,望着曹操冷笑不已,说道:“还瞒我!粮草已尽了吧!”一边说一边取出当时曹操催粮的书信来。

曹操见信先吃了一惊,随即哈哈一笑说:“兵不厌诈,我也是不得不如此。如今先生既已知晓实情,可有什么良策?”许攸认为要破袁绍,依然要在粮草上下功夫。袁绍的粮草军械都屯在乌巢,守护将官淳于琼只会贪杯,防守松懈,可选一队精兵,打着袁军旗号,骗过沿路关卡,趁乱进乌巢烧粮,最终大胜袁军。

台词分析:

恃才:吾才满腹,袁本初竟不从之;阿瞒有我良计,取冀州便是易如反掌。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刚开始打的时候,许攸就给袁绍献过计策,据汉晋春秋记载,许攸建议袁绍表面拖住曹操,然后派遣部队轻装前行,去许都劫持天子。这是一条偷家的计策。但是袁绍没有同意,袁绍说我要将曹操围困致死。所以许攸这句台词说我有满腹才华,袁绍却不听从我。

阿瞒有我良计,取冀州便是易如反掌。阿瞒就是曹操的小名,在许攸刚刚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光着脚去迎接许攸,曹操问许攸能给他什么计策?于是,许攸献上了火烧乌巢之策,这句话说的正是许攸献计时所说的话,意思是阿瞒你得到了我的计策,攻取冀州如同易如反掌

成略:成略在胸,良计速出。/吾有良略在怀,必为阿瞒所需。

这句台词的意思是想要击败袁绍,我这有一条妙计,你曹操肯定需要。这个妙计是什么呢?没错,正是火烧乌巢之计火烧乌巢是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因为这条计策的成功实施,曹操一转颓势反败为胜,杀得袁绍70万大军丢盔弃甲,因此许攸确实立了大功。直到公元204年,许攸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都一直跟在曹操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但是许攸这个人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容易骄傲,恃功而骄,容易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所以恃才很好理解,就是指许攸恃才傲物的性格。

寸目:目光所及,短寸之间;狭目之见,只能窥底。

寸目,这个技能也差不多,他的意思是说许攸因为太骄傲,导致了目光短浅,不过许有原皮里寸目的这两句台词很有意思,这两句话听起来呢,倒像是许攸在嘲讽别人,说其他人目光所及,短寸之间,骂别人目光短浅,这样的话就很难表现出许攸自己的目光短浅的感觉。

众所周知,许攸恃才傲物,在攻破冀州城后常常目中无人,在公共场合叫曹操的小名,曹操表面不动声色,但内心早已不爽。而且许攸与曹操手下的其他谋臣武将的关系也不好,许攸虽然很有才华但是目光却很短浅,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总结:

许攸之死,也暴露了古代文人的狂妄和愚蠢。

他们不是高估了自己,而是高估了主人。许攸的不幸,首先是源于自己愚蠢的判断:许攸自认为自己是曹操的发小,又是有功之臣,所以就傲慢显耀,目中无人,甚至连自己的上司也不放在眼里,虽然自己的上司是自己的发小,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自己的上司,岂能君臣不分,怎么也得给曹操面子。许攸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也太不把自己的发小不当回事了,死有余辜,咎由自取!

许攸之死亡,荀彧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他对许攸的评价是:贪而不智。

0 阅读:5

化蝶游三国

简介:热爱三国,与您一起赏析游戏内外的万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