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舞,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你会对潮汕人民有新的认识!

更省看世界 2024-02-07 18:05:15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源于明代的民间艺术,被誉为“中华战舞”。它以《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为原型,用双棒、锣鼓、吆喝等表现出英雄们的勇敢和智慧。近年来,潮汕英歌舞在海内外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热情,成为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本文从英歌舞的起源、发展、特点、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英歌舞如何在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保护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英歌舞的起源和发展

英歌舞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它是由古代祭祀仪式傩舞进化而来,有的认为它是由北方秧歌、山东大鼓子、凤阳花鼓等戏曲演化而来,有的认为它是为反抗官府豪强而创编用于传武习艺而来。不管发源于哪里,英歌舞都与《水浒传》故事紧密相关,表演者按照不同的角色,穿着不同的服饰,戴着不同的面具,变换出攻城战阵的各种队形,如“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等。

英歌舞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潮汕地区最重要的民间文化活动之一,尤其是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英歌舞队伍会在各村镇游行表演,祈求吉祥平安,驱除邪恶,增添喜庆气氛。英歌舞也成为了潮汕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念。

英歌舞在近代历史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潮汕英歌舞队曾多次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利用英歌舞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鼓舞民众的抗战信心,传递抗战信息,甚至参与战斗,为抗日胜利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英歌舞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受到了重视和保护,也不断进行了创新和发展。2006年,英歌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随着网络平台的推广和社会认可的提高,英歌舞在海内外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热情,成为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

英歌舞的特点和价值

英歌舞是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体现了潮汕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质。英歌舞的主要特点和价值如下:

(1)英歌舞的表演形式多样,富有创意。英歌舞的表演者多为双数,或36人、或72人,最多曾至107人,表演时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英歌舞的表演内容主要取材于《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表演者按照不同的角色,穿着不同的服饰,戴着不同的面具,变换出攻城战阵的各种队形,如“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等,展现了英雄们的勇敢和智慧。英歌舞的表演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如增加了女子英歌队、儿童英歌队、现代英歌队等,丰富了英歌舞的内涵和外延。

(2)英歌舞的表演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英歌舞的表演者以刚劲、奔放的舞姿,构成了威武、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英歌舞的表演音乐也十分热闹欢快,锣鼓声、槌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激昂澎湃,令人热血沸腾。英歌舞的表演场合也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节日庆典中展现,也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亮相,如在国内外的电视节目、大型晚会、运动会、旅游节等,都能看到英歌舞的身影,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和掌声,展现了潮汕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3)英歌舞的表演精神博大,富有教益。英歌舞的表演者以《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为榜样,体现了忠义、正气、勇敢、智慧的品质,反映了潮汕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正义感。英歌舞的表演者也以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勇往直前的态度,体现了潮汕人民的团结精神和进取心。英歌舞的表演者还以乐观开朗、热情奔放、不畏艰难的风格,体现了潮汕人民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英歌舞的表演精神不仅是潮汕人民的文化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4)英歌舞的传承和创新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和选择。英歌舞的传承和创新不是一种被动的适应和迎合,而是一种主动的创造和表达。英歌舞的传承和创新是潮汕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也是潮汕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担当。英歌舞的传承和创新是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也是一种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英歌舞是一种源远流长、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被誉为“中华战舞”。英歌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体现了潮汕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质。英歌舞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英歌舞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求平衡,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春节即将到来,潮汕英歌舞也即将舞动。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场中华战舞的精彩表演,感受潮汕文化的魅力,祝福潮汕人民,祝福中华民族,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0 阅读:72

更省看世界

简介:带你浏览世界各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