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总统发射高超音速导弹

蚂蚁情报站 2024-04-03 20:15:39

4月2日,韩国和日本纷纷披露朝鲜试射中远程导弹的资讯,我闻讯后的首个感想是——一般而言,朝鲜在成功试验某款导弹发动机后,至实际运用这款发动机的导弹试射,往往需要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然而,鉴于朝鲜近期所展现的“新千里马速度”,几乎任何人间奇迹都似乎能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因此,在先前评述朝鲜进行“新型中远程高超音速导弹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地上点火试验”时,我曾预测这款“新型中远程高超音速导弹”的试射可能会在“未来两个月内”进行。然而,事实证明我仍过于保守。从发动机试验成功之日(3·19)到导弹实际试射(4·2),朝鲜仅用了短短两周时间,再次以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一个朝鲜式的“奇迹”。

对于这次试射的成功与否,最终的评判权自然掌握在朝鲜的决策层手中。对于朝鲜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能力,外界普遍持怀疑态度。例如,今日有韩国媒体以“朝鲜主张”作为报道的标题和核心,这恰恰反映了外界的疑虑。毕竟,连美国这样的技术强国都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朝鲜能否成功,自然成为外界质疑的焦点。但我们的态度始终是开放的,我们更愿意相信朝鲜在这方面的能力,因为从“它有”的角度来看待朝核问题,更符合现实政治的考量。尽管争论其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成功并无太大意义,但从“有”和“成功”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应当审慎对待。当然,在其他的讨论层面,比如“武器决定论”的探讨中,则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款新型中远程高超音速导弹,被命名为“火星-16B”,它配备了新研发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战斗部,因此与朝鲜以往的高超音速导弹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

回想起两周前发动机试验时,金正恩曾表示,这款高超音速导弹“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其重要性不亚于洲际弹道导弹”。回想起两个多月前,当朝鲜进行“搭载高超音速机动型操纵战斗部的中远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试射”时(1月14日),美、韩、日三国迅速启动了“朝鲜导弹预警信息实时共享体系”。当时,朝中社曾发表一篇由外务省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雪花撰写的文章,文中将这一体系形容为“七孔八洞的破伞”,难以抵挡朝鲜的“火冰雹”。这种描述与金正恩对高超音速导弹的高度评价相呼应。

“火星-16B”无疑是朝鲜核导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尽管朝鲜媒体并未直接使用这一表述,但金正恩的言辞中无不透露出这一意味——这款导弹彰显了朝鲜“国防科技力量的绝对优势,并作为又一个威慑性战略攻击武器”。它的成功试射使得朝鲜“完美无缺地实现了不同射程的所有战术、作战、战略级导弹的固体燃料化、弹头操控化、核武器化”。

这款导弹的试射成功,也是朝鲜贯彻“对全球范围内任何敌方对象实施‘迅速、准确、强有力’攻击的导弹武力建设三大原则”的具体体现。

换句话说,“火星-16B”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朝鲜的核导体系已经完备,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金正恩强调,“培养能够遏制和管控敌人的压倒性力量”是当前朝鲜的首要任务;朝鲜将“不间断地、加速地、更加切实地积蓄自卫国防力量”。正如他所说,“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未来的道路还很长,这也是金正恩“为民献身长征路”和“尖端武器发展火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他甚至不惜将自己的“院子”(朝媒官方中文版的常用词,用以指代重要场所)用于导弹试射。

据朝媒报道,“火星-16B”是在“平壤市郊区的某个人民军部队训练场”发射的。然而,从朝媒公布的照片来看,这个所谓的“训练场”实际上是去年4·13和7·12两次试射洲际导弹“火星炮-18”的场地,更准确地说,这是金正恩的一处别墅。去年我曾对此进行过深入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那条金正恩亲自引领发射车进入场地的道路,以及发射点周边的小池塘和远处的大同江,都极具辨识度。将“自家院子”作为“某个人民军部队训练场”,作为“绝对兵器”(火星炮-18)和“火星快递”(火星炮-16B)的首次试射地点,未来这里很可能会成为朝鲜的“革命史迹地”,并竖起几块史迹碑或马赛克壁画。当然,考虑到“三千里江山”中的一半都归属于金正恩,未来还有“战时平定南方”的宏伟计划,将自家的院子用作导弹发射场,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这也印证了金正恩当年对特朗普所说的那句话——核按钮就在他的办公桌上。如果未来有机会再次与特朗普会面,金正恩或许会笑着告诉这位“特殊亲密关系”的老朋友:“嘿,你瞧,我家院子里就能发射导弹!”

0 阅读:0

蚂蚁情报站

简介:热爱生活,热爱时事,分析军事战略,提供军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