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搞不好真就成了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

摸猫猫校尉 2024-03-03 09:51:35

2024年2月底,苹果公司突然宣布放弃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业界一片哗然,这个2014年就开始的计划,历经10年,原本是要雄心勃勃打造一辆“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未来智能车,结果却一直做到现在两手空空,付出几十亿美元的努力就这样打了水漂。马斯克第一时间在推特上“弹冠相庆”,而国内一众吃瓜群众则不约同眼睛齐刷刷的瞄向小米董事长雷军,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得到雷布斯的震惊。

往前倒推三年,2021年3月30日,雷军正式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雷军在发布会上谈及这一决定时还曾一度哽咽,表示,“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根据此后公布的数据,小米汽车计划在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50亿元)到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中,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并且“全资来干,所有钱自己出”。而这个“豪赌”的底气来自于2020年底小米集团现金余额为1080亿元人民币。

然后的三年,雷军四处考察汽车厂家,接洽各个行业大佬,而小米汽车则开始招兵买马,四处挖角,建厂开模。而正是这三年里,国内整个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迎来了大爆发,各款车型竞相亮相车展,各个厂家你追我赶,你方唱罢我登场,新车型不断推出,煞是热闹异常。

2023年,华为携问界高阶智驾版电动汽车亮相上海新品发布会,自此,华为各系列车型的新闻一直在这一年充斥着各大媒体版面首页,问界、智界、享界、傲界等型号纷至沓来,热度持续不减,背后则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持续发力,与众多国内汽车厂商的深度捆绑,此情此景给小米汽车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2023年12月28日,虽然成品车尚未下线,但是已经感觉行业风声不对的小米汽车,迫不及待的发布了一场没有实车的汽车“技术”发布会,官宣小米汽车SU7登场,展示的PPT很炫酷,一如过往小米手机发布会的设计风格,力争“先声夺人”。

发布会上,小米汽车各种技术指标让人眼花缭乱,直指友商,但是面对场下众多米粉们的9万9的报价呼声,雷军笑称:“9万9是不可能的,14万9也不可能。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的”。“这个车配置非常强,成本非常高。大家喊的9万9、14万9甚至19万9,我觉得都是在开玩笑。”

而此前他就曾在多个场合暗示,这次小米汽车“会有点贵,但贵得有道理。”据此,大家都猜测,小米汽车起步价可能想对标华为问界等高配车型,主打一个高端。

而随后一则保险公司的传闻,基本印证了此前大家的传言,为最终的上市零售价提供了有力参考。

2024年1月30日,某保险公司为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上险价为36.14万元,市场据此猜测,小米汽车最终售价可能在25万至37万元之间。而此前雷军曾多次表示小米汽车可与传统燃油车中两三百万豪车的性能匹敌,在50万元以内都罕有对手,则更加印证了此价格的可信度。

显然,小米很想借助汽车产品在品牌高端路线上更进一步,并借助汽车的“高端化”特征,巩固小米的高端产品形象,摆脱过往小米手机带来的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品牌定位。但是,由于初始建设成本难以摊薄,只要产能与销量上不来,小米汽车的造价成本前期很难下降,高端定价或成小米汽车的被动选择,其实这个问题在“蔚小理”几家刚上市时都同样存在,甚至现在都深陷其中。

而发布会上雷军强调的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如果放在几年前整个电动智能车尚未爆发之时,或许还能让人内心澎湃不已,但是这几年消费者们见惯了各大厂商的同质化宣传,早已波澜不惊,更有业界认为,小米汽车的技术堆料,并无太多创新,都是在借鉴和模仿其它车企现有技术,甚至有些技术存在过度宣传。

虽然明显没有起个大早,但是仍然不甘心只赶一个晚集,小米汽车志踌意满准备了三年之后,还是准备在2024年上半年争取量产并投向市场,力争打它一个开门红,开启属于小米的第二个高光时代。

然而,春节刚过,还没等打工人们缓过假日综合症的神儿来,国内电动智能汽车市场风云乍起,比亚迪率先打出降价头炮,两款车型暴降7万,7.98万元的历史最低价位直接让众多厂商愕然,此后众多车企不甘示弱,纷纷选择跟进。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启源、哪吒汽车、北京现代、别克汽车等6家车企也纷纷宣布了自家车型的降价信息,而从具体的车型分布上来看,这轮降价的车型大多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A级车市场,对于年轻消费者有着更强的吸引力。

虽然现阶段只是针对的经济适用型A级车的降价促销,但是据闻比亚迪后续有意对包括“汉”在内的其它B级车型也做相应价格调整。而原本想主打“年轻人的第一台车”的小米,尚未宣布定价,压力就已陡然上升了一个级别。

降价的风潮还没过去,新能源汽车品牌高合在停工停产6个月后,又被曝出到了发不出去工资的倒闭边缘,濒临破产,而它去年才刚刚上市新车,售价高达68万元。而哪吒汽车此后也传出年终奖发不出的负面新闻,一时间新车企跑步进场,老车企却踉跄倒下,2024年终将成为国内新能源车整合与分化之年。

这样一来,让已经发布新品但还没有公布价格的小米SU7变得更加尴尬,本想着冲击高端,但却无端被卷入了价格战的降维打击中,有人调侃:小米还没上桌,比亚迪就已经先把桌子掀了;小米还未动筷,高合苹果就已经先撤了。

小米SU7到底该如何定价,已然成为了决定小米汽车能否取得开门红的关键因素。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是乐见各家车企争相打价格战,因为这意味着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实惠的产品,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可选择的空间也更大,做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谁不想买个既便宜又实惠还有面子的一款新能源车呢?

而从成本角度分析,车企此轮降价也并非都是在赔本赚吆喝,比如比亚迪秦能够屡屡击穿价格底线,一大重要原因在于其可观的销量,仅在2023年一年,比亚迪秦就热销超过了48万辆,如此庞大的销量意味着造车的边际成本会不断递减,同时规模化的采购也能够最大程度拉低零配件的成本,加上去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也持续下探,因此车辆降价几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继连续11年拿下国内销冠之后,更是又一举拿下海外销售首冠的排名,就在前几天,比亚迪首艘汽车滚装船“开拓者1号”,正式登陆德国不莱梅港,几千辆从深圳来的比亚迪新能源车依次驶出,铺满德国的港口,规模化生产优势可见一斑。

但是作为造车新军的小米来说,这样的热闹是只是属于友商的,雷军和他的小米SU7现在还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炫目的PPT,即便雷军振臂高呼“尊重科技”,但低价对于消费者的诱惑,终究还是要大于情怀的。小米汽车的目标用户是年轻人,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是否与小米汽车的定价和产品特性相匹配,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更何况“因发烧而生”聚集起来的米粉,本就是一群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年轻人,够用就好与超前配置,掂量一下自家腰包,这点差异算计,年轻人还是拎得清的。

现在苹果正式取消造车计划,那么小米就是目前可见的最后一家成功从手机转型造车的品牌了。小米目前坐拥着顶级的流量和巨大的机遇,并且就已经发布的产品信息来看,车是没啥毛病。但是在2024年一季度末这个时间节点,出牌的机会只有一次,说小米汽车的起售价,决定生死,并不为过。

对于消费者尤其是米粉群体来说,30多万的小米汽车显然走的不是性价比路线,尤其在新能源车正普遍降价的大环境下,小米SU7主力车型定价超30万元以上并不讨喜,也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小米首款汽车产品的销量表现。定价过高,销量在友商阻击下难言可观,产能只要上不去,成本就下不来,就会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恶性循环;定价过低,靠着米粉们的追捧,销量会有保证,但是前期注入的投资短时间内无法回本,注定要与比亚迪、特斯拉、长安等拼产能,而且还是一个长期大工程。所以高也难,低也难,个中微妙只有自知。

总之,小米汽车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也是小米集团的一次重要战略转型。虽然小米汽车有着一定的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资金支持,但也面临着定价、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的困境和压力。小米汽车能否在汽车领域取得成功,雷军最后一次创业是再创辉煌还是功败垂成,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是显然有些不太妙。

值得玩味的是,早在2021年6月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也就是小米官宣进军智能电动汽车的3个月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这样给过小米一个忠告:“比如说像雷总准备投1000个亿。关键是浪费你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时间要值多少钱?拿钱是买不到的,如果企业的战略方向错了,可能丢失50个亿不算多,但是你丢失了三年的时间,这个就很重要。”

三年过去了,比亚迪已不是当年的比亚迪,小米也不是当年的小米,但是跨界进入一个新的赛道且正面临临门一脚的雷军,不知道对当年王传福的这段话,又有何感想?

0 阅读:318
评论列表
  • 2024-03-04 11:18

    为梦想而窒息,为发烧而生。[得瑟][笑着哭]

  • 2024-03-04 12:13

    到处挖墙脚,本来预算华为被美海盗制裁的起不来了,小雷就入场造车,没想到失算了!雷子这次怕是要完蛋[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3-04 13:22

    小雷子不差钱,就算破产清算也只是小米公司

  • 2024-03-04 15:12

    为什么不搞小米飞机?是沒钱吗?

    摸猫猫校尉 回复:
    这,,,雷布斯怕是不敢想吧?

摸猫猫校尉

简介:专注职场智慧,分享管理心经,解读企业管理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