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项硬核技术产品齐亮相光芯片竞速激光器“封神”

湖北日报视频 2024-05-17 08:10:4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马文俊 实习生 朱小意

全球功率最高的12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打破西方垄断的纳米运动控制定位台、技术指标全球领先的1.6T硅光模块……令人眼前一亮的“尖板眼”科技成果,向来是光谷光电子信息行业展会的保留节目。

此次光电产业大会上,共有近60项全球领先、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和发布,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创造的“光电魅力”。

轻松划开30厘米厚的钢板

激光被称作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激光技术与应用展区,多家激光企业携带专精特新产品亮相。

锐科激光带来了自主研发的12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这个冰柜大小的“方盒子”被放置在展厅的C位,无声地向观众表明:这就是光纤激光器领域的全球最强。

12万瓦意味着什么?锐科激光有关负责人介绍,从这台设备中迸发出的“耀眼光束”,可以用来切割厚达30厘米的钢板。性能如此强大,因此被称为“切割战神”。“相比传统激光器,它的结构更紧凑,具备更高的电、光转换效率,能以更低的功耗输出更好的光束质量。”

2021年,锐科激光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10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不仅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还实现了可扩展的模块化设计方案,这为此后激光器功率再攀高峰埋下伏笔。

锐科激光有关负责人介绍,从10万瓦到12万瓦的跨越,并非简单的输出功率提升,泵浦合束器、光栅耦合器、模场适配器、特种光纤等核心器件都要改进提升甚至重新研发,凝结着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

全球领先1.6T高速光模块量产在即

大会第一天,光谷企业光迅科技副总经理卜勤练就在展厅“忙得飞起”。“这是光迅科技携手思科研发的全球领先1.6T硅光模块首次在汉展出,吸引不少行业客户观摩、问询。”他说。

光模块是光纤通信的核心器件,负责光、电转换,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它。如果把数据中心的算力比作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光模块速率越高就意味着高速公路越宽敞、越平坦,数据“奔跑”更畅快。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趋势逐渐明晰,800G乃至1.6T高速光模块将成为支撑数据中心向更高算力进军的基础。

卜勤练介绍,光迅科技目前已向供应链下游合作伙伴提供1.6T高速光模块样品和解决方案,下一步还将围绕其工作稳定性和数据传输能力进行优化,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

眼下,位于武汉新城的光迅科技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正在进行设备搬入,这里即将迎来两千余名研发和技术人员入驻,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达100亿元。

紧邻光迅科技展厅的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展厅同样人头攒动。

不久前,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和鹏城实验室的光电融合联合团队完成2Tb/s硅光互连芯粒的研制和功能验证。

据介绍,当前全球量产硅光芯片产品的主流传输速率为800G,1.6T的产品刚刚发布,2T速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展厅有关负责人说,这一成果将广泛应用于下一代算力系统和数据中心所需的各类光模块产品中,为国内信息光电子技术的率先突围探索出可行路径。

纳米运动控制器迅速实现国产替代

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展台面积不到20平方米,但络绎不绝的访客表明这家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不简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用来形容精密加工再准确不过。以晶圆切割和纳米光刻为例,往往需要对设备实施纳米级的精确操控,精准定位是重中之重。

成立于2007年的芯明天,是国内最早从事纳米量级精度微运动研究的企业。

“实现纳米级运动,要考虑产品原理、工艺、材料、结构、环境等因素,我们经过几百次的设计与实验,经常推翻重做,年复一年的不断尝试,才在技术上有了突破。”芯明天展台负责人说,公司投入重金打造检测纳米运动精度的平台,检验自身产品性能。为证明产品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工作人员甚至带着产品到用户现场实测,甚至自担成本先做出产品给对方试用,就是为了证明国产产品一样能达到国外的技术水平。

通过在压电纳米级精度技术领域的不断自主创新,芯明天的产品已应用到航天航空、半导体技术、光电子、通信与集成光学、光学仪器设备、精密加工设备、纳米制造与纳米自动化、图像处理等众多领域,迅速实现了全面国产替代。

数据显示,芯明天研发和生产的压电纳米级精度产品已经补齐了国内行业短板,企业拥有30多类别近千种产品,覆盖全国近30个省区市,产品还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