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不英(增六)王文被朱祁镇处死并不冤,只因他靠卖主求荣上位

惊心鸟 2024-04-30 13:10:59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第二次登基当了皇帝。朱祁镇重新坐稳皇位后,开始对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的朝廷重臣动手,清算他们在当时做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很多大臣被降罪处置,如名臣于谦、王文甚至被处死,这也成为了朱祁镇皇帝生涯的黑历史。后世对朱祁镇如此操作给出了极为负面的评价,他被认为在于谦和王文被冤杀的事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仔细翻阅史书发现,于谦被处死的确非常冤枉,但王文死得却一点都不冤。站在朱祁镇的角度,王文比于谦更可恨,甚至可以说是卖主求荣的叛徒。

王文原名王强,是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出生的人,他是明朝进士中少见的少年天才。他十九岁中举,二十八岁成为进士,是当年科举中的佼佼者。他受到明宣宗朱瞻基的重用,与名臣于谦、王翱同时出任御史,以严厉刚毅著称。在奉命处理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中,他表现得非常出色,被朱瞻基赐名为文,于是从王强改名叫王文。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重用明宣宗时期提拔起来的优秀官员,王文受到朱祁镇的提拔,官途一路青云直上。他先后出任陕西按察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宁夏巡抚等要职。

正统五年,王文被召回京城做大理寺卿,掌管明朝的法律刑监。第二年,王文右被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主持明朝的国法纲纪。在此期间王文很受朱祁镇重用,凡事王文弹劾的官员没有不被处罚的。他最为著名的是弹劾了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士奇,一时间声明震动朝野。总的来说,在朱祁镇的正统十四年中,王文的政绩是非常卓越的。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他都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多次受到朱祁镇表彰。在正统十四年,王文更是被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成为明朝监察系统第一人,其地位还在六部尚书之上。

可以说在朱祁镇当皇帝的前十四年中,王文是他最为信重的大臣之一,说他是心腹也不为过。但是在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对王文的态度却一百八十吨大转弯。他启用了很多正统年间的旧臣,却将王文这位昔日的心腹推上了法场。王文被处死后,他的老婆孩子也被发配充军,直到明宪宗朱见深赦免其罪状后,他的家人才得以返乡。后世很多学者都认为王文之死非常冤,和于谦之死是同类型的冤案。他们认为朱祁镇对昔日的旧臣太过刻薄,没有仁君的姿态,对他进行了各种批判。但从史书上看,王文被处死却并非是无辜的。

王文虽然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心腹大臣,但是在明代宗朱祁钰即位后,却第一时间改换门庭,投靠了朱祁镇的政治对手。在朱祁钰利用权力打压朱祁镇期间,王文是最大的帮凶,所以他被朱祁镇仇恨也就顺理成章了。由于明英宗朱祁镇在御驾亲征蒙古的土木堡之变中战败被俘,于是引发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京保卫战。北京保卫战胜利后,蒙古太师也先率领大军退出长城,朱祁镇被当作俘虏迁移到了蒙古草原。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基即位,开启了明代宗景泰朝的执政。景泰元年,王文重新掌管都察院,政治上却来了个大转变。

景泰年间明朝最大的矛盾,是朱祁钰与朱祁镇之间的矛盾。朱祁钰虽然继承了皇位,但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抢了朱祁镇的皇位,所以双方之间存在天然的敌对性。按照北京保卫战的约定,朱祁钰虽然当了皇帝,但皇太子依旧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以后皇位还是要传回去的。这让朱祁钰非常不甘心,所以上位后开始用各种方法抹去朱祁镇的痕迹,改变皇位的传承方向,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太子。同时朱祁钰迎接朱祁镇回归的事情上暗中反对,与朱祁镇的旧臣们冲突不断。在这些政治斗争中,作为朱祁镇旧臣的王文却站在朱祁钰一方。

最开始在讨论从蒙古迎接朱祁镇的提案时,朝廷中大部分大臣都是支持的态度,其中的骨干便是朱祁镇时期的老臣。王文作为朱祁镇器重的旧臣,政治态度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主动迎合了朱祁钰的政治主张,反对将朱祁镇迎回。当顾命大臣礼部尚书胡濙提出隆重迎接朱祁镇的仪式时,王文是朱祁镇旧臣中唯一一个明确持反对台独的。而当时朱祁钰的态度只是消极,而于谦则是模糊不发表意见。在关于迎接朱祁镇仪式的大臣匿名进言方面,胡濙和内阁学士高谷是明确支持,于谦认为可以进言,唯独王文表示坚决不能进言。

可以说从迎回朱祁镇这个事情上,王文就彻底倒向了朱祁钰,完全背叛了朱祁镇以前对他的提拔和信任。他的政治态度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主动投机迎合朱祁钰的政治利益,站在了朱祁镇旧臣的对立面。在当时的政治投机者中,没有一人像王文如此果断的。在在各种政治主张上迎合朱祁钰,与朱祁镇的旧臣们针锋相对,于是很快得到了朱祁钰的重用。在景泰三年,王文在朱祁钰宠信的太监王诚的支持下,正式入阁成为内阁学士,也是明朝第一个由二品进入那个的朝廷大员。此时王文深受朱祁钰器重,在公文中都以心腹称呼。

如果说王文在阻止朱祁镇回归中给朱祁钰当先锋,彻底背叛了朱祁镇,那么他帮助朱祁镇废掉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便是位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在朱祁钰即位初期,按照北京保卫战前的约定,皇太子是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但朱祁钰坐稳皇位后不甘心,便想废除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换成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王文与宦官王诚暗中位朱祁钰谋划,通过赐金的方式贿赂内阁大学士陈循、高谷,最终达成了更换皇太子的操作。在此期间王文就是朱祁钰在朝廷中的先锋,不但逼内阁学士们答应易储,还逼不愿署名的官员签字。

经过这个事情,王文已经不再是政治投机,而是完成了进一步的卖主求荣。当时朱祁镇表面上被尊为太上皇,实际上软禁在南宫居住,连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有问题。朱祁钰派人封死了南宫宫门,拍锦衣卫二十四小时监视,不准朱祁镇与旧臣通信。朱祁镇和钱皇后生活费都不够,只能靠着钱皇后和宫女们做手工,给太监们换取基础的生活物资。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朱见深成为朱祁镇最后的希望。只要朱见深顺利登基称帝,朱祁镇就还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但王文的这一操作彻底断绝的朱祁镇的希望,岂能不受朱祁镇记恨?

朱见深被废除皇太子位后,也从宫中搬出,回到原来的王府居住。他实际上也被软禁起来,与宫女万贞儿相依为命,生命时刻遭到朱祁钰的威胁。如果不是王直、于谦、商辂等大臣的多次反对,朱祁钰就会杀了朱见深以绝后患。这样的情况朱祁镇知之甚详,所以他对卖主求荣的王文是非常仇恨的。在朱祁钰执政期间,投靠朱祁镇的旧臣不少,但像王文如此忘恩负义算是独一无二。王文可以说用尽了一切阴谋诡计,就是想要致朱祁镇父置于死地。他不但忘记了之前朱祁镇对他的提拔,甚至连做人最低的底线都没有了。

如果说朱祁镇同意处死于谦,是因为政治利益上的斗争,那么他处死王文完全是私人恩怨。就当是的政治形势而言,王文之死并不会对朝廷大势产生太大的影响。他虽然是朝廷内阁学士之一,但朝中权力最大的是于谦,内阁中话语权最大的是王直等老臣。朱祁镇处死王文得到的好处非常有限,但坏自己名声的可能性极大。即便如此朱祁镇也坚持处死王文,这反映出他的仇恨。王文虽然对自己进行了辩护,但丝毫没有作用,最终还是被推上了法场。从整个王文的一生看,他死的并不冤,完全是自己政治投机选择的后果。

后世学者认为王文死的冤,更多的是将他与同时被杀的于谦做对比。于谦之死与王文之死本质上就不同,根本上的原因的差别更大,如何能相提并论?以于谦对明朝的功绩,朱祁镇更多的是防止功高震主和粉饰自己的军事失误,这是政治斗争的体现。而王文无论是政治功绩,还是历史地位都无法与于谦相提并论,怎么可能得到与于谦一样的评价?王文完全是个政治投机者,通过卖主求荣上位的权奸。他被处死完全是自己作死,根本不能用于谦被杀的原因来解释。如此解释王文之死的人,要么是傻,要么是坏。

0 阅读:6

惊心鸟

简介: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与大家分享不同的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