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既敢让皇帝吃草,也能让西夏主吃尘,还把太后架在火上烤

小敏的夏天 2024-01-19 08:55:53
前言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优秀官员?是那种只会循规蹈矩,学着前人老路子办事的官僚主义者吗?还是那种只顾着依附上级,巴结权贵的谄媚之徒?亦或是那些只会摇尾乞怜,寸步不离恩人的奴才?

没有。真正优秀的官员,是那些敢于创新,敢于改革的官员;是那些敢于直言劝谏,敢于当面指出君主错误的官员;更是那些视天下为己任,不计得失为民排忧解难的官员。而北宋的范仲淹,就是这种官员中的翘楚。

官小胆不小,敢把太后架在火上烤

1049年冬,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饥荒席卷了杭州。稻米、小麦歉收,粮价飙涨。而粮食商人则趁火打劫,抬高米价,惹的百姓愁云惨淡、濒于绝境。

此时,新上任的知州官员范仲淹却没有选择开仓放粮这种老路子,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看似疯狂的举措:他先是放出风声,说冬吃秋粮已经不够,来年粮价只会更贵,果断催化了米价上涨的节奏;紧接着又下令官府大幅加薪招工,大规模扩建官衙以及兴建民房......一个个奇招异举接连不断。

粮商和百姓都被他弄懵了。这位新官上任不到30天,就已经疯了吧?没想到,就在此时,范仲淹突然打开了官仓,将储备的官粮全部免费发放给百姓。而此时米价已被他炒至历史新高,商人仓库里的米实在卖不出去,只能亏本清仓。最终米价直线回落到了谷底。

原来,他一开始的种种举措,只是在诱导米价上涨,同时也在诱导外地商人把更多的粮食运进杭州。等粮食供过于求的时候,官粮免费赈灾,市场上的高价粮食立刻就只能打折处理了。这样,不但成功解决了当下的燃眉之急,也彻底整治了滥宰民生的奸商。

而接下来,范仲淹又组织了大型赛龙舟等娱乐活动以及各类手工业产品的销售会,全方位刺激经济,让杭州重现了一派繁荣景象。 最终成功帮助百姓渡过了这场严峻的民生危机。

可见,范仲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官员。他敢于发散思维,敢于采取新颖手段,只为让百姓安居乐业。当然,让我们熟知范仲淹的,还是他那胆大包天,敢于直言规劝的个性。

1038年冬,北宋朝廷上演了一幕令人瞠目结舌的剧情:皇帝宋仁宗欲领文武百官前往会庆殿,向太后刘娥行礼。一时间,满朝文武都兴高采烈、跃跃欲试,仿佛前去朝拜的不是退位太后,而是如日中天的圣上至尊。

然而这一行径,在新任翰林学士范仲淹看来,实在是有伤皇权。他立刻上表劝谏,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亲自向太后下跪是有损天子威仪,继而建议太后尽快退位,归政于宋仁宗。

眼看着皇帝的面子扫地,刘太后勃然大怒,当即贬黜了范仲淹。当朝朝臣无不暗自庆幸,幸好不是自己触了霉头。而范仲淹也从此步入了仕途几经沉浮的命运。然而,正是有了这样刚直不阿、视权贵于无物的品格,范仲淹才成就了后世千古流传的大名。

让皇帝吃草,让西夏国主吃土

1038年,曾经臣服于北宋的西夏突然称帝,脱离了藩属关系,更在三川口大败宋军,一度让北宋朝廷元气大伤。

次年,范仲淹走马上任,被派往西北边防,督军对抗西夏。当时,朝中群臣对西夏态度不一。铁杆兄弟韩琦主张主动出击,实施灭国之战。而范仲淹则主张防守以待,相持消耗之。

韩琦性格直爽,认为大宋天下第一,西夏小国一场就能拿下。但范仲淹却认为形势不容乐观。西夏骑兵身手敏捷,善于运动作战,宋军难以招架;西夏驻地地势复杂,不利大军作战;何况,长期战乱让西北民心涣散,难以取得有力支援......种种隐忧交加,以宋军当前战力,恐无取胜可能。

两人虽然立场不同,却都在致力边防。只是范仲淹防区内所为,更让西夏人胆寒。他在延安一带修筑了重重壁垒,又广储粮食屯田,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同时组织百姓训练骑射,全民皆兵,使得整个防区都变成了西夏克星。

这一年秋天,宋仁宗得知饥荒再次来袭中原,却不以为意,只顾沉溺后宫。范仲淹连上数道谏书,要皇帝立即派人赈灾。宋仁宗烦躁之下,干脆命他自己去处理。

范仲淹很快就平复了江淮一带的灾情,民生明显好转。可正当宋仁宗暗自欣喜的时候,范仲淹却在朝见时献上了一大捆野草,原来那是当地灾民的主要食物。他督促皇帝和后宫妃嫔们也尝一尝,此举无异于当众辱骂皇帝不理政事。宋仁宗这回是真的动了火,把范仲淹一脚踢出京城。

可见,范仲淹对上级从来都是直言相劝,哪怕对象是天子也从不怕。正因为他这般正人君子式的刚直个性,让西夏人无不敬他为“老子”,说他是天下第一。

庆历新政,忧心天下

1041年,宋仁宗决定重用范仲淹推行改革,以解决国家积弱的危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范仲淹上任后果断清理官场积弊,裁减冗员。他甚至敢于处分一些权贵背景的失败官员,建议设立科举考试对武官也实行考核选拔,这势必触动了很多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很快,一场针对范仲淹的造谣运动就在朝野上演。范仲淹被诬陷结党营私、谋反造反,诬陷之毒烈让宋仁宗也有些动摇。一个多月后,他决定终止新政,将范仲淹再次贬黜。至此,挽救北宋的最佳时机就这样白白溜走。

被贬官的范仲淹并未意志消沉。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写下了那句千古流传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怀,范仲淹在晚年继续以己任万民而轰轰烈烈地活着,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结语

一个真正伟大的政治家,不应只顾个人仕途得失,而要时刻把心比心于百姓。范仲淹这般大公无私、视民如子的情怀,恰是千百年来理想官场的最高典范。

2 阅读:114

小敏的夏天

简介:夏日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