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万箭齐发,那射出去的箭怎么处理,是直接选择丢掉吗?

意智说历史 2024-05-07 19:44:5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玥甥

编辑|t

引言

早在100万年前,聪明的原始人就开始研制武器,对付周遭的各种野兽,也用武器来进行捕猎,填饱肚子。

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战争爆发,各种武器相继问世,而弓箭由此而生。弓箭手成了我国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而弓箭也成了古代战场上一项重要的军事资源。

(图一:古代弓箭)

一、我国古代弓箭的发展史

在史学家的研究中,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那就是弓箭的产生早于人类。而这种想法产生和后羿射日之类的神话传说离不开关系。有专家认为,在那一段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定然有弓箭的产生。

而关于弓箭的具体诞生时间,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根据史料的记载,早在2.8万年前,石器时期的人们出于狩猎和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就已经开始使用弓箭。

我国早在1963年就从山西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挖出了一枚用燧石打造的箭头,这足以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射箭的国家之一。

(图二:旧石器时期的弓箭)

早在殷商时期,射箭就已经成了贵族们必备的技能之一,发展到西周,射箭已经成了君子六艺的重要一环。而在这个时期,弓箭就已经被应用在了战场之上,可以说在先秦时期的战场已经出现了扳指以及战车弓箭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国处在一个大分裂状态,华夏大地上战争不断,而弓箭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甚至因为弓箭的威力巨大,成了众兵器之首,也成了一国军事实力的象征。

秦汉时期,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收缴了天下的箭镞,融成了十二铜人,抑制了弓箭在战场上的应用。而到了两汉时期,汉人与匈奴在草原上展开对战,又使得弓箭重新在古代战场上大放异彩。

(图三:古代战场)

而古人对于弓箭手的培养也十分重视,就拿宋朝来说,从弓箭手的选拔开始,一直到校阅、赏罚,都有专门的制度加以束缚。

而弓箭也一直在稳步发展,从原始人使用石头、骨、贝壳制作箭头开始,箭头的形状不断变化,殷商时期出土的箭头主要为有脊双翼式。而春秋战国时期三棱式箭头盛行,箭头的材质也由青铜转变为铜,最终转变为铁。

为了让弓箭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用处,后汉时期耿恭发明了毒箭。

而明清时期发明出的“鸣镝”更是可以在飞行中发出声响来,可以说是鸣镝一响,万箭齐发。

(图四:鸣镝)

二、古代战场上的弓箭可以说是来之不易

在我国古代,铜和铁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军事资源,在战场上,无论是武器还是盔甲等的制作,都需要用到铁和铜,也因此铁矿和铜矿也只能由官方开采。

弓箭的制作算不上简单,主要涉及到六种材料,分别为干、角、筋、胶、丝、漆。

干指的是木材和竹材,这是制作弓臂的主要材料,木材比竹材要结实,南方主要用竹材,而北方主要用木材。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北方军队总能占得先机。

而角、筋、胶的获取就更为复杂了,角指的是动物的角,筋指的是动物的肌腱,一般分别贴在弓臂内侧和外侧,通常使用的牛的角和肌腱。而弓箭的承力之处使用的是动物胶,通常为牛、马、鹿、鱼、犀、鼠这六种动物。

而丝指的就是弓上面的丝线,给弓箭上的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弓箭。

(图五:古代弓箭)

由此可见,制作一只弓所需要的材料并不容易得到,一把好的弓箭往往需要花费几年时间。

而箭头的制作虽然比较简单,但箭头制作所需要的铁和铜却很难得,除了制作箭头外,还需要拿去做其他的东西。

尤其是铜,还是铜钱的重要制作材料,因此古人在掌握了炼铁技术后,基本上武器的制作全都改成了铁制。

古代采矿和炼铁的技术都算不上发达,一个箭头可以说是来之不易。

(图六:古代采矿)

此外,弓箭作为一项军事资源,需要匠人的精心制作。而战场上的弓箭则需要官匠的制作,无论在哪个朝代,官匠都受到了官府的严格看管,数量上也算不上多。

可以说,任何一把弓、一支箭那都是烧了钱和时间的,因此在战场上,箭矢的数量都是有定数的。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但主人公却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魏略》中说,孙权开了一艘大船去找曹操,曹操下令万箭齐发,但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孙权下令掉头,使得船身两边的箭矢数量平均后,开船安然回去。

(图七:草船借箭)

孙权足智多谋,因此才能得到曹操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见,箭矢在古代战场上的重要性。

三、战争结束后需要清道夫对战场进行打扫

在古代,战争结束之后,通常都会有士兵去“打扫”战场。

所谓打扫战场,自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清扫,古代战场上的“打扫”包括了人和物两个方面。

负责打扫战场的士兵,一方面是要找到自己的同伴。如果遇到受伤的伙伴,就需要把人带回军营里好好治疗,还需要把已经阵亡的同伴的尸体找来回安葬;另一方面是要看好战场上敌方士兵是否还活着,如果活着,那就直接补刀。

(图八:古代战场战后情形)

而关于物的方面,则是需要回收重要的军备物资,这里主要指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武器,以及甲胄。

我国的盔甲发展经历了藤甲、青铜甲、皮甲、铁甲等诸多阶段,但铁甲还是比较难的存在。因此大部分士兵使用的是皮甲,虽然便宜且制作容易,但材料也算不上特别多,因此在战场上,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用上皮甲。

可以说,无论是甲胄还是弓箭等武器,在战场上,那都是军队的重要财物,也是下一场战争中对抗敌军的军备力量,因此士兵在打扫战场时,也必须回收这些军备物资。

而对于箭矢的回收,也是十分必要的,箭矢的做工不易,铁制的箭头放在古代战场上,那就是不可再生资源,能回收自然是要尽可能的回收,不可能随意挥霍。

所以,无论如何万箭齐发,到了该打扫战场的时候,那些箭矢都要回收,要是回收不及时,在下一场战争中,就要成为敌方对付己方的武器了。

只是到了后期,出现了弓弩,比起弓箭,弓弩的威力更大,射程更远,比起大多数时间里用来守城的弓箭,弓弩的在战场上被更广泛的应用,再加上近代火器的使用,渐渐的,弓箭就退出了战场。

弓箭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到了21世纪的现代,射箭已经成了一项竞技体育,受到广泛关注。

(图十:射箭比赛)

参考资料:

百科.弓箭.[OL].

百度百科.草船借箭.[OL].

陈武强,卢晶.宋代弓箭手法制刍议[J].青海民族研究, 2023, 34(1):194-203.

陈浙青,关立平,CHENZhe-qing,等.略论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甲[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2):4.

0 阅读:10

意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