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静坐,走的是《易经》中的复卦和鼎卦

董悦道 2024-03-10 18:45:17

1、 一场华丽的转身

最近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才发现曾国藩小时候,也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小孩,智商平平,一切都平平。

梁启超觉得,曾国藩的人生是一场华丽的转身,他“以一朴拙之姿,起家寒素,饱经患难,最终成为了有史以来不一二睹的大人。(有史以来都找不到一两个的人中龙凤)

他是怎么才越来越厉害的呢?靠的正是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跟《了凡四训》里的袁了凡差不多。

其中,他的静坐功夫,在自我反省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 静坐,与《易经》中的复卦和鼎卦

曾国藩年轻时候,和普通人有一样的毛病。

比如,为人轻浮,爱看别人的美妾,抽烟也很猛,等等等等,总之是,犯过很多年轻人都会犯的错。

他当然也有很多优点,但他的逆袭之路主要与缺点有关,所以我们只提缺点。

曾国藩下过很大的决心,要勇猛精进地改掉缺点,天天记日记骂自己,奈何还是改不掉。

后来,一位叫唐鉴的老师,指导他静坐:“若不静,省心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

曾国藩很快就感受到了静坐的好处,还干脆把静坐列入了每天必做的功课。

他的《日课十二条》第二条即是“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意思是说,静坐之后,能体验到“一阳来复”,阴气殆尽,阳气初动,此时既安祥又充满生机,一扫疲惫与恶念,重新拥有正心、正念,像鼎一样稳固和端正。

我去年有段时间,觉得学打坐的机缘到了,曾去大佛寺学过静坐,自己在家里也静坐过一小段时间。

只感受到过“气动”,就是能感觉到腿在动,在南师的书里知道说,这应该是气脉不通所致,其它的境界就没有感受到过。

后来就停了。

最近读书,知道当年朱熹学院里的学生,半天学习,半天静坐。以前以为儒释道中,只有儒家是不静坐的,原来也静坐。

而且曾国藩形容静坐是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正是通过静坐,他才把之前天天写日记督促自己都没有改掉的缺点,一点点都改掉了,也不轻浮了,烟也戒了,实在是厉害。

我是看到这里,决定要向曾国藩学习,每天也坚持静坐半小时,希望我能走《易经》中的复卦和大壮卦,让我的能量日渐恢复、大壮。

改掉缺点之后,曾国藩的境界有多大提升呢?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3、境界的提升

曾国藩因为小时候学习不够聪明,教他的先生汪老师狠狠地骂过他:“你这个天生的蠢货,一副戳牛屁股的相,你将来要是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

后来曾国藩考中举人,故意带着伞去汪老师家谢师,走时又故意忘带伞,当汪老师把伞给他送出来之后,他说:“谢谢汪老师帮我背伞啦!”

曾经是如此“记仇”的他,后来心胸越来越开阔,同事左宗棠一辈子对他冷嘲热讽,他忍了。学生李鸿章三进三出背叛他,他也忍了。

后来,他正是在左宗棠、李鸿章的帮助下,才获得了对太平军作战的胜利,走上了人生巅峰。

2 阅读:309
评论列表
  • 2024-04-14 14:40

    静坐的目的不是坐,而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