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等用钱,IPO刚满3年,湖南富豪宣布套现1.7亿

灰鸽观看 2024-04-20 19:38:58

IPO满3年,这是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可以开始自由套现的一个基础时间门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得亏A股有这么一个紧箍咒般地制度,否则,恐怕有些上市公司IPO之后就找不到老板了,尤其是那些通过造假上市的。

当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即使正常上市的,也有不少是为圈钱而来的,只要这36个月限售期一过,变现计划也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

近日,上市公司易瑞生物发布公告,实控人朱海将在未来3个月内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6.59%的股权,如果以当前股价折算,可以套现约1.7亿。

虽然只是预披露了减持计划,还没成为事实,但既已公之于众,剩下的,也就是走个流程、办个手续的事情了。

关于减持的原因,比很多上市公司常用的“个人资金需要”更具体些: “基于自身发展和财务状况等需要”,虽然也很模糊,但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急等用钱的感觉。

而且,易瑞生物是2021年2月份IPO的,到现在也就刚满3年,掐着时间点套现,肯定是手头紧了。

实际上,不仅实控人急,易瑞生物的其它股东也急,早就已经开始落袋为安了。

2022年3月,一年限售期刚过,创投股东红杉智盛就抛出了减持计划,半年的时间内套现了两个亿。

原始股东林季敏、付辉、卢和华也抓住了前期的黄金时间“小试牛刀”,先后多次减持累计超过1000万股,大约套现1个多亿。

值得一提的是,易瑞生物上市3年来的股价是典型的前高后低走势,IPO的时候最高,原本5.31元的发行价,IPO当天炒到了50多,最终以36元收盘。

然后震荡了一年,从2022年3月开始,也就是创投股东披露减持计划的时候,就一路向下了,2024年春节前甚至一度跌破发行价,到现在也只有6块多。

也就是说,2022年-2023年上半年是最佳的套现时机,前面提到的创投股东、原始股东基本都赶上了。

但一路上车的股民就惨了,要么上去了就下不来,要么上去了只能跳车下来,然后摔得遍体鳞伤。

易瑞生物为何会走出“滑滑梯”的股价走势,与其曾经的“抗疫概念股”身份有莫大关系。

实际上,易瑞生物本来是主营食品检测试剂的,2015年才设立了研发体外诊断试剂的子公司,2017年体外诊断业务的营收只有71万,2019年也只有1400多万。

而2020年开始的疫情让易瑞生物起飞了,2020年全年搞了7100多万,同比增长500%,这让易瑞生物直接掉转船头主攻新冠检测,而原有的检测产品则几乎停滞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易瑞生物申请IPO,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自然也就顺顺当当地上市了。

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易瑞生物新冠检测产品卖了4个亿,是食品检测直营业务的2倍还多。

2022年继续一路长虹,卖了近5个亿。

可见,易瑞生物的IPO和股价都是赶上了疫情的风口,而原本的食品检测主业在上市以后反而停滞甚至萎缩了。

2023年疫情的风一停,体外诊断业务也就跟着一落千丈,2023年三季报显示,营收只有1.6亿,同比下跌70%,而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预计亏损1.5-1.9亿。

其实,抛开新冠检测业务的插曲不谈,易瑞生物还是算得上“小而美”的,食品检测业务是老板朱海一手创立的,有市场、有资源、有根基。

朱海是湖南邵阳人,2002年博士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然后继续留校从事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

2004年,第一军医大学被整体移交给了广东省,就更名为了现在的南方医科大学。

学校从部队移交到地方,朱海的身份也跟着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于是就在这一年,朱海到了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检中心实验室任副主任。

干的虽然还是食品检测,但跟以前在学校纯粹的理论研究就不一样了,很快,朱海就发现了其中的生意门道。

2006年,妻子王金玉也来到了深圳,2007年,易瑞生物有限公司就注册成立了,王金玉个人独资20万,主营食品检测试剂。

到了2010年,朱海也辞职了,正式入主易瑞生物任董事长,然后就有了如今的上市公司易瑞生物股份。

看起来,即使没有了新冠检测,易瑞生物是不缺自我造血能力的,或许没什么想象空间,但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老板朱海这次的协议转让计划,到底是真的临时缺钱,还是撤离计划的开始,我们边走边看。

2 阅读:1222

灰鸽观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