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谈胡鑫宇案:鼓励记者会成为处理敏感事件的标配

胡锡进 2023-02-02 12:15:28

老胡从头到尾观看了记者会直播,我觉得警方对胡鑫宇遗体和缢吊环境的鉴定还是很细致的,录音笔里的内容也公布了,相关证据可以支持胡鑫宇自缢身亡,发现他的位置就是第一现场的结论。

互联网上的激烈情绪显然对警方造成了不小压力,看得出参加记者会通报的几位官员是有点紧张的,他们都提前准备了稿子,这应当说可以理解。他们肯定有万一某个表述不精准,被网上一些人揪住炒作并引发新舆论焦点的担心。

记者会一共历时不到40分钟,说实话有点短。但是毕竟多名记者做了提问,公众最关心的录音笔里说了什么、鞋带为何能在一百多天里承受遗体重量等网上最流行的疑问都得到了回应,说得也很清楚。这是一个干货很充分的记者会,如果有记者问得更尖锐些,跳出官员准备的回答范围,使得有的回答只能脱稿进行,会让老胡这样的老新闻工作者更满意,相信网友们也会更满意。但是话说回来,那对警方来说意味着记者会可能“被带偏”的很大风险,可以理解那是他们当下承受不了的。在当前情况下开出这个有直播的记者会已经很不容易,需要勇气。

2011年温州发生动车事故后,有过一系列非常开放的记者会,但当时的情况是问题越澄清越多,记者会发言人说了一句“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被网上当标签予以羞辱。那次事件给很多信息发布者做即席回应留下了阴影。

无论如何,江西今天举行可提问且现场直播的记者会应该受到欢迎。鉴于记者会把结论和支持结论的证据都说清楚了,大多数公众大概已经接受了这次通报的内容,记者会给出的信息比一张蓝底白字的文告要多得多,也更有围绕公众疑问的针对性。我们大家应该支持鼓励这样的记者会成为今后处理敏感事件的标配,而且越开越成熟,与舆论场上的各种疑问和情绪越扣越紧,有更多问题现场提出,现场回答,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有包容。信息公开透明是我们社会前进的重要保障,从信息发布者到受众,我们大家都应为共同推动这一进程的不断前行做出各自的贡献

178 阅读:61869
评论列表
  • 2023-02-02 12:42

    是翻墙出去的?

  • 墙头草,你不配说这个事

  • 2023-02-02 17:42

    脚离地高度1.47米,胡是怎么吊上去的?

  • 2023-02-02 14:06

    胡编到处充当搅屎棍!

  • 2023-02-02 13:17

    一家人啊

  • 2023-02-02 12:33

    [得瑟][得瑟]

  • 2023-02-02 23:02

    自杀无嫌 相信科学。我们都是局外人! 出来一起人命案。要多部门专家综合出来的 不是嘴炮出来的[呲牙笑]

  • 2023-02-02 13:28

    不如说说辉瑞高管[得瑟][得瑟]

  • 2023-02-02 13:08

    老胡解释一下无论如何的如何是如何个如何?

  • 2023-02-02 13:53

    闭嘴

  • 2023-02-02 12:35

    原本很小一件事,你们这些不良媒体不断炒作,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 2023-02-02 12:43

  • 2023-02-02 13:08

    当时搜救是搜活人还是搜死人,为什么不带警犬进粮库搜,

  • 2023-02-02 14:36

    熊猫血 被抽干了……()

  • 老胡你要不提两个尖锐的问题看看?

  • YPL
    2023-02-02 13:02

    学校围墙没有攀爬痕迹和监控没扑捉到出校的影像,孩子是怎么出学校的呢?

    用户16xxx57 回复:
    学校是说是有攀爬痕迹的,只不过不确定哪个是他的,结果被媒体报道成没有攀爬痕迹[横脸笑]
  • 2023-02-02 12:47

    3D动画还原现场和录音,事情很清楚了,因为秋冬气味不易扩散和粮库外人难入,舆论误导了主要精力于学校内,外部海阔天空的大面积筛查未能发现,也说得通,何况去年十和十一月份也在疫情防控。有结果了,其它过多的猜测可以停止了。少年之烦恼,家长和学校应该让孩子们都开朗起来,成绩不是唯一,有话就说,身心健康才是人生和学生的第一要务。

  • 2023-02-02 12:34

    管他时间长短呢,官方把事情前因后果说清楚了就行。媒体人要关注事情本身,不是发布会长短

  • 2023-02-02 12:38

    缢吊悬挂点距地面4.5米,脚尖距地面1.47米,我想知道人是怎么挂上去的?

胡锡进

简介: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