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14架轰5,与罗马尼亚以物换物,使得我国军工进步20年?

虾兵械将 2024-04-21 00:54:09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们的航空工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航工业已经达到全球最顶尖的水平,研制出了歼-20隐身战机、直-20通用直升机、运-20战略运输机等一系列先进飞机。

歼-20隐身战机是中航工业的杰作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上,除了国内科研人员的呕心沥血,外部的技术援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苏联与中国航空工业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击退了美国与15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这让苏联意识到了中国的战略价值。

于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慷慨地向中国提供了涉及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其中军工项目有43个。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从苏联引进了米格-19P和米格-21F的生产线,并仿制出国产的歼-6与歼-7。

苏联米格-21F战斗机

不得不说,苏联的工业援助为中航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米格系列战机基础上仿制的歼-6与歼-7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为捍卫祖国领空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歼-6与歼-7的性能开始逐渐落后于世界一流水平,中国空军需要更先进的战斗机。

可到了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

当时苏联为了确立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地位,逐渐走向了修正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道路,中国也因此与苏联划清界限。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苏联拥有更先进的战斗机型号,中国也不可能引进这些机型。中国空军的装备升级之路,此时已经面临困境。

值得庆幸的是,即使中苏交恶,但得益于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互相尊重的外交原则,许多社会主义小国仍然和中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罗马尼亚就是其中之一。

60年代的罗马尼亚

作为最早加入华约组织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可以轻松获得苏联的先进武器,但它并不愿意对苏联言听计从,因此罗马尼亚希望建立更完整的国防体系。

与罗马尼亚的交易

对于罗马尼亚来说,要想拥有更完整的国防体系,与中国合作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虽然中国的军工实力与苏联存在较大差距,但毕竟中国拥有最齐全的工业部门,绝大部分的武器装备都能独立制造,其中就包括罗马尼亚心心念念的轰炸机。

正在投弹的轰-5轻型轰炸机

于是从1971年到1979年,中国陆续援助了3批共计14架轰-5给罗马尼亚。

而罗马尼亚自然也要对中国予以回报。

1978年,中国代表团在出访罗马尼亚期间,参观了罗马尼亚空军装备的米格-21MF,并且带回了这款战机的设计图纸与座舱盖、机炮、弹射座椅等相关零部件。

对于当时的中国空军来说,米格-21MF的引进价值非常重要,甚至不亚于苏联援助的米格-19P与米格-21F。

意义重大的米格-21MF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当时中国空军服役的歼-7I和歼-7II都是在米格-21F型战机的基础上进行仿制与改进,但米格-21F是米格-21系列的第一种批量生产型,它缺乏先进的火控雷达与电子设备,只具备在白天作战的能力。

相比之下,米格-21MF搭载了更多的先进航电设备,包括雷达测距器、大气数据计算器、通讯电台等。

在一系列先进航电设备的加持下,米格-21MF才算是具备真正的全天候作战能力,这是它与米格-21F等老型号的根本差距。

米格-21MF的驾驶舱内景

在引进米格-21MF的图纸与数据后,中航工业立即对我军装备的歼-7系列战机进行升级改进,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歼-7III型战斗机,它成为了中国空军迈向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起点。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从这段历史来看,罗马尼亚援助给中国的米格-21MF图纸与数据,相当于把中国空军直接领进了信息化空军的大门,为当时迷茫的中国航空工业指出了一条明路。

因此有人说,如果没有罗马尼亚,中国空军很可能还要长期装备老式的歼-7I型与歼-7II型战机,迟迟无法意识到航电设备对空军战斗力的影响有多大。

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但如果说中国和罗马尼亚以物换物后,助力中国军工进步了20年,这倒也不是妄言。

在引进米格-21MF之后,中国空军下一次引进现代化战机的全套生产技术,是在90年代后期引进的苏-27SK战机,满打满算的确差不多隔了20年。

90年代的苏-27SK战斗机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米格-21MF,中国空军可能会迟20年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不过要强调的是,外部的技术援助只是中航工业崛起的因素之一,真正的技术进步都是需要我们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付出无数的心血与努力才能实现。

从90年代起,中航工业在吸收俄制先进战机技术的基础上,还大量采纳西方先进战机的优秀设计与思路,最终打造出了以歼-10系列与歼-20系列为代表的强大战机阵容。

歼-20是中航工业的集大成之作

如今,我们的歼-20已经被誉为国际最顶尖的五代机之一,而曾经被我们视为“师傅”角色的俄罗斯,其研制的苏-57无论是产能还是质量都被歼-20压过了一头。

至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航工业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奇迹。

参考资料

【1】中国战机制造商名机巡礼:歼-7 利剑出鞘,出口冠军 中国军网

【2】代名机的诞生——记米格-21 的发展过程 空军之翼

18 阅读:5397
评论列表
  • 2024-04-21 19:08

    引进苏27才是跨越式发展,米格21mf只能算是补票。

  • 2024-04-22 07:13

    引进米格21是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在国际上需要我们的帮助,它们只给了我们全套的图纸。根本没有生产线。一切都靠我们逆仿制。由沈飞转给成飞,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们才彻底摸透歼七的全部技术。也可以说培训了一只过硬的设计团队。为歼十、歼二十打下牢固的基础。

  • 2024-04-21 20:41

    P-13Φ-300(WP-13)之126#涡喷发动机来自罗马尼亚,为我航空发动机发展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2024-04-21 22:11

    歼7三,是被否定的路线。 在此之前确实认为它更好,实际并不理想。 这是因为,苏联在东欧战场需要米格21重型化,所以把轻型战斗机的米格21干的全能化,航程,全天候,火力全面提升,但飞机的机动灵活能力大幅度下降。 而我国需要歼七打防空战,以保护为主,苏联则是进攻为主,这就导致需求不同。 后面的发展路线就不同了。

    平凡人生 回复:
    您再说它也是前线战斗机,包括我们改造双三角机翼和航电,航程依然很短,没有改善。
  • 2024-04-22 16:14

    [无奈摊手]小编水平一般。但是小编说的一点是绝对无法回避的。那就是:MIG21MF是我国全天候战机研究的开端也是各种航电设备仿制的开端。

  • 2024-04-21 16:12

    小编水平一般。

  • 2024-04-22 20:10

    中国这个徒弟胜过师傅了。[点赞][点赞][点赞][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虾兵械将

简介:武器装备,军事小百科,尽在虾兵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