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张学良逝世,银行巨额存款被公开,他这么多钱是哪来的?

愚鉴 2024-05-18 19:01:40

2001年,张学良病逝于美国檀香山。张学良去世后,他的存款数额也被公布,竟然达到了6亿美元。注意,这还仅仅是他的银行存款,只是他的部分财产。那么张学良这么多钱是哪来的呢?他究竟有多富裕呢?

1901年,张学良出生于辽宁鞍山,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也不为过。因为他的父亲“东北王”张作霖长期主政东北,是最有实力的军阀之一。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做生意是有很大风险的。哪怕是那些富可敌国的豪商,往往也要找一家军阀作为自己的靠山,否则生意根本做不下去。而张作霖作为鼎盛时期拥有四十万大军,一度入关控制北平、天津等大城市的奉系军阀领袖,其财力可想而知。

张作霖既然能养得起这么多军队,自己自然也不缺钱。毕竟他实力雄厚,想找他当靠山的商人不计其数,可以说躺着就能收钱。更何况张作霖还在东北各地置办了不少产业,也没人敢找他们家产业的麻烦,此时的张家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根据《民视日报》1926年的估计,全国71个大军阀、大官僚的个人资产约为6.3亿大洋,其中张作霖就占了5000万大洋,位居军阀之首,这还仅仅是他的公开资产。张家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都有不少存款,此外还有大量不动产以及各界人士为讨好张作霖献上的珍宝古玩。事实上,就连张作霖自己,恐怕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钱。

张作霖自家的大帅府,占地3.6万平方米,在建设时就以沈阳故宫为参照,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最好的。府内也遍布现代化设施,比如自来水系统、抽水马桶和冰箱等在半个世纪后才在国内普及的东西,在大帅府内十分常见,就是张家人的标配。

而大帅府,也不过是张家房产的冰山一角。张家的宅院遍布东北各地,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控制北平、天津,张作霖又趁机在这些地方购置了不少房产。比如顺承郡王府就是张作霖花7.5万大洋买下来的,而且毫不犹豫,就像买个玩具一样,由此也可以看出张作霖名下究竟有多少房产了。

我们对比一下当时人们的收入水平就能看出张作霖有钱到了什么地步:当时一个政府职员的月收入也就是十几二十块大洋,巡警只有8块大洋,北大图书管理员也是8块大洋。这还属于收入较高的群体,至于一般小贩、工人和农民,收入还要低得多。而张作霖的月薪是多少呢?3400大洋。

而且月薪也只是张作霖收入的一小部分,张作霖与一名美国客人谈话时曾表示自己的月薪分文没动,全都存起来了,这些年已经存了500多万大洋。问题是月收入3400大洋的话一年也就4万多大洋,他是怎么存到500万大洋的呢?因此张作霖的实际收入要高得多。

而张作霖如此丰厚的收入,自然也影响到了张学良的生活水平。张学良童年时可以说从没吃过苦,锦衣玉食自不必说,每月还有四五千大洋的零花钱。就这张作霖还嫌不够,又把张家的许多产业如银行、煤矿和工厂等都交给张学良。此时的张学良自然没有能力管理,但张作霖早就把各产业的经理安排好了,张学良只需要躺着收钱就行。

此时的张学良说是“中国第一公子”也不为过,不过几年后,他还将拥有更多的财产。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去世,留下了6亿美元的银行存款。许多人震惊于他的财富之多,却不知道这位“少帅”曾经更加有钱,现在这种状态其实已经是落魄了。那么张学良巅峰时期究竟多有钱呢?他后来又是如何落魄的呢?

张学良的财富,主要都来自于他父亲张作霖。张作霖作为奉系军阀领袖,其名下的田产、煤矿、银行和工厂等遍布东北各地,还不断有人为了讨好张家而送上各种金银珠宝、字画古玩。

而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将这些资产的绝大部分都留给了长子张学良,其他人只分得了很小一部分。张学良回忆称:

“我父亲真的特别喜欢我,除了公共财产,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都在我手里,我弟弟他们都没有。”

可以说,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是既继承了他的政治遗产即奉系领袖之位,也继承了他的经济遗产。而他在关键时刻的两个决定,让张家拥有了更多的产业。

第一个决定是东北易帜:蒋介石虽然完成了“二次北伐”,但他还有很多敌人,很难再出关进攻张学良了。此时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虽然继续保有自主权,但至少在名义上服从了南京国民政府,给蒋介石解决了不少麻烦。蒋介石也投桃报李,给予张学良高官厚禄,张家的势力也从东北扩张到全国。

第二个决定是中原大战里的“拥蒋”: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军阀联合发起反蒋战争,张学良一开始宣布“中立”,但很快就入局帮助蒋介石。

当然张学良也不是白干,蒋介石不但将部分控制区让给了张学良,还奉上了500万大洋和1000万公债。张学良本人成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军诸多将领也得以进入中央政府。除此之外张学良还获得了北平、天津和青岛三个富庶的都市以及一大批产业。

可以说此时张家的权势与财富已经到达巅峰,但这个巅峰十分短暂,只维持了一年时间。

1931年9月18日,正好是张学良挥师入关一周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而张学良此时正忙于经营自己在华北的控制区,东北军的大批精锐被调入关内稳定秩序,东北实际上处于空虚状态。

面对日军的挑衅,张学良选择了忍让与妥协,具体原因众说纷纭。据张学良本人所说,他当时是误判了日军的意图,认为日军还不敢直接占领整个东北,因此才尽可能避免事态升级。但不管张学良是怎么想的,他的这一策略确实是导致东北失陷的重要原因。

而张家本身也因为张学良的这一严重误判逐渐走向下坡路,在失去了自己的东北老家之后,张家对华北的控制也开始不稳,最后权力也被蒋介石收了回去。虽然张家依然在全国各地有不少产业,但实权正在逐步萎缩。

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正在北平,虽然他把不少财物都带到了关内,但大件物品和古董珍宝大部分还是在少帅府内。后来日军侵略头子本庄繁又想缓和与张学良的关系,给他送回了一车财宝。此时张学良表现出了民族气节,他拒绝接收,并表示日本人要还就应该把整个东三省还回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为了一致对外,联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把蒋介石抓了起来。最终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统一战线逐步形成,但张家却进一步衰落了。张学良不顾劝阻,执意去送别蒋介石,结果是羊入虎口,此后被软禁了半个世纪之久。

那么,被软禁的张学良是如何获得收入的呢?这段时间他的生活如何呢?

1936年12月,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不过即便经过了多年的软禁生涯,在蒋介石的多次打击报复之后,张学良依然掌握着惊人的财富。2001年张学良去世后其存款数额被公布,竟然有6亿美元之多!他是如何得到这么多钱的呢?这笔钱最后去哪了呢?

张学良能这么有钱,自然是因为张作霖。张作霖名下的产业不计其数,死后基本都留给了张学良,其他子女只分到了很小一部分。更何况张学良全盘接收了张作霖的政治遗产,靠着少帅这个身份,自然是根本不缺钱的。而在中原大战里援助蒋介石以后,张学良的财富和权势更是达到了顶峰。

但在九一八事变中作出误判后,张家逐渐走上了下坡路。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无论是我党人士还是张学良自己的心腹都劝他不要跟蒋介石回去,张学良却执意跟随,结果一下飞机就被软禁。此后他不但失去了所有权力,财产也被没收了一部分。

不过张学良毕竟曾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威望也很高,蒋介石还不敢虐待他。虽然在此后的时间里张学良颠沛流离,在多个地方被软禁过,但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那么张学良都被软禁了,他哪来的钱呢?主要有两个收入来源。

第一是蒋介石给的生活费,第二是国内各种银行的存款利息。另外张学良自己还带着一部分现钱,蒋介石也允许他继续使用。因此张学良排场还挺大,为他服务的厨师、轿夫和勤杂工等达到了20多人,还有20多名卫兵保护他的安全。

可以说此时张学良的收入水平依然是超过全国绝大多数人的,但奈何他从小锦衣玉食长大,早就大手大脚惯了,一时改不过来。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张学良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虽然家业已经大不如前了,但张学良的生活水平还是一如往常。他要抽名牌香烟,打高尔夫球,吃饭也是一顿八九个菜,饭后还要有水果和点心。抗战时期物资紧张,许多昔日的富户都不得不节衣缩食。而张学良的随从们却还是可以一车车的往回拉各种罐头,让不少人羡慕。

不过时间一长,张学良的家底还是禁不住折腾了。这倒不是因为蒋介石克扣他的生活费,而是因为通货膨胀。抗战时期张学良的日常支出已经改用法币,而法币贬值十分迅速,张学良也不得不感叹:以前几百元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得上万元了。

而张学良的大多数存款都在美国,已经被冻结了,产业也基本被没收,实际上已经支撑不了这种消费。最后他收不抵支,甚至不得不向宋子文求助,让宋子文唏嘘不已:这位昔日的“第一公子”,如今竟然如此落魄。

不过就在此时,张学良有了第三个收入来源,那就是他的妻子于凤至。

1940年于凤至到美国治病,痊愈后眼看存款越来越少,决心想点办法赚钱。她潜心研究股票,第一次投资就赚了三倍的钱。随后更是在股市里如鱼得水,越赚越多,以至于有了“东方股神”的称号,许多人都跟着她买股票。

而在股市进入寒冬前,于凤至又及时抽身而退,避免了之后的损失。此外于凤至还投资地皮,她眼光极好,看中的地皮总能升值,她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但于凤至做这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张学良的生活更好一些。她经常给张学良汇款,并盼着张学良早日恢复自由,和自己团聚。

可惜她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1990年3月,就在张学良恢复自由前夕,于凤至去世,此前她已经留下遗嘱,将大多数财产都留给了张学良。

因此张学良虽然长期被软禁,但还是掌握着不少财富。他迁居美国后,靠着于凤至留下的财产和变卖部分收藏所得,依然过着不错的生活,去世后还留下了6亿美元的存款。但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张学良没有把这笔钱留给子女,而是全部捐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这一决定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张学良认为,哥伦比亚大学十分重视历史研究,在中国史方面有大量研究成果。与其把财产留给后人,还不如留下一笔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中华文化。或许在张学良看来,这也是对自己当年错误的一种弥补吧。

0 阅读:76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