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没有墨脱!2/3被印度霸占,62个春秋,30名年轻烈士

南斋孤风中 2024-04-02 20:52:28

世界只有一个墨脱,而墨脱却是一个世界。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绵延曲折中,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净土静静躺卧着——这就是墨脱。

一个与世隔绝、四季如春的世界。

从高空俯瞰,墨脱仿佛一块镶嵌在群峰间的祖母绿宝石。

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虽然,印度曾野蛮侵占了墨脱三分之二的领土,但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净土上,一支解放军边防纵队,已驻扎了62个春秋。

他们就像苍龙卧在群峰之巅,日日夜夜紧盯着印军的一举一动。

墨脱此地

墨脱,藏语意为“花朵”,总面积3.145万㎞²,平均海拔1200m左右。

截止2020年,总人口14889人。

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藏着最纯净、最原始的风景。

墨脱县地广人稀,根本就没人去破坏过。

你要是去了,绝对会被眼前的景色彻底震撼。

亚热带的丛林随处可见,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

转头又是寒带的雪山冰川,白雪皑皑端的让人移不开眼。

高高的山峰上白茫茫的积雪,反射着耀眼的阳光,那景色就跟仙境一样。

山涧溪流哗啦啦地流淌,汇聚成大大小小的瀑布。

要说墨脱是天然氧吧,一点都不为过。

这样一方宝地,还储藏着丰富的资源。

那里的森林资源可以说数一数二,还都是参天古树;

至于矿产,金银铅锌什么的样样不缺。

更不用说那里独有的布丹松林,还有成群的珍稀动物,比如云豹、孟加拉虎等,随时可能就撞见。

你要问我,是不是就跟世外桃源一样?

我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狼子野心

就这么一方水土仙境,也惹出了不少是非曲折。

清朝《西藏通志》中明确记载:

“墨脱属西藏,为千户所驻防之所”。

这块地方,很早就由我们管辖,是我国的重要领土。

不过众所周知,那个时候我国正内忧外患,局势乱作一团。

趁这个空子,印度就盯上了墨脱。

当年英国殖民者就一直对这里觊觎不已,想找个由头把它占为己有。

果不其然,清朝灭亡、民国才成立的动荡年代,这帮家伙狼子野心,把占领区干脆划入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这不是赤裸裸的侵略吗?

到了1982年,我国人口普查的时才发现。

在墨脱我们实际控制的那三分之一区域,本土的珞巴族同胞才区区2000多人。

其余的同胞们,都生活在印度占领区。

1959年,印度再次盯上墨脱,企图一点一点我们的地盘,在战略上把持有利形势。

1962年,一声不吭就行动了,直朝墨脱猛扑过去!

6月5号半夜,西藏军区突然就给我18军158团下了个加急电报。

印军已经偷偷摸摸渗透到我们国土20公里之内,并且打算在10号之前,一鼓作气占领墨脱全境。

命令我们立马组建一支先遣队,火速开拔!

他们哪里来的狂妄胆子,居然想在我们国土上横行?

158团行动迅速,立即组建一支精锐的先遣队,跨过崎岖重重的喜马拉雅山脉赶赴前线,切断印军的进攻目标。

可去墨脱不是说一说。

那个时候能去的路,基本没有。

除了山路就是羊肠小道,人和家畜踩出来的,更别提机动道路了。

不过听到命令,解放军可一点儿也没含糊。

本来按常规情况,从驻地到墨脱得走个5天。

可我们这支先遣队浑身是劲,只用了3天。

翻越 4000 米雪山,跨过 40 多条急流飞瀑,爬过 20 多处悬崖峭壁。

冲到了前线,占据墨脱。

不过,在行军路上,我们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那天先遣队整装出发。

队伍里一片安静,只有靴底在石子路上,发出沉闷的踩踏声。

伍忠伦副指导员站在队伍前列,身着厚重的羽绒服,双手紧紧拽着衣襟,试图抵御刺骨寒风。

他的额头已经渗出一层层细密的冷汗,嘴唇有些发白。

昨夜的高反发作再次让他痛苦万分,可他仍咬紧牙关,勉力支撑着虚弱的身体。

可没过多久,步伐就明显放缓,开始踉跄起来。

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实在支撑不住了,便倒在了雪地里。

等到先遣队抵达墨脱,再返回时,只看到他瘫倒在雪地上,双手深深嵌入冰层,身后是一条长达数百米的痕迹。

可见,当时他是拼尽了最后一口气在向前挪动。

就这样,27岁的伍忠伦同志,成为了第一位为捍卫墨脱而牺牲的英雄烈士。

(此点存疑,也有人说,伍忠伦同志是在修骡马道时TNT爆炸,意外牺牲。)

62年的坚守路

捍卫墨脱的胜利后,158团的官兵们并没有撤离,而是就地扎根。

开启了一段,长达62年的坚守之路。

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原始领域,驻军生活,注定充满了种种艰辛与挑战。

他们驻扎在多雄拉山麓,这里地质复杂,岩石嶙峋,时常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出入墨脱,必须翻越这座巍峨绵延的山岭。

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活活掩埋。

每天,队伍就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时而要徒步跋涉几十里山路,时而不得不和狰狞的野兽们周旋较量。

夏天一次巡逻下来,每个人至少要被50条蚂蟥。

这里的一道道羊肠小道,成了他们的命脉线。

一代代守卫者的生死离别

喜马拉雅之巅,多雄拉山矗立如天然屏障,见证了一代代守卫者的生死离别。

那是一个阴霾笼罩的清晨。

廖文强副排长带着5名战友翻越山岭,执行一项科考任务。

他们身着厚重的羽绒服,背负着沉重装备,在狂风飘雪中艰难前行。

浓雾骤然笼罩,视线被遮蔽。

迷失了方向,最终坠入一汪冰湖之中。

待队友们发现他们时,已是日落西山。

在渐浓的暮色中,5具遗体已被冰冷的湖水完全凝固,宛如5尊蜷缩的雕像,凝望着天空最后一抹晖光。

多年之后,队友仍无法忘记那令人痛彻心扉的一幕。

18岁的姚林,是墨脱大队中最年轻的战士。

那年冬季,他自告奋勇当先锋,为大队开路。

可是,老天有时就是不开眼。

渡过一座雪桥时,他不慎跌落湍急的河水之中。

战友们拼死拉扯绳索,最终却只捞起了一只空空荡荡的背包。

2004年一个寒冬时节,狂风肆虐,大雪纷飞。

一支边防连队,正巡逻在多雄拉山的羊肠小路上,气氛凝重。

这里是墨脱最危险的一段路线,时常有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风险。

突然,山体在阵阵雷鸣般的轰隆声中,开始剧烈崩塌!

硕大的石块和泥浆,朝着连队疯狂滚滚而来。

一切来得太突然,眼看就要吞没一位队友。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影挺身而出,那是班长。

转瞬间,他就被汹涌的泥浆所淹没,彻底失去了踪影。

令人痛心的是,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七天前刚刚在五星红旗下宣誓入党。

“如果当时他能及时后退或是跑开,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

被他生死相救的战友,后来无比痛心地回忆。

“那一瞬间,他义无反顾地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我。”

62年眨眼间逝去,30名年轻英雄永远长眠于此。

墨脱,这里没有美酒佳肴,有的是解放军战士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当微风拂过墨脱群山,那些低低私语,仿佛就在耳畔。

当晨光第一次洒在崎岖山路,他们的背影,也仿佛就在身边走过。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他们用生命铸就的无垠热血。

3 阅读:1059
评论列表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