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刘备夺得天下,肯定要先杀这3位功臣,诸葛亮:我早就知道了

意智说历史 2024-05-06 02:24:5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万策尽

编辑|t

引言

刘备是三国时期以仁德著称的君主,以至于有人说,以刘皇叔之善,若能得天下,定不会与其祖先刘邦一样多疑猜忌、屠杀功臣。

然而,身为汉宗室后裔、蜀国国君的刘备又岂是等闲之辈?若刘备统一天下,有三人必定被杀。

这三人分别是谁?身为刘备最亲近的谋士,诸葛亮早已知晓主公心中的“死亡名单”,却又为何“看破不说破”呢?

(刘备)

一、益州谋臣法正:名门之后,却背主暗投

若刘备能得天下,法正恐怕是诸谋士中首先被他用来“杀鸡儆猴”的一人。

作为刘备轻易夺取益州要地的主要推手之一, 法正极有可能在刘备夺得天下后就被杀死的原因有二:首先,法正谋略过人,但德行有亏。

(电视剧中的法正形象)

法正善用奇谋,专长攻心,其韬略之名曾得到许多站在同时代金字塔顶端的谋略家称赞,例如曹操、诸葛亮、杨戏等人。

然而,法正曾因在刘璋帐下未能得到重用,与张松、孟达等人谋划,暗投刘备,献出益州,实则是留下了背主的前科。

(法正画像)

拥有如此才华,却有背叛的风险,倘若刘备真的夺得天下,在立国初期、根基不稳之际,这样的人实在是过于危险,与其担惊受怕,不如除之而后快。

除了才华横溢却私德有亏这一关键要素之外,还有另外一重原因,或许也会导致法正被夺得天下之后的刘备杀死,那就是法正的出身——及其祖父法真在益州士人中所具有的领袖地位。

(刘备等人入益州)

法正祖父在益州士族当中的号召力有多高?号称玄德先生的法正祖父是南郡太守之子,又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在儒家经学上造诣深厚,曾被评价为“可谓百世之师矣”。

出身名门,又是著名的学者、隐士,其家族在益州士人门阀之间的号召力不言而喻,刘备若统一天下,很可能为了彻底控制益州而铲除法正。

对此,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在《三国志》中,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横行无忌,应当上报刘备,让他不要继续这么耀武扬威,诸葛亮却回答:法正功劳太大,我们是很难约束他的,随他去吧!

言外之意便是,嚣张跋扈也好,功高震主也罢,以后自会有人治他的。

(诸葛亮与法正)

除了法正之外,还有另一位重臣,在刘备一统天下后很可能遭遇“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此人又是谁呢?

二、都亭侯魏延:勇武过人却过于自傲

魏延是早年追随刘备拿下益州的重臣之一,在刘备死后,魏延先是被后主刘禅封为都亭侯,又得诸葛亮重用,在西征前期大放异彩,因击败曹魏军队的大功而升任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还晋爵为南郑侯。

魏延可以说是蜀汉的肱股之臣了,然而,如果刘备未英年早逝而夺得天下,魏延也是有很大的概率落得一个功高震主的凄惨下场。

(影视剧中的魏延)

魏延之于蜀国国君刘备,就像是当年的韩信之于汉王刘邦:早年跟随,一路征战,对主君的功业起到难以替代的推动作用,但这两人都有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性格傲慢,不分轻重,因而容易招致灾祸。

魏延轻狂,是包括《三国志》在内的许多史书给予的评价,其晚景凄凉,也是由于非要与杨仪争权,不服命令,才在最终落得个惨遭冤杀的下场。

(魏延墓祠)

魏延此人勇悍过人,却难以驾驭这一点,诸葛亮也是看得一清二楚,在去世之前还特意嘱咐,让魏延为大军断后,姜维从旁辅助,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大军就自行出发,不要管他。

诸葛亮这道遗命为了管住魏延可以说是很下功夫了,可惜最后也没能约束住他的骄横之心。

所以说,如果刘备没有早逝,且顺利夺得天下的话,魏延很可能成为第二个韩信,重蹈汉家“兔死狗烹”的历史。

(魏延)

除了法正、魏延之外,还有第三个意想不到的功臣是刘备最有可能除掉的,他对蜀汉的贡献可谓无人能比,但倘若刘备真的得到天下,却很难得到善终,此人是谁?又是为何难以功成身退呢?

三、蜀相诸葛亮:早已勘破自己命运!

坦白说,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渊源,很难以君臣主从这样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来概括。

诸葛亮寒微之时,是刘备三顾茅庐,不厌其烦请他出山。蜀汉建国前期势单力孤,曹魏兵权庞大,东吴富甲一方,掌握漕运,是诸葛亮屡献奇策,帮助刘备在乱世三国中有了一席之地。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崩逝于白帝城时,更是将诸葛亮作为第一托孤大臣,把后主刘禅以及整个蜀汉江山,悉数交托于这位相父之手。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江山操劳,最终死于伐魏途中。

贤君忠臣的佳话,又经《三国演义》的渲染,在两人死后广为流传。

然而,若刘备成功夺得天下,那么作为身边最了解他的大臣,也是其最为仰仗的谋士,诸葛亮的功劳名声,毫无疑问全都盖过了刘备这位蜀国国君。

(诸葛亮北伐)

“功高盖主”四字当前,就算二人一开始毫无间隙,伴随天下统一,政治稳定,猜疑也会渐渐滋生。

诸葛亮一生谦逊忠诚,从无逾越之举,且在刘备托孤之际百般推辞,估计也是考虑到此点。

当然以诸葛亮的智商,必然也能想到未来的种种情况,倘若真能成为开国功臣,估计也会主动交出相权,再度归隐山林。

(刘备)

尽管历史上的刘备以仁德任贤著称,但作为汉室后裔,蜀汉君主的他,在一统天下的事业面前,大概也很难抵挡得住权力的诱惑。并且开国君王若是优柔寡断,没有雷霆手段,根本无法搞定一个乱世。

不过,即便刘备真的在统一天下后杀死功臣,未必也就真的坐实了对其“假仁假义”的批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不过是历代君王身边都会反复上演的一出权谋闹剧而已。

而作为蜀国国相,刘备的左膀右臂,即便早知刘备有可能会在统一天下后将身边一些功臣铲除,以巩固权利,诸葛亮依然愿意为其事业操劳效力,又何尝不是一场揣摩帝王之心的豪赌呢?

参考资料:

[1]《三国志》卷三十七 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第七

[2]诸葛亮.百科

[3]魏延.百科

0 阅读:127
评论列表
  • 2024-05-06 12:05

    会杀的是:关羽、张飞、马超、法正、李严、黄权、诸葛亮、孟达、刘封、马岱、吴懿。

意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