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驱逐舰发展之日俄战争到一次大战的过渡,「海风」型到「江风」型

钢铁咆哮俱往昔 2024-04-17 14:20:10

日俄战争随着《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画上了句号,但日本并没有获得丰厚的战争红利,反而因战争带来了经济上的窘迫。因此,御敌于国门之外,摄取最大的远东利益是日本随后的发展国策,日本海军从而在1907年日俄战争后至1918年一战期间,其驱逐舰的发展都是秉持着远洋大型驱逐舰很重要,造价便宜的近海小型驱逐舰也需要在数量上进行补充。也基本上是从这一阶段计划的驱逐舰竣工开始,日本驱逐舰的发展开始了一、二等驱逐舰的划分。

《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结束了日俄战争

如前《IJN早期驱逐舰发展的始祖》一文中所述,在最后的「神风」型定型后,日俄战争迎来了结束的篇章,这个新晋的东方列强又转过身将目光看向了作战区域更加辽阔的太平洋方向。

但首次自行建造大型远洋驱逐舰的日本对自己的技术多少还是有些自信心不足的,因此,日本海军决定模仿英国F级也就是部族级驱逐舰,并开始尝试搭载重油专烧锅炉,因为远洋作战的需求,需要大幅提高舰船动力和火力,「海风」型作为IJN驱逐舰远洋作战的初尝试诞生了。

「海风」型

海风型有着首次尝试的意义,因此该型只有两艘建造完工,分别是【海风】、【山风】。

「海风」型首舰【海风】号线图,武备、动力、舰型明显进行了优化提升

「海风」型的建造舾装指标

从「海风」型的设计指标来看,任何方面都远远凌驾于前几型驱逐舰,从吨位上讲翻了近三倍,使日本首次拥有了突破1000吨的大型驱逐舰,同样动力也翻了三倍不止达到20000匹以上,可以肯定该型是日本驱逐舰朝着远洋化发展的鼻祖。

1911年的长崎三菱船厂内,【山风】正在做着下水前的准备工作

从上图可见,和以往的驱逐舰只有一个简易的舰艏操舰台不同,「海风」型已经有了封闭式舰桥,去除了舰艏龟甲板,尤其可以清晰的看到舰艏最前面悬挂的十六瓣八重表菊纹徽,说明大型驱逐舰已经被日本海军认可为其一支重要的组成力量。

「樱」型

「樱」型能同「海风」型一起于1907年列入计划,其作为「神风」型的后继舰完全是因为如前所述的困局,即经济窘迫而诞生的。如果可以的话,日本海军想要更多的海风型,但预算之内仅够建造两艘升级版的「樱」型才能弥补数量上的不足。

「樱」型共建造两艘:

【樱】、【橘】。

「樱」型建造舾装指标

尽管「樱」型在各种指标上都不及「海风」型,但在即将到来的一战中,其为护航需求量很大的轻型驱逐舰打好了良好的技术积累。

正在参加1912年海军大演习阅舰式的【橘】号

「浦风」型

1911年列入计划的「浦风」型2艘,原本计划是升级「海风」型动力系统的后继舰,但在计划过程中,日本海军获悉英国「K」型驱逐舰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混合动力系统,即巡航时使用柴油机进行驱动,以稍低的航速获得较大的航程。于是,日本海军又向老相识英国亚罗公司订购了两艘新式动力系统的驱逐舰,即「浦风」型。

浦风型计划建造2艘,实际到位1艘:【浦风】号。

「浦风」型建造舾装指标

一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同德国宣战,原本的该型2号舰【江风】号在英国建成后就直接卖给了受困于驱逐舰数量不足的意大利海军。改名为【奥达切】号,后又改名【圣马可】号,1943年转交德国海军后又被命名为【T20】号,直至1944年11月1日战沉。

被卖给意大利海军的【江风】

所以,【浦风】也同后来的【岛风】一样同级仅一艘,没有同型舰可进行编队,因此在日本侵华后一直延长江水域巡航直至1936年退役除籍。

【浦风】号建造时日本还处在精工的低级阶段,核心动力系统等仍需依赖外部技术支持。

从「浦风」型开始,日本海军驱逐舰开始尝试装备530毫米口径鱼雷,原则上应比450毫米鱼雷威力更胜一筹,但因没有实战经历而未记录过战绩。

从「浦风」型开始初上舰的530毫米鱼雷

「桦」型

1914年一战爆发时,除了老旧的「神风」型外,日本海军手中仅有「海风」型和「樱」型共4艘新舰,然而因为两型性能差异巨大不可能相互配合进行编队执行任务。因此,同年8月日本海军紧急拨款,为应战追加临时军费建造10艘驱逐舰。

「桦」型共计10艘:

【桦】、【榊】、【枫】、【桂】、【梅】、【楠】、【柏】、【松】、【杉】、【桐】。

「桦」型刚刚建造完成时线图

「桦」型建造舾装指标

由于事态紧急,新舰基本沿用了「樱」型的设计图纸,同时在官、民船厂一起开工,重现了「神风」型的建造盛况。新「桦」型与前作「樱」型主要区别在于更换了主机锅炉并减少了锅炉数量,节约出来的空间增加了数十吨燃料的携带量,因此略微提升了一些续航力。

【桦】号与【橘】号同在旅顺港干船坞内

「桦」型除了【桦】、【桐】两舰外,其余8艘及后面介绍的「桃」型4艘驱逐舰编成3个驱逐队,随装甲巡洋舰【明石】、【出云】、【日进】被编入了协约国第2特混舰队,在地中海执行反潜护航任务,2号舰【榊】曾在地中海被奥匈海军U-27号发射的鱼雷命中造成近60人阵亡,是整个护航任务中最大一次人员损失。后该舰回到马耳他岛基地修复直至1918年归队。

【榊】号是一战护航任务间受损最为严重的一艘

「矶风」型、「桃」型

1915年日本国会批准了第二次提交的“八四舰队”计划案,为了配合各型主力舰的完成后形成真正强大的战斗力,海军迫切需要与之配合的远洋型驱逐舰,正是这个原因诞生了新一代大型一等驱逐舰「矶风」型和二等驱逐舰「桃」型。

「矶风」型共4艘:

【矶风】、【滨风】、【天津风】、【时津风】。

「桃」型共4艘:

【桃】、【樫】、【桧】、【柳】。

「矶风」型和「桃」型的舾装指标

两型舰的线图

「矶风」型和「桃」型虽然作为主力驱逐舰建造但仍带有试验舰的特点,如两型舰的前后两艘的动力装置都是不同的,再之国产动力输出功率依旧不稳定,虽然峰值可以达到27000匹马力,但长时间运行时仅有7000匹马力的输出。加之设计上的缺陷,如舰桥过于靠前造成1919年房总演习时【滨风】舰桥被大浪摧毁,造成舰长当场毙命。「桃」型同样实验性的做了提高了干舷高度、舰艏做了外飘设计、优化舰尾设计提高了推进效率、减少尾波痕迹等方面工作。

1927年的「矶风」型【天津风】,舰艏炮已经加上了护盾

1917年前往地中海的【桃】,舰艏边缘可见非常光滑

「楢」型

一战期间,对于中国沿海各省份有着强烈干涉意愿的日本,苦于自家新锐的驱逐舰们都被派往了地中海执行护航反潜任务,手中没有足够的可调配舰只。因此,临时划拨紧急建造军费,在1917年列入计划,要求动工后半年内就要建成的6艘二等驱逐舰「楢」型诞生了。

「楢」型建造舾装指标

「楢」型共6艘:

【楢】、【桑】、【椿】

【槙】、【榉】、【榎】。

正在公式的【桑】,仍搭载燃煤锅炉的它浓烟滚滚

「楢」型基本就是「桃」型的改进型,优化了在地中海执行任务的「桃」型发现的恶劣海况下舰桥下方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尽管锅炉功率有所上升,但在航速上与前型基本持平。同时,「楢」型是日本海军最后一型采用油煤混烧锅炉的型号,在其之后的所有驱逐舰全部采用了重油专烧锅炉。

淘汰煤炭作为燃料是海军的必然选择,在舰队全部采用重油燃料后,也为本身不产油的日本埋下了隐患,只要遭到石油禁运海军就会失去动力。因此,狭义的讲为了石油日本会放手一搏。

「江风」型

「江风」型共两艘:

【江风】、【谷风】。

江风型的建造舾装指标

日本海军设想的是在太平洋上主力决战前夕,由高速战舰提供火力掩护,轻型巡洋舰率领着装备着重雷装驱逐舰的水雷战队对敌方进行一波鱼雷攻击,同时水下潜艇部队再进行一波鱼雷攻击,以达到消耗敌方30%主力舰战力的目标。

因此在“八四舰队案”实施后,「长门」级战列舰、「天龙」级轻巡洋舰、新型远洋潜艇相继诞生,但与之匹配的新型远洋驱逐舰就只有「江风」型,且原本计划「江风」型只建一艘,即【谷风】号,但因前「浦风」型2号舰被转售意大利海军,所获资金随即用于建造新【江风】号。虽然【谷风】号先被列入计划案,但建成却晚于后建的【江风】号,因此本型舰被定型为「江风」型。

「江风」型线图

由建造数量就可以看出本型依旧有着实验探索的性质,火力上为了解决海浪影响主炮,三座炮位均被安置在舰体结构之上,雷装也加强到布置了三座双联装530毫米鱼雷发射管,但主要问题还在于战舰的心脏病,即动力源依旧不完善。以日本当时的技术条件生产的舰用重油专烧锅炉尽管拥有大马力、高航速的优势,但材料依旧不过关,汽轮机叶片经常发生断裂故障,基本不可能维持长时间高航速。

最后一型有着英制驱逐舰风格的「江风」型【谷风】号

「江风」型作为日本海军发展远洋驱逐舰方向的技术探索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是日本海军最后一型模仿英国海军驱逐舰的型号,从此,日本开始了自研自建的新篇章。

在经历了外购和「矶风」型、「江风」型的技术积累后,日本海军自研的首代大型远洋驱逐舰「峯风」型即将面世。

1 阅读:116

钢铁咆哮俱往昔

简介:愿与君共探古今战事,更愿今天下歌舞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