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凭啥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少了这四个人真不行

尉庭说文 2023-12-03 17:42:27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言:“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秦始皇,中国封建王朝的开创者,被古今中外誉为“千古第一帝”。汉武帝刘彻,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竟然有资格与其并称“秦皇汉武”,足见功绩之大。

有人说,如果秦始皇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那汉武帝便是实现了现实意义的统一。他文有董仲舒,武有卫青和霍去病,外交有张骞,在四人的辅佐下,方才成就汉武盛世。

且看四人如何辅佐汉武帝强化集权统治,击退匈奴,与秦皇匹敌?

以董仲舒为师,尊儒术统思想

在汉武帝初登皇位的时候,也只不过是个16岁的少年而已。不过在那时,朝廷的权力都掌握在太皇太后手中,甚至还要受到外戚馆陶公主的挑衅,整个朝堂呈现出外忧内患的景象。

在太皇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刘彻这才开始亲政,掌管了国家的大权。就这样,一个年轻、发达且野心勃勃的大汉王朝逐渐建立。

虽然年轻,但汉武帝自小就在帝王之术的学习中长大,为了更好控制外戚势力的发展,也为了实现获得优秀人才的目的,汉武帝在掌管权力的次年就命令各地推选有才华的人,而董仲舒也因此进入了他的眼中。

出生在富贵之家时的董仲舒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慢慢的,他更加的偏向于儒学,并在这方面颇有研究。在汉景帝统治时期,董仲舒就已经出任一些小官职。直到汉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董仲舒的观点一出,这才被重用。

此话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不过却与汉武帝的需求一拍即合。因此很快便正式在朝堂推广开来,慢慢的国内政局也逐渐稳定。

不得不说,这董仲舒的一些想法真是超前了。在他的影响下,汉武帝将儒家思想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理念。

以实行仁政作为统治的核心,让那些怀有反叛之心的人臣服在他的统治之下,他也因此实现了思想领域的统一。不过董仲舒也因为得罪太多权贵,不得以选择告别京城。

这也算是功成身退吧,在国家稳定之后,及时退场。虽说没有居于高位,但不得不说,他早已实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丝绸之路

这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可谓是能耳熟能详,不过在这其中说起来简单,张骞这一路的经历可并不平凡,甚至困难重重啊!

在朝堂政局逐步稳定下来之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愿意处处受到匈奴的限制,因此打算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与遥远的月氏国共同合作,商量抵抗匈奴的策略。

奈何第一次出行,就不幸被匈奴的单于所抓获,这一俘虏就是13年。在这个过程中,张骞极其受辱,但他仍旧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在被俘虏的日子里,张骞装疯卖傻,竟然成功地理清了匈奴周边的所有地貌地形,甚至将匈奴内部的政治结构和军队布局全部都记在了心中,打算将这些带回国家。

十三年后,趁着匈奴放松警惕的时候,张骞也趁机离开了匈奴,并成功找到了月氏国。张骞对月氏国国王道:“大王不如与汉合作,共同阻击匈奴,以报当初之仇。”

思考良久,月氏国国王回答:“如今国家安稳,实在不愿与之冲突。”

眼看时间已有一年多,月氏国的国王仍旧没有同意,张骞只好返回大汉。却不料在回程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所抓,这一关又是一年多,还是趁着第二年匈奴内部发生混乱,这才趁机逃回了国家。

虽然张骞这一趟出使并没有达到目的,但不得不说,他所带回来的一些物种以及匈奴的内部消息为汉朝抗击匈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更为重要的是,之后他又多次出使西域,一举打开了汉朝通往中亚其他国家的丝绸之路。

此外,张骞还在河西走廊建立了一座驿站,极大的加强了中原大地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双方商品互换,加快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既已稳定内政,又已派遣使者出使寻找盟友,看汉武帝如何运筹千里之外,起用帝国双臂打击匈奴气焰?

子夫嫁妆,卫青御敌

有人说卫子夫的入宫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卫青与霍去病,便是她送给大汉帝国的最好礼物,也被人笑称为是卫子夫给汉武帝的“嫁妆”。

年轻的帝王不愿意继续受到匈奴的侵扰,也不愿意父辈的侮辱再次在他的身上重演,因此在接到边境官员的求救之后,汉武帝立刻决定派兵出击,斩草除根。

却不料事情泄露,反而被匈奴打的落花流水,汉武帝忍无可忍,直接派遣三路大军共同出击,意图展现大汉帝国的国威。

这场战争打得极其艰难,甚至连著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也在此次战场上全军覆没,甚至本人莫得被活捉的下场。

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年轻的卫青第一次出战就得到了极大的战果,甚至直抵黄龙,一直打到了龙城,歼灭匈奴700多人。

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卫青的大获全胜使他第一次进入世人的眼帘之中,他也凭借此战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

在匈奴卷土重来之际,卫青再次领兵出征,他用兵如神,竟然带领一路大军迂回到匈奴后方,与前方主力部队合作,竟然一举收复了河套平原!

对于当时的汉帝国来说,这个功绩无疑是巨大的。消息一传回京城,汉武帝连连夸赞:“好好好,天佑我大汉!”

之后卫青继续奋勇杀敌,开始带领军队对匈奴展开一些列反击。当匈奴右贤王还沉溺于犬马声色之时,卫青俨然已带领军队打到了家门口。等到班师回朝之后,官拜大将军,已然成为军队的领袖人物。

在一次次战役中,卫青表现英勇,为反击匈奴做出了巨大贡献,实在是汉武帝的一把利刃啊!

少年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扬国威

与舅舅卫青相同,霍去病虽年少,却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自小受到舅舅的影响,霍去病熟读兵书,苦练本领,等待机会的到来。

在河西之战时,霍去病初显锋芒。只见他从舅舅手中接过军令,果断带领军队攻打河西地区的匈奴。第一次出征的霍去病显得格外兴奋,甚至直接活捉了匈奴单于的儿子。

尽管如此,霍去病仍旧不愿停止征战步伐,直接带兵给予匈奴重创。连年来的失败加速匈奴内部矛盾,趁此机会,霍去病说服浑邪王归降汉朝。

就这样,本是需要和亲来换取片刻安宁的匈奴逐渐被汉朝征服,不敢再动。

十年磨一剑,野心勃勃的汉武帝不愿浪费霍去病的才华,于公元前119年,正式命令霍去病带兵出击匈奴主力部队所在之地--漠北。

这一年的霍去病21岁,正是年轻力壮之时,他仿佛不知疲惫,竟然带领军队奔袭两千多里,击溃匈奴左贤王部队,直至狼居胥山。

在这里,霍去病做了一件令所有汉人解气的事,他竟然在此举行了祭天大典,向世人、向上苍宣告如今的胜利。

此后几十年,匈奴不敢再犯,只能深居在漠北无人烟之处,不愿与汉帝国交锋。站在狼居胥山上,霍去病背手而立,感慨如今总算实现“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匈奴既灭,何处非家”的誓言!

纵观汉武帝的辉煌一生,自实现亲政开始,他便不拘一格发掘人才,组建专属于自己的精英团队。

文有董仲舒辅佐实现思想上的统一,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来的大一统思想,为之后的王朝提供了理论依据。

武有卫青与霍去病领兵,对匈奴展开了全方位的反击,洗刷了多年来的耻辱,进一步扩大了大汉帝国的版图,使得匈奴只能仰仗汉帝国鼻息生存!

外交有张骞出使西域,更是打开了丝绸之路的开端,将西汉与其他中亚国家联系起来,极大的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而这也是中西方的第一次交融,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或许当初的刘彻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却不料正是他一手发展强盛的大汉帝国,竟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可感可叹,身为一国之君,汉武帝只能委身于宫中,若是没有董仲舒、卫青、霍去病和张骞四人,他所有的雄才大略,所有的野心渴望,也只能止步于长安,止步于未央宫中!

如此帝王,以董仲舒、张骞为剑,以卫青、霍去病为刃,于王朝中兴之时,共创广阔盛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