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跑者的尽头是马拉松?还是越野赛?

苏素日记 2024-01-30 08:08:14

Hello!我是苏素。

自去年我们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的一年多以来,大众对锻炼健身增强体质观念的日渐深入,马拉松赛事也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热度持续升温,成为各个城市争抢举办的盛会。而越野赛作为马拉松的派生赛事,备受部分有地势资源的地方政府的青睐。

作为一名普通跑步爱好者,当你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全程马拉松比赛后,肯定会想进一步挑战马拉松的升级版赛事—越野赛。越野赛到底有多“野”,它和马拉松的区别是什么呢?

马拉松  VS   越野赛

虽然说越野赛是马拉松的升级版,但两者在软件、硬件、训练以及经济“溢出效应”等多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01软件方面

运动理念不同。马拉松的核心理念是提高配速,配速的快慢直接决定着一个马拉松跑者的跑步水平。一场接一场的马拉松跑下来,越来越多的跑者会不断追求PB(个人最好成绩)。而越野赛的核心理念是向往自由。它不会以配速论英雄,而是以公里数来衡量成败。此外,越野赛与马拉松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的未知、多变和不确定性。

参赛人群不同。在我国,很多越野赛参赛者是马拉松跑者的进阶人群,也就是说一些对马拉松赛事已经对没有太多挑战性的人群转战到越野赛,寻求更大的突破。因此,越野赛对参赛人群的身体素质、肌肉综合力量要比马拉松选手有着更高的要求。

完赛成就感不同。跑步圈里盛行的一句话:玩铁三的看不上跑越野的,跑越野的看不上跑马拉松的。马拉松选手更喜欢即将到达终点冲刺时的激情与畅快;越野跑者则得意于终于战胜了崎岖不平的山路,完赛难度较大使他们炫耀的资本。

02硬件方面

参赛装备不同。马拉松比赛装备较为单一,主要需要一双减震性能好,舒适透气的跑鞋,搭配排汗透气的专业运动服饰,最多再加上防晒用品和补给即可。但是越野赛由于补给站点较远,参赛者不仅要配好马拉松所有装备,还要带上与公里数相匹配重量的野背包,一般越野跑装备都需要头灯及配备电池、皮肤风衣、手机、急救毯、救生哨、急救食物等必需品。这些无形中又增加了自重,加大了比赛难度。

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不同。越野赛多在山地举行,路况相对于马拉松比赛来讲相对较差,对参赛人数有着一定的限制,所以,越野赛属于小众赛事。

03训练方面

训练项目不同。马拉松比赛的日常训练以慢跑为主,掺杂着间歇跑。每日的跑程也就5-10公里左右,偶尔拉个半马这样的长距离,赛前可以适当尝试一下30公里以上的距离,一般就可以顺利的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越野赛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日常训练强度要高于马拉松比赛,最少每日10公里起步,30公里的跑量需要定期进行,赛前尝试50公里才是保证完赛的前提。此外,由于越野赛路况中上下坡较多,对腿部力量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平时训练当中还要加强小腿和脚踝的力量训练。

赛前准备不同。马拉松比赛的赛前准备多是围绕跑步本身,核心在于调整好身体状态,尽情享受跑步带来的在城市中穿梭的快感。而越野赛受环境影响较大,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工作。例如:提前留意路线图,熟悉基本路线;由于补给点距离较长,需要自备补给品;还要了解具体的爬坡路况,提前做好跑步节奏和体力的合理分配。

节奏不同。马拉松比赛通常都是平地,只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掌握跑步节奏,机械式抬腿重复即可到达终点。而越野赛跑者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路况,上坡坡度超过60°大部分参赛者只能徒步,下坡坡度超过60°很多人会跑出3分的惊人配速。

04经济“溢出效应”

效应发挥力度不同。马拉松赛事由于参赛人数众多,能大规模引流,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来自于参赛者的报名费用、赛事的冠名商、赞助商等广告运营收入,还会得到资本的追捧,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而越野赛无论在路况条件、参赛者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还是赛事规模方面,都决定了它只能是小众赛事,虽然也有报名费、广告费这方面的稳定收入,但赛事前期承办的投入成本、风险预案的筹备以及赛事品牌效应的打造都制约着其经济“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

小编小结:普通跑者的尽头不是马拉松,也不是越野赛,而是适可而止。因为还有难度更高的铁人三项和吉尼斯世界记录。马拉松比赛的死伤事件,越野比赛的“失温”惨案,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到底什么事体育精神?如果奥运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那我们的口号就应该是“身体更好、意志更坚、心情更阳光”!锻炼应当持之以恒,参赛更要量力而为。

您的每一次驻足,都是我坚持每日更新的动力!感恩遇见!感谢有你!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评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