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山东丨在菏泽有个传说叫龙池,有种牡丹叫青龙卧墨池

中国山东网菏泽 2024-02-18 10:59:27

编者按: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农历龙年到来之际,海报新闻石榴花开工作室推出《龙腾山东》系列报道,联动全省16地市,挖掘齐鲁大地上那些与龙相关的灿烂文化,讲述山东儿女在龙文化保护和创新方面的努力。通过镜头和文字,让我们在图腾里找寻信仰的力量,于传承中体会文化的魅力。

大众网记者 王佳 菏泽报道

菏泽,是龙凤之源地,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古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故名“菏泽”。在这片土地上,与龙相关的灿烂文化贯穿古今、熠熠生辉。在菏泽有一种传说,叫龙池;在菏泽有一种牡丹,叫青龙卧墨池;在菏泽有一种非遗,叫龙灯制作技艺……今天,跟随大众网一起走进菏泽,感受“龙”文化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

在菏泽有一种传说,叫龙池

远古的时候,菏泽是一处河道交错的水乡,也是史籍中最早记载有龙的地方。据《左传》记载,颛顼裔孙董父在定陶鬷川(菏泽市定陶区一带)为帝舜养龙而被封为豢龙氏。在菏泽西南30里处有个地方叫“龙池”,据说就是董氏养龙的地方。唐代更名为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菏泽市牡丹区东南十五公里处。这里曾留下许多关于龙的美丽传说,至今这一带的百姓们每年还要举行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祭祀他们心中的龙。

在菏泽有一种牡丹,叫青龙卧墨池

关于“青龙卧墨池”,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昆仑山上负责镇守瑶池的小青龙慕名下凡前往曹州观赏牡丹,结果到了曹州,却发现这里土地干裂,牡丹枯黄。小青龙询问一名老花农后得知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雨,小青龙心生怜悯,便去求东海龙王降雨,不料遭到拒绝。原来,两年前龙王命人在龙宫移植了10株曹州牡丹,却始终不见开花,龙王就下令3年不降雨。后来,小青龙冒险盗取瑶池仙水,救活了曹州牡丹。人称“百年红”的长寿牡丹沐浴仙水后变成了红衣仙女,她知道王母娘娘不会放过小青龙,就飞到泰山墨池里把自己浸黑,变成了一株黑紫色的牡丹,让小青龙藏身花蕊中,躲过了王母娘娘的捉拿。因花蕊正中的雌蕊为青绿色,就像一条小青龙躺卧在墨池,于是,人们给这种名贵牡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青龙卧墨池”。

在菏泽有一种非遗,叫龙灯制作技艺

曹县龙灯制作技艺最早出现于清乾隆年间,龙灯制作这一传统手工技艺,是伴随着舞龙灯这一民俗活动出现的,后此技艺成为曹县倪集乡王吕集村重要传统手工技艺。每年春节、正月初七(火神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八(祭祀泰山奶奶)、正月二十五(祭祀玉皇大帝)、二月二(龙抬头)等当地重要节日,都会举行隆重的舞龙灯活动。曹县制作的龙灯属夜龙系列,适合在夜间舞动,舞龙时四里八乡的人们都来观看,场面十分热闹。传统的曹县龙灯制作工艺包括扎、糊、画三大步骤,取材因地制宜,材料简单易得,制作技艺独特,充满乡土情趣和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俗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

在菏泽有一种文化,叫鄄城舞龙

每逢春节、元宵节和农历“二月二”,鄄城县什集镇东街村的群众总能领略到一场传承了500年的视觉盛宴——舞龙。相传,明代正德年间山西有位商人来到什集镇开当铺,闲暇时把制作龙灯和舞龙的技术传授给东街村民石餐阳,并一代代相传下来,如今已有500年历史。东街村一代又一代人的舞龙人从前辈手中接过“舞龙棒”,将舞龙的外观和技艺不断创新,舞龙水平不断提升。

在菏泽有一种品牌,叫“降龙木”商标

曹州木瓜在菏泽市种植历史已超过650年,与牡丹、耿饼、山药并称为菏泽四大著名特产。木瓜还有很多优美的传说,明代小说《北宋志传》写道:“穆桂英用木瓜树制成的降龙木大破天门阵。”曹州木瓜研究所已经为木瓜树和木瓜果成功注册了“降龙木”和“降龙果”的商标。2013年7月16日,木瓜树被菏泽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为“市树”。近年来,菏泽市木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广销济南、青岛、北京、天津等地。曹州木瓜现有玉兰、豆青、狮子头等10余个品种,目前木瓜种植主要集中在牡丹区、定陶区、曹县等县区。

0 阅读:3

中国山东网菏泽

简介:在这里,感知菏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