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发短片讽刺iPadPro广告:创意是无法被压垮的

爱范儿 2024-05-16 19:40:27

昏暗室内,地上散落着各种物体的碎片。一个女生走过这片狼籍,缓缓拿起一把破损不堪的吉他,坐在一个平台上。

随后,她看着三星 Galaxy Tab S9 上的乐谱,缓缓弹奏并哼唱起了小曲。

三星这周在 X 平台上发布了一段 43 秒的广告,在同样的场景下回应了苹果那个令人不适的广告。

为了宣传 iPad Pro 的超强性能和超薄机身,苹果在上周的发布会上推出了名为「Crush」的广告。

这支广告围绕着一个巨大的液压机展开,钢琴、唱片机、游戏机、Emoji 小人等物品都被液压机压碎,最后「压缩」成了新的 iPad Pro。

苹果的这个广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不少艺术人士都发表了批评。英国演员休·格兰特称该视频为「对人类体验的破坏」。

苹果公司营销传播副总裁 Tor Myhren 发表了一份声明,道歉并撤回了这支广告。

Myhren 在声明中表示:

我们的目标是始终赞扬用户表达自己的多种方式,并通过 iPad 将他们的想法变为现实。我们在这段视频中没有达到目标,我们很抱歉。

面对苹果的不堪,老对手三星当然要送上一份「贺礼」。

这次三星 Galaxy Tab S9 的广告名为「Uncrush」,是由创意公司 BBH USA 制作的。三星在和「Crush」广告十分相似的场景中,写出了和「Crush」广告表达内容完全相反的标语:「Creativity cannot be crushed」(创意是无法被压垮的)。

三星为了对付苹果这个「老冤家」,曾推出了不少广告。其中为 Galaxy S 系列制作的,主题为「The Next Big Thing」的系列广告最为出名。

早在 iPhone 5 发布的时候,三星就推出过一支广告,对苹果粉丝彻夜排队购买 iPhone 的行为大加嘲讽。广告中一个拿着三星手机的年轻人也站在队伍里,并不断夸耀三星手机的优越性能。

直到视频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是在给自己的父母占位置,潜台词是「iPhone 已经不再酷了,真正吸引年轻人的是三星。」

这个 90 秒的广告还被 Visible Measures 评为 2012 年最佳科技广告,在线播放次数达到了 7100 万。

iPhone X 问世后,有很多人在调侃苹果的「刘海屏」。在众多刘海设计嘲讽者中,三星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位。三星用一条广告,三张脸,绘声绘色地调侃了 iPhone X,直怼刘海是个不好看的设计。

当然,除了手机以外,Galaxy Tab S9 的这条广告也不是三星第一次讽刺苹果的平板。

苹果曾推出了一支十分经典的电视广告,用铅笔对比出 iPad Air 的纤薄。而三星随后也推出了一条广告,把 Galaxy Tab Pro「藏」在了 iPad Air 后面,镜头一步一步揭开铅笔背后的秘密,传达出「你比铅笔薄,我比你更薄」。

不过,在一次次的模仿和冲击下,很多网友已经不再三星的广告买账了。

三星在这次 Galaxy Tab S9 广告的最后,宣传新平板「带有 Galaxy AI」,有人认为这和整个广告内容毫无关联,产生了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还有人认为三星的广告「很没有创意」。在「Uncrush」广告下,有很多网友的评论:「这是对苹果公司的一次廉价攻击,而且缺乏创造力。」「三星总是在进行复制和粘贴,没有创造力。」「三星的灵感源自苹果的创造力。」诸如此类。

对于过往对三星嘲讽 iPad Air 的广告,前魅族高级副总裁、怒喵科技创始人李楠也曾经评价道:「创意的高度已经有云泥之别。」

虽然这些广告常常引起争议,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三星「黑」对手的广告至少能博众人一笑。

就连苹果内部都曾对三星的十分佩服:有报道称,苹果全球营销部高级副总裁 Phil Schiller 曾因为被三星一系列年轻化的广告所吸引,甚至向 Tim Cook 提出更换苹果的广告公司的建议。

多一点这样的广告,也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在等待苹果新品的同时,大家不妨也期待一下三星下一个「黑」对手的广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原文链接· ·新浪微博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 2024-05-17 07:28

    挺可以的,三星也是真正的发展的挺不错的。

  • 2024-05-17 06:58

    我觉得苹果的广告还是很有意思的

  • 2024-05-17 02:47

    你们身边还有人用三星手机吗

  • 2024-05-17 20:38

    高端机占有率17%的品牌去嘲讽高端占有率71%的品牌

  • 2024-05-18 00:01

    翻车?没看出来啥意思

  • 2024-05-17 00:26

    引起争议,用户才会抬头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