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装甲车应该由“大舰巨炮”时代过渡到“航空导弹”时代

纵横千古与八荒 2024-05-11 18:23:15

从近些年来的局部冲突和大规模战争来看,随着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的普及,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生存战场状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说造价几十万美元的反坦克导弹可以几乎百发百中的击毁坦克了,就是造价仅几千元的穿越无人机带一颗几百元的反装甲火箭弹弹头,就能瞅准弱点冲上去摧毁主战坦克了,其他脆皮装甲车辆更不用说了。

即便不考虑到车组人员的损耗,仅仅考虑装备价格,攻守方的代价消耗就是完全不对等的。

尽管很多挺坦克派的人还嘴硬不肯承认,说什么步兵进攻还必须依靠坦克什么的。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坦克装甲车辆已经面临大危机的时代了。

之前坦克学者们在研发坦克和装甲车辆时,想的主要是如何在“火力”、“防御力”和“机动性”这三者之间玩平衡。

但现在,大危机背景下步兵战斗车辆的发展道路今后究竟该怎么走?几乎还没有专家学者深入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海军舰艇也面临过类似的危机和发展历程,从所谓的“大炮巨舰”时代发展到了“航空导弹”时代。

“大舰巨炮”时代,海军的主力舰要建造的尽量巨大,可以装备厚重装甲的同时配置巨大口径的火炮,这样就可以做到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防御,机动性只好放在其次。主力舰相当于重型坦克。

为了弥补机动性的问题,又建造了突出火力和机动性,部分放弃防御力的战略巡洋舰,相当于轻型坦克。

其他各种装甲车辆大致可以相当于巡洋舰、驱逐舰等舰艇。

二战初期,经过珍珠港、中途岛等海战,大炮巨舰主义彻底破产,配备航空母舰的特混舰队崭露头角。航母舰载机在数百公里之外就可以发现目标并召唤舰载攻击机远程展开攻击。战略舰的装甲再厚、防御再好,也抵不住俯冲轰炸机的灌顶轰炸和鱼雷机的水平鱼雷攻击。

到了二战中后期,海战几乎完全成了航空母舰之间的战斗,双方的舰船几乎不用照面,距离几百公里,仅凭舰载机就决出了胜负。没有航母的一方无论拥有多大和多少的战列巨舰,都面临被屠戮的命运。

二战之后,经过埃及用微小导弹艇击沉以色列大型驱逐舰的局部海战,世界各国的舰艇都很快又发展到了导弹时代。现在大国海军编队主要都是航空母舰加导弹驱逐舰的模式。而驱逐舰根据任务不同,又分为防空、反舰和反潜等类型。

陆地战车编队的发展,完全可以借鉴海军舰队的发展路线。

现在坦克和装甲车辆也到了类似以前大舰巨炮主义舰队面临的危机时刻。在这种严峻情况下,各国军工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应该勇敢、主动的迎接变革。

坦克和装甲车辆也应该立即航空化和导弹化。

主战坦克不必再钻提高防御能力的死胡同了,因为坦克再怎么加强装甲也跟不上反坦克导弹破甲能力的发展进度。今后的装甲战车只需要基础的防御装甲能力,具有能防备机枪和炮弹破片的装甲厚度就可以了。

未来的战车编队应该由不同性能和用途的战车组成,主要如下:

无人机母车,布置在相对后方的位置,是陆军主要的作战车辆。它配备一定数量的观测无人机用于掌握前线战场的态势,为自身的其他无人机和其他车辆提供预警和指挥;配备大量投弹无人机攻击地面目标;配备大量的自杀式穿越机攻击敌方无人机和高价值地面目标;还需要配备携带微型反辐射导弹的无人机来攻击敌方的电子干扰车和反无人机装置。

防空型战车,布置在无人机母车和其他突前车辆附近,为它们提供防空支援。它配备大量类似以色列的“铁穹”那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来防备直升机、攻击机、火箭弹和大型无人机;以及配备可编程速射炮,来防备小型无人机、巡飞弹和兼顾平射地面目标;也可以装备少量的反坦克导弹用于应急自卫。

反坦克型战车,作为突前力量,用于抵近敌人作战。它配备大量反坦克导弹,攻击敌方装甲目标和坚固堡垒;配备速射炮,用于防备敌方的小型无人机和兼顾平射地面目标。

步兵运输车,可以容纳步兵班组,将他们运输到前线用于堑壕战或填入战线。它只需要配备简单的机枪就可以了。

这些车辆都可以用现有的步兵战车底盘,加装后部模块箱的方式来实现。导弹和无人机都可以做成垂直发射的。无人机母车可能需要定制大型一些的车辆。

经过这样改装的机械化步兵才是适应新时代的陆军部队。

这样新时代的陆战车辆编队建设,都可以利用现有的装备模块来实现,技术上难度并不大,真正的难点在于作战思想的转变。

1 阅读:46

纵横千古与八荒

简介:天下大势,浩浩汤汤;纵论千古,横瞰八荒。