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为何说华兰让愚孝男袁文绍回头,靠的是一个金项圈?

狐小仙 2024-02-07 14:49:3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一百九十三期:被婆婆欺负的华兰,是盛家最委屈的姑娘。然而,透过事情看本质,你会发现,能让出嫁女委屈的,大概都有一个不作为男人。

01

在上一期,小仙儿分析了“四种恶婆婆”。

只要不碰到贺母那种连亲儿子都坑的婆婆,凡是男人作为一些,女人就不会受太多委屈。

盛家的大姑娘华兰出嫁后,一直被婆婆磋磨。

对此,人间清醒盛老太太对华兰的夫婿袁文绍的评价是:“袁文绍没长柏明白,叫华兰吃了不少苦头。”

顾廷烨听了明兰的描述,也皱眉道:“文绍襟兄也忒优柔寡断了,这般愚孝,不但委屈了自己妻儿,还纵容家宅不宁。”

幸好,华兰是有手腕的,用一个金项圈将袁文绍这个火山愚孝男拉回头。不过,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02

盛家人进京后,受了委屈的华兰,有了反击的底气。

原著中,盛老太太到达京城后,曾问华兰:“大丫头,这几年你信里都说事事顺心,祖母今日问你一句,你不可隐瞒!”

其实,华兰婚后,写过一封平安信,却难坏了盛家四个老中小女人。

因为,出嫁女的信件中,一般会涉及内宅的私密话,不好让男孩子和仆妇知道。

奈何,盛老太太眼睛花看不清,王氏不识字,最后是如兰和明兰一起合作,磕磕巴巴地把信读完。

不仅是信的内容,就是传递时,也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

墨兰私会梁晗时,盛紘很抓狂,想过写信向远在宥阳的盛老太太求救。又考虑到盛老太太已经出行,贸然写信,万一途中出现差池,盛家女孩们的名声就毁了。

所以,华兰在信中告知娘家自己的处境,也是怕信件泄露。

首先:若在信中写了忠勤伯府的腌臜事,中途泄露,会让人笑话忠勤伯府没规矩。

其次:信中的内容,多涉及华兰的婆婆与嫂子。这般议论长辈,不管是不是华兰的错,都会被人扣上一顶“不孝不贤”的帽子。

再次:人都是要面子的,古代的男人更是把面子看作天。信件泄露后,华兰不仅难以自处,袁文绍也会与华兰有了嫌隙。

最后:即使信件平安送到盛家人手中,可登州与京城相隔太远,古代交通又不方便,只是徒增盛家人担心而已。

娘家在身边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于是,华兰将受到的委屈,都告诉了盛老太太。

其一:华兰未生下嫡子,婆婆忠勤伯夫人往她的屋子里塞了七八个妖艳的女人。

其二:华兰过门后,被忠勤伯夫人要求站规矩,掉了第一个孩子,艰难生下嫡长女庄姐后,伤了身体,多年未孕。

其三:在古代,女人婚后没有儿子,腰杆就不硬。所以,忠勤伯夫人让华兰管家,却不将忠勤伯爷父子的俸禄交给华兰,诸般打点事项,都是用华兰的嫁妆银子。

其四:华兰伤了身子后,她的贴身丫鬟动了心思,主动提出给袁文绍作妾。

盛老太太当即教了华兰两件事:

先赶紧把管家的活儿丢出去:盛老太太点醒华兰,忠勤伯府是袁文绍大哥的,华兰做再多,也是为别人作嫁衣裳,没的累了自己又费了银子。

当务之急,华兰要生个儿子:盛老太太还为华兰请来了最擅长妇人内症的贺老太太。

这些,让华兰看到了希望,更有了压死“骆驼”袁文绍的三根稻草。

于是,她娇声对王氏道:“娘,你们来了京城真好;我算有撑腰的了。”

03

第一根稻草:经过申辰之乱,盛家父子齐齐升官,仕途顺遂。

申辰之乱时,盛紘与长柏保住了性命。

待大乱之后,盛紘升了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长柏提了典籍。

都说“大祸不死必有后福”,申辰之乱,四王爷为了给自己正名,拟写诏令,屠杀了好多文臣。

所以,盛紘与长柏今后的仕途不可限量。

相比之下,忠勤伯府虽然顶着一个“权爵世界”的头衔,家中出色的子孙只袁文绍一人。

此时,盛家势头已经压过袁家,忠勤老伯爷正想着给自家子弟找找门路,不好与盛家结怨。

于是,华兰推脱掌家的职位时,袁文绍对母亲忠勤伯府夫人道:“父亲和我的俸禄全交了母亲,家中的田地庄铺也都捏在母亲手中,以前华兰当家时要家用,母亲推三阻四不肯给,这样的家有什么好当的?”

04

第二根稻草:有了嫡子的袁文绍,腰杆硬了。

古人重视子嗣,更重视男丁。

虽然,华兰的贴身丫鬟为袁文绍生了庶长子,将来可记在华兰名下,与嫡子一般。

然而,嫡庶有别。

就拿助力来说,若是华兰的亲生儿子,作为外祖的盛紘与舅舅的长柏定然是鼎力相助。若是换了一位庶子,恐怕考虑就多了。

然而,忠勤伯夫人瞧着华兰有孕,接二连三的往华兰的屋里塞人,一个个花枝妖娆,华兰倒也忍住了,只吩咐妈妈熬好芜子汤一个个灌下去。

直到儿子出生,忠勤伯夫人要给袁文绍纳侧室,华兰发作了。她哭到公爹忠勤伯爷面前:

“虽说爷儿们三妻四妾是寻常事,可是母亲也当一碗水端平了,大嫂屋里母亲一个人都不给,却往我屋里放了七八个之多,说都是服侍爷的,可不是嫌弃媳妇不贤,不会服侍夫婿么!这会儿好好的,又要给二爷纳偏房,若两位高堂真嫌弃了媳妇,媳妇这就求去了吧!”

袁文绍刚得了个嫡子,正高兴地要命,听到华兰这么说,他也忿忿道:“大哥那儿不过一妻一妾,我却满屋子的小星,知道的是母亲给的,不知道的,还不定怎么议论我好色无德呢!”

古代男人有妾室通房是正常事,可是,兄弟俩对比这么明显,若是言官御史参奏袁文绍一下,会影响他的仕途。

忠勤老伯爷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安抚了儿子儿媳几句,转头呵斥老妻,不许她再插手儿媳屋里的事。

05

第三根稻草:金项圈只是最后一击,真正要命的是顾廷烨与明兰的婚事。

顾廷烨求娶明兰这件事,牵扯的利害关系太多了。

其一:事关朝堂。

皇帝知道了顾廷烨求娶盛家姑娘,都要赞顾廷烨一句:“这亲事寻的不错,盛紘此人素有清名,克慎勤勉,正堪与你为配。”

张家与郑家在军中颇有威望,皇帝已经用小姨子和小舅子的婚事联姻了郑家与张家,相当于稳固了军中势力。

然而,文臣一脉,皇帝还暂时未找到“自己人”。

顾廷烨与盛家联姻,对于皇帝来说有两个好处。

一来顾廷烨不算自己亲信中的第一梯队,他背后还有个宁远侯府。所以,他的岳家最好别太显赫。

二来,缺少文臣亲信的皇帝明白,作为文臣素来心眼子多,与其直接认定亲信,不如让彼此有了利益牵扯,比如联姻。

所以说,顾廷烨迎娶盛家闺女,也是揣测对了皇帝的心意。

其二:事关盛家。

顾廷烨若是与盛家联姻,盛家的地位自然要提高,华兰也会随着娘家发迹水涨船高。

其三:事关袁文绍。

若是顾盛两家婚事不成,最尴尬的是袁文绍。

因为,婚事是顾廷烨托袁文绍去说的,顾廷烨还是袁文绍的顶头上司。

所以,华兰对袁文绍说:“就怕恼了顾将军,到时亲家没做成,倒结了仇。”

幸好,明兰与顾廷烨的婚事成了。

只是,袁文绍还没有高兴两天,忠勤伯夫人又出来作妖了,非要华兰在京郊的庄子。

华兰的陪嫁庄子可不简单。

它坐落在京郊,足有十几顷良田,田地若有变动,不仅盛家知道,也让华兰难以自处,更让袁文绍无法在岳家抬起头来。

母亲的胡闹愚蠢行为,让袁文绍很是火大。

幸好这件事被忠勤伯爷用一封休书镇住了老妻。而华兰趁热打铁哭着对袁文绍向袁文绍哭诉。

强调婆婆的“恶”:嫁妆已经被婆婆搜刮干净了。

华兰哭着说:“我陪嫁过来的银子早没了,衣箱里的好料子好物件也都叫母亲见天儿寻刮了去,如今她竟念想起那庄子来了。”

哭诉自己的“真情”:嫁给袁文绍,愿意陪他吃苦。

华兰继续说道:“若只有我一个,跟着你便是吃糠咽菜,也绝不喊半句苦!”

分析现实“难”:袁文绍与自己所处的处境。

紧接着华兰继续说道:“将来这爵位是大哥的,瞧着母亲这架势,家产咱们怕也分不到什么了;那几个孩儿们可怎办?上回我娘来已起了疑心,我哄她说孕妇穿旧衣裳舒坦,可庄姐儿身上的衣裳却骗不了人,回头我娘就送了两匹大红织锦来!外祖母送东西给外孙女还好说,若再有些旁的,岂不是打袁家的脸?”

这让袁文绍陡然生出些警惕来对华兰道:“你以后也不要事事顺着母亲了,若母亲再有什么索求,你便来告诉我!还有你若身上爽利,明儿把秋娘那四个丫头卖了!

母亲不是说家计艰难么,还说给妹子办婚事手头紧;平白养着那几个做甚?回头你就卖了她们,还能省下些丫鬟婆子,把卖了银钱都送去给母亲!看她再说没钱?”

此时,袁文绍也只觉得母亲只是缺钱。

紧接着,华兰使出了杀手锏——让袁文绍看到了自己脖子上消失的金项圈。

这金项圈是盛家女孩们每人一件的。然而,带着巨额嫁妆嫁给自己的华兰,却要靠着典当金项圈,为自己的仕途打点。

感同身受只是一个词,板子只有打在自己的身上,才是真的知道疼。

如果说华兰庄子的事情,让袁文绍意识到危险。那么,金项圈却实实在在的打了他的脸。

于是,袁文绍心头更生出对袁夫人的愤懑,坚定地对华兰道:“你放心!你的嫁妆,以后我一点一点给你补回来!”

06

明兰曾点评过袁文绍——袁文绍自然知道华兰度日艰难,但他认为千依百顺他的母亲更重要;三妻四妾的男人佯装家宅和睦,并非他们不知道妻子在伤心,不过是自己的风流快活胜过妻子的悲伤罢了。

毕竟,人生在世,自然是自己的快活更要紧了。

所以,华兰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水滴石穿,让袁文绍转过弯来,与自己一条心。

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夫妻相处都是一门学问。不论婚前男人多么宠溺女人,婚后的生活也大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女人比男人要艰难的太多,所以,请姑娘|们不要恋爱脑,时刻都要看清形势,分析利弊,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关注我,下期更精彩!

0 阅读:296

狐小仙

简介:每个人都渴望有个依靠,整个人也不浮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